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洁用具及清洁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3880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6: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清洁用具及清洁组件,其中的清洁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杆部;第一定位单元,其设于所述杆部的其中一端;以及清洁单元,其设置有第二定位单元;所述第二定位单元上设置有插接孔,所述第一定位单元插接于所述插接孔内;所述第二定位单元上设置有与所述插接孔连通的扣合孔,所述第一定位单元上设置有形成于所述第一定位单元表面的弹性臂部及设置于所述弹性臂部的端部的扣合部,所述第一定位单元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通过扣合部与扣合孔的配合实现可拆卸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清洁用具及清洁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