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液净化穿刺上肢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3916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6:46
一种血液净化穿刺上肢固定装置,有效的解决了血液净化过程中患者容易牵扯到穿刺针的问题;包括左高右低的气囊底座,气囊底座上端设有向下凹陷的弧面,气囊底座后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带,气囊底座下端设有多个沿上下方向排布的气囊垫,相邻两个气囊垫之间固定连接,每个气囊垫的上侧壁上均设有导气管,每个气囊垫左端和气囊底座左端均设有充气管;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液净化穿刺上肢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血液净化护理设备
,特别是一种血液净化穿刺上肢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血液净化时需要保持血管通路的畅通,避免反复的动静脉穿刺,避免多数危重患者经常更换体位,确保全过程的顺利,然而长期维持性血液净化,每次净化时间长达4小时之久,在血液净化过程中患者睡眠、坐起或吃饭时容易牵拉到穿刺针,从而使静脉穿刺针尖贴壁或刺破血管,使静脉压力增大,机器报警,血液净化不能正常进行,而且易使动脉端血流量不足,导致透析效果差,并且现有的支撑装置体积庞大,结构复杂,非常不方便存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血液净化穿刺上肢固定装置,有效的解决了血液净化过程中患者容易牵扯到穿刺针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左高右低的气囊底座,气囊底座上端设有向下凹陷的弧面,气囊底座后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带,气囊底座下端设有多个沿上下方向排布的气囊垫,相邻两个气囊垫之间固定连接,每个气囊垫的上侧壁上均设有导气管,每个气囊垫左端和气囊底座左端均设有充气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连接带固定后的气囊垫,方便调节气囊底座的高度,配合气囊底座对患者的手臂进行支撑和固定,使患者感到更加柔软舒适,配合固定带的使用,保证患者的手臂始终稳定的处于气囊底座的上端,避免患者活动牵扯到穿刺针,进而增加血液净化穿刺的安全性,当气囊底座和气囊垫放气后,体积小巧,不占空间,非常方便存放;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br>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的左视轴测图。图3是本技术的全剖主视轴测图。图4是本技术图3中A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图3中B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左高右低的气囊底座1,气囊底座1上端设有向下凹陷的弧面,气囊底座1后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带2,气囊底座1下端设有多个沿上下方向排布的气囊垫3,相邻两个气囊垫3之间固定连接,每个气囊垫3的上侧壁上均设有导气管4,每个气囊垫3左端和气囊底座1左端均设有充气管5。为了方便对气囊底座1和气囊垫3充气与放气,所述的充气管5内部的结构与车胎上气门芯内的结构相同。为了方便调节气囊底座1的高度,所述的每个导气管4内均设有开口朝上的单向阀6。为了方便固定患者的手臂,所述的固定带2的自由端设有第一魔术贴7,气囊底座1前端设有可与第一魔术贴7配合的第二魔术贴8。为了方便固定气囊底座1,所述的最下侧的气囊垫3下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两个连接带9,后侧连接带9的内表面设有第三魔术贴10,前侧连接带9的外表面设有可与第三魔术贴10配合的第四魔术贴11。为了增大患者手臂与气囊底座1上端弧面的摩擦力,起到防滑作用,所述的气囊底座1上端弧面上固定有防滑垫12。本技术使用时,首先使用气囊垫3下端的连接带9,将气囊底座1固定在合适的位置,使气囊底座1的长度方向与患者的手臂方向相同,后侧连接带9的自由端设有第三魔术贴10,前侧的连接带9的自由端设有可与第三魔术贴10配合的第四魔术贴11,方便医护人员使用连接带9固定气囊底座1;然后将患者的手臂放在气囊底座1上端向下凹陷的弧面内,向下凹陷的弧面对患者的手臂起到包裹和固定作用,同时圆润的弧面增大了患者使用时的舒适度,患者的手臂在气囊底座1上端放好后,通过固定带2将患者的手臂固定稳定,由于固定带2的自由端设有第一魔术贴7,方便与气囊底座1前端的第二魔术贴8连接,方便医护人员与对患者的手臂进行固定;在对气囊底座1进行充气时,由于每个气囊垫3左端和气囊底座1左端均设有充气管5,并且每个充气管5内的结构与车胎上气门芯内的结构相同,方便对气囊底座1和气囊垫3进行充气和放气,使其膨胀鼓起,对患者的手臂起到支撑作用,由于每个气囊垫3上的导气管4内均设有开口朝上的单向阀6,所以方便调节气囊底座1的高度;当通过最上侧的气囊垫3左端的充气管5对底座进行充气时,最上侧的气囊垫3内的气体通过其上侧的导气管4进入气囊底座1内,由于其下侧的导气管4内的单向阀6开口朝上,所以最上侧的气囊垫3内的气体不会向下流通,在通过从上向下的第二个气囊垫3左端的充气管5对气囊底座1进行充气时,同理,气体会通过第二个气囊垫3上侧的导气管4,打开其内的单向阀6向上充气,在其下侧的单向阀6的作用下,气体不会向下流通,如此即实现了调节气囊底座1高度的作用;使用完毕后,气囊底座1内的气体从其左端的充气管5放出,每个气囊垫3内的气体均从其左端的充气管5放出,放气方式与现有车胎的放气方式相同。本技术设置防滑垫12,是为了增大患者手臂与气囊底座1之间的摩擦力,起到防滑作用,保证患者的手臂在气囊底座1上端更加稳定。本技术设置气囊底座1上端左高右底,是为了抬高患者手臂的上端,保证患者的血液畅通,提高血液净化的流畅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连接带固定后的气囊垫,方便调节气囊底座的高度,配合气囊底座对患者的手臂进行支撑和固定,使患者感到更加柔软舒适,配合固定带的使用,保证患者的手臂始终稳定的处于气囊底座的上端,避免患者活动牵扯到穿刺针,进而增加血液净化穿刺的安全性,当气囊底座和气囊垫放气后,体积小巧,不占空间,非常方便存放;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液净化穿刺上肢固定装置,包括左高右低的气囊底座(1),其特征在于,气囊底座(1)上端设有向下凹陷的弧面,气囊底座(1)后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带(2),气囊底座(1)下端设有多个沿上下方向排布的气囊垫(3),相邻两个气囊垫(3)之间固定连接,每个气囊垫(3)的上侧壁上均设有导气管(4),每个气囊垫(3)左端和气囊底座(1)左端均设有充气管(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液净化穿刺上肢固定装置,包括左高右低的气囊底座(1),其特征在于,气囊底座(1)上端设有向下凹陷的弧面,气囊底座(1)后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带(2),气囊底座(1)下端设有多个沿上下方向排布的气囊垫(3),相邻两个气囊垫(3)之间固定连接,每个气囊垫(3)的上侧壁上均设有导气管(4),每个气囊垫(3)左端和气囊底座(1)左端均设有充气管(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液净化穿刺上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气管(5)内部的结构与车胎上气门芯内的结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液净化穿刺上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导气管(4)内均设有开口朝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瑞霞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