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股骨小转子固定捆扎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3910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股骨小转子固定捆扎带,包括捆扎主体、股骨以及钢缆;捆扎主体包括上夹块以及下夹块,上夹块上具有两个水平贯穿上夹块的第一通孔,两个第一通孔的轴心线呈类“八”字形设置,下夹块上具有两个水平贯穿下夹块的第二通孔,两个第二通孔平行设置;股骨位于捆扎带主体的一侧,股骨上有小转子;钢缆的数量为两根,两根钢缆分别穿过两个第二通孔后,向下从股骨的下方绕过股骨,然后向上折返穿过两个第一通孔,两根钢缆分别位于小转子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置合理,通过两第一通孔的设计将钢缆分列在小转子两侧,避免钢缆滑动,影响对股骨的捆扎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股骨小转子固定捆扎带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涉及一种股骨小转子固定捆扎带。
技术介绍
股骨是人体中最大的长管状骨,可分为一体两端,上端有朝向内上的股骨头,由股骨颈连接到股骨体,连接处上外侧有方形隆起称大转子,在股骨大转子平面以下,股骨后上内侧股骨颈内下方的骨性隆起称为小转子。大、小转子间,前有转子间线,后有转子间嵴相连,两者之间称股骨粗隆间,是骨折多发处。针对上述骨折多发处的股骨进行手术时,术后需要对股骨进行固定,由于小转子的结构特殊性,普通固定时采用的捆扎带容易沿着小转子的表面滑动,定位不够牢固,影响股骨的愈合恢复。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用于股骨固定的捆扎带结构上的不足,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固定效果好的股骨小转子固定捆扎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固定效果好的股骨小转子固定捆扎带。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案:一种股骨小转子固定捆扎带,包括捆扎主体、股骨以及穿过捆扎主体设置用于捆扎的钢缆;捆扎主体包括上夹块以及下夹块,上夹块上具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水平贯穿第一夹块设置,第一通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通孔高度一致处于同一水平面设置,两个第一通孔的轴心线呈类“八”字形设置,下夹块上具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水平贯穿下夹块设置,第二通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通孔高度一致处于同一水平面,两个第二通孔平行设置;股骨位于捆扎带主体的一侧,股骨上背离捆扎带主体的一侧向外凸起形成小转子;钢缆的数量为两根,两根钢缆分别穿过两个第二通孔后,向下从股骨的下方绕过股骨,然后向上折返穿过两个第一通孔,两根钢缆分别位于小转子的两侧。优选的,捆扎主体包括面部和背部,两个第一通孔之间的距离由面部至背部逐渐增大,股骨位于捆扎主体的背部,两根钢缆经两根第二通孔从背部贯穿至面部,然后向下环绕至股骨的下方,并且环绕股骨后再次经两个第一通孔从背部贯穿至面部。优选的,上夹块与下夹块的左右两侧均分别具有开口槽,开口槽的槽底由夹块的上端圆弧过度至下端形成夹翼。优选的,上夹块与下夹块扣合,两个夹块相对的一侧分别开设有弧形槽,弧形槽由面部至背部设置,并且每个弧形槽的两侧分别向夹块的左右两侧圆弧过度形成平面,上夹块与下夹块上对应的两个平面相互贴合。优选的,上夹块与下夹块相背离的一侧分别设有曲面,曲面由夹块的左侧圆弧过度至夹块的右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置合理,通过两第一通孔的设计将钢缆分列在小转子两侧,避免钢缆滑动,影响对股骨的捆扎固定;开口槽的开设便于夹紧本体,确保钢缆与本体连接稳固,进一步保证股骨的固定;此外,夹块上弧形槽、曲面等的结构设计能够增强本体的结构强度,有利于捆扎工作稳定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4为本技术中下夹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上夹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捆扎主体;11、面部;12、背部;21、上夹块;211、第一通孔;22、下夹块;221、第二通孔;23、开口槽;24、夹翼;25、弧形槽;26、平面;27、曲面;30、钢缆;40、股骨;41、小转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一种股骨40小转子41固定捆扎带,包括捆扎主体1、股骨40以及穿过捆扎主体1设置用于捆扎的钢缆30;捆扎主体1包括上夹块21以及下夹块22,上夹块21上具有第一通孔211,第一通孔211水平贯穿第一夹块设置,第一通孔2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通孔211高度一致处于同一水平面26设置,两个第一通孔211的轴心线呈类“八”字形设置,下夹块22上具有第二通孔221,第二通孔221水平贯穿下夹块22设置,第二通孔2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通孔221高度一致处于同一水平面26,两个第二通孔221平行设置;股骨40位于捆扎带主体的一侧,股骨40上背离捆扎带主体的一侧向外凸起形成小转子41;钢缆30的数量为两根,两根钢缆30分别穿过两个第二通孔221后,向下从股骨40的下方绕过股骨40,然后向上折返穿过两个第一通孔211,两根钢缆30分别位于小转子41的两侧。