一种供氧吸痰双腔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3977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供氧吸痰双腔管,包括吸痰管和供氧管,吸痰管具有一吸痰腔,供氧管具有一供氧腔,且吸痰管和供氧管的一端部一体相连,吸痰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端,供氧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端,其特征在于:供氧管的出氧端短于吸痰管的吸痰端,吸痰管与供氧管的分叉位置设有松紧束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为患者吸痰护理时,不中断氧气的供给,从而有效预防吸痰诱发的低氧血症的发生,极大的提高了吸痰操作的安全性,且供氧不会将痰液吹入气道远端,进而不会对吸痰工作造成影响,此外,设有的松紧束带,实现了对该双腔管分叉位置的保护,降低了撕扯力的影响,从而保证了该供氧吸痰双腔管的使用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氧吸痰双腔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供氧吸痰双腔管。
技术介绍
危急重患者心肺功能差,痰液在气管部位不能及时排除导致病人呼吸困难,危及病人生命安全,因此在对病人的护理过程中,经常要对病人进行吸痰护理。目前给急危重患者吸痰时,多使用的是单腔吸痰管,吸痰过程中中断供氧,极易引起患者低氧血症的发生,急危重患者吸痰时由于心肺功能差,更易引起低氧血症的发生,吸痰过程中供氧中断对呼吸功能造成的影响,病情越重表现就越明显。专利号为201420538399.4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吸痰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沿其轴向方向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后端设置有与吸痰装置连接的第一接头,所述第一腔体的前端侧壁设置有若干孔,所述第二腔体后端设置有与供氧装置连接的第二接头,所述第一腔体后端侧壁还连接有冲洗管,所述冲洗管与所述第一腔体相通,所述冲洗管上设置有与冲洗装置连接的第三接头。本技术提供的吸痰管,其能将病人气管中的痰液吸出,在吸痰的同时能进行供氧,并且可以将痰液稀释,方便痰液吸出,并有利于保持吸痰管的干净卫生。上述结构的该吸痰管,虽实现了在吸痰同时供氧的功能,但由于其供氧管体与吸痰管体的末端基本同长度,吸痰孔与供氧孔相距太近,因此在吸痰时易将痰液吹入气道远端,对吸痰工作造成影响,此外,管体的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的分叉部位是最容易受力的位置,易受撕扯力影响而导致破损,质量差。因此,开发一种供氧吸痰双腔管,不但具有迫切的研究价值,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应用潜力,这正是本技术得以完成的动力所在和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技术。具体而言,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供氧吸痰双腔管,以解决目前吸痰管吸痰时易受供氧管影响,且使用寿命差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供氧吸痰双腔管,包括吸痰管和供氧管,所述吸痰管具有一吸痰腔,所述供氧管具有一供氧腔,且所述吸痰管和所述供氧管的一端部一体相连,所述吸痰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端,所述供氧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端,所述供氧管的出氧端短于所述吸痰管的吸痰端,所述吸痰管与所述供氧管的分叉位置设有松紧束带。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吸痰管和供氧管均为硅胶材质。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吸痰管的吸痰端周向侧壁开设有若干吸痰孔,所述供氧管的出氧端周向侧壁开设有若干出氧孔。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吸痰孔开设有2-5个,所述出氧孔开设有2-5个。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吸痰管与所述供氧管相邻的一侧设有供所述供氧管卡装的卡槽,且所述卡槽的一端沿所述吸痰管轴向延伸至所述吸痰管与所述供氧管的分叉位置。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吸痰管的吸痰端外径沿所述吸痰管的轴向呈渐窄设置,且所述吸痰管的吸痰端轴向截面为圆弧形。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供氧管的出氧端比所述吸痰管的吸痰端短4-5cm,所述吸痰管与所述供氧管的分叉位置至所述吸痰管的吸痰端长度为48-52cm。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供氧腔的内径为所述吸痰腔内径的四分之一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端为开设有外螺纹结构的螺纹连接接头,所述第二连接端为设有磨砂结构层的磨砂连接接头。