针对股骨40进行手术时,术后需要对股骨40进行固定,由于小转子41的结构特殊性,普通固定时采用的捆扎带容易沿着小转子41的表面滑动,定位不够牢固,影响股骨40的愈合恢复。为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股骨40小转子41固定捆扎带,通过两第一通孔211的设计将钢缆30分列在小转子41两侧,避免钢缆30滑动,确保股骨40捆扎稳定。具体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股骨40骨折后医护人员对股骨40进行手术,往往于人体两侧(即股骨40外侧)进行,人体呈侧卧位,手术结束后进一步对股骨40进行捆扎固定,由于小转子41位于股骨40内侧,捆扎时需要采用专用工具将钢缆30绕过小转子41再次回到股骨40外侧进行扎紧。本实施例中优选两第一通孔211所在轴心线呈类“八”字形设置,且两轴心线之间的夹角范围在20°-30°之间,使得穿过的钢缆30沿发散状朝着小转子41延伸,并分列在小转子41两侧,这样一来,两钢缆30收紧之后不会沿着小转子41滑动,两钢缆30相互作用将股骨40扎紧。值得一提的是,本体实际的大小远小于股骨40的大小,钢缆30与本体配合捆扎之后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图中所示的本体与股骨40之间的比例大小只是示意,不代表实际的尺寸比例,且本体实际相对与股骨40的位置根据实际操作时的情况确定,本实施例中不作限定。优选的,捆扎主体1包括面部11和背部12,两个第一通孔211之间的距离由面部11至背部12逐渐增大,股骨40位于捆扎主体1的背部12,两根钢缆30经两根第二通孔221从背部12贯穿至面部11,然后向下环绕至股骨40的下方,并且环绕股骨40后再次经两个第一通孔211从背部12贯穿至面部11。钢缆30实际经第二通孔221由本体的背部12贯穿至面部11,在绕过股骨40以及小转子41之后绕回本体的背部12,再次经由第一通孔211贯穿至面部11,此处优选两第一通孔211之间的距离沿面部11至背部12逐渐增大,便于钢缆30能够分列在小转子41两侧进行固定。其中两第二通孔221沿着对应夹块的轴心线等间距设置,便于制造。优选的,上夹块21与下夹块22的左右两侧均分别具有开口槽23,开口槽23的槽底由夹块的上端圆弧过度至下端形成夹翼24。开口槽23的设置是便于在钢缆30拉紧后在外力作用下对本体(两夹块)夹紧,进而夹紧两钢缆30,限制钢缆30移动,优选各通孔直径相等,钢缆30的直径略小于通孔的直径,一旦夹块夹紧后,钢缆30则无法在通孔中移动,确保捆扎稳固。开口槽23开设后形成夹翼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股骨小转子固定捆扎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捆扎主体、股骨以及穿过捆扎主体设置用于捆扎的钢缆;捆扎主体包括上夹块以及下夹块,上夹块上具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水平贯穿第一夹块设置,第一通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通孔高度一致处于同一水平面设置,两个第一通孔的轴心线呈类“八”字形设置,下夹块上具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水平贯穿下夹块设置,第二通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通孔高度一致处于同一水平面,两个第二通孔平行设置;股骨位于捆扎带主体的一侧,股骨上背离捆扎带主体的一侧向外凸起形成小转子;钢缆的数量为两根,两根钢缆分别穿过两个第二通孔后,向下从股骨的下方绕过股骨,然后向上折返穿过两个第一通孔,两根钢缆分别位于小转子的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股骨小转子固定捆扎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捆扎主体、股骨以及穿过捆扎主体设置用于捆扎的钢缆;捆扎主体包括上夹块以及下夹块,上夹块上具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水平贯穿第一夹块设置,第一通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通孔高度一致处于同一水平面设置,两个第一通孔的轴心线呈类“八”字形设置,下夹块上具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水平贯穿下夹块设置,第二通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通孔高度一致处于同一水平面,两个第二通孔平行设置;股骨位于捆扎带主体的一侧,股骨上背离捆扎带主体的一侧向外凸起形成小转子;钢缆的数量为两根,两根钢缆分别穿过两个第二通孔后,向下从股骨的下方绕过股骨,然后向上折返穿过两个第一通孔,两根钢缆分别位于小转子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骨小转子固定捆扎带,其特征在于,捆扎主体包括面部和背部,两个第一通孔之间的距离由面部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金强
申请(专利权)人: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