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吸痰管的外管壁设有刻度。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设有的该供氧吸痰双腔管,两个腔体独立,在为患者吸痰护理时,不中断氧气的供给,从而有效预防吸痰诱发的低氧血症的发生,极大的提高了吸痰操作的安全性,且供氧管的出氧端短于吸痰管的吸痰端的设计,供氧不会将痰液吹入气道远端,进而不会对吸痰工作造成影响,此外,设有的松紧束带,实现了对该双腔管分叉位置的保护,降低了撕扯力的影响,从而保证了该供氧吸痰双腔管的使用质量。2、设有的吸痰孔,将吸痰管自深部向上提拉,左右旋转进行吸痰,提高了吸痰管的吸痰效果,吸痰更彻底;设有的出氧孔,侧壁出氧,进一步降低了氧气流对痰液的影响。3、吸痰管上设有的卡槽,所需伸入管道较长时,可将供氧管卡于卡槽内,同时将松紧束带上拉,实现对上部位置的束紧,此时,该供氧吸痰双腔管可伸入长度增长,能够满足深度吸痰的使用需求。4、设有的该吸痰管的吸痰端结构,外径渐窄且轴向截面为圆弧形,便于将管体顺利插入人体气管,不会对患者气管壁造成损伤,吸痰舒适性好。5、设有螺纹的第一连接端结构,能够实现与吸痰装置间的牢固连接,不易脱管,设有的磨砂第二连接端,在确保与供氧装置牢固连接的同时,插装方便,且密封性好。6、吸痰管的外管壁设有的刻度,在吸痰操作时,能够直观的了解管体伸入患者气管内的深度,为吸痰操作提供了便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吸痰管设有卡槽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吸痰管的吸痰端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吸痰管;101-吸痰孔;102-卡槽;103-刻度;2-供氧管;201-出氧孔;3-第一连接端;4-第二连接端;5-松紧束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技术,并非对本技术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氧吸痰双腔管,包括吸痰管1和供氧管2,吸痰管1具有一吸痰腔,供氧管2具有一供氧腔,且吸痰管1和供氧管2的一端部一体相连,吸痰管1和供氧管2间通过共用的管壁分隔,使得吸痰腔与供氧腔独立,吸痰管1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端3,供氧管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端4,供氧管2的出氧端短于吸痰管1的吸痰端,吸痰管1与供氧管2的分叉位置设有松紧束带5。本实施例中,吸痰管1和供氧管2均为硅胶材质,当然也可采用医用橡胶材质,柔软性好,且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同时松紧束带5与该管体间的摩擦力大,松紧束带5不轻易滑动。吸痰管1的吸痰端周向侧壁开设有若干吸痰孔101,设有的吸痰孔101,将吸痰管1自深部向上提拉,左右旋转进行吸痰,提高了吸痰管1的吸痰效果,吸痰更彻底。供氧管2的出氧端周向侧壁开设有若干出氧孔201,设有的出氧孔201,侧壁出氧,进一步降低了氧气流对痰液的影响。本实施例中,吸痰孔101可开设有2-5个,出氧孔201同样开设有2-5个,本实施例中的出氧孔201在供氧管2侧壁开设有3个。如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氧吸痰双腔管,包括吸痰管和供氧管,所述吸痰管具有一吸痰腔,所述供氧管具有一供氧腔,且所述吸痰管和所述供氧管的一端部一体相连,所述吸痰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端,所述供氧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管的出氧端短于所述吸痰管的吸痰端,所述吸痰管与所述供氧管的分叉位置设有松紧束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氧吸痰双腔管,包括吸痰管和供氧管,所述吸痰管具有一吸痰腔,所述供氧管具有一供氧腔,且所述吸痰管和所述供氧管的一端部一体相连,所述吸痰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端,所述供氧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管的出氧端短于所述吸痰管的吸痰端,所述吸痰管与所述供氧管的分叉位置设有松紧束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氧吸痰双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痰管的吸痰端周向侧壁开设有若干吸痰孔,所述供氧管的出氧端周向侧壁开设有若干出氧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氧吸痰双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痰孔开设有2-5个,所述出氧孔开设有2-5个。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氧吸痰双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痰管与所述供氧管相邻的一侧设有供所述供氧管卡装的卡槽,且所述卡槽的一端沿所述吸痰管轴向延伸至所述吸痰管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阳光融和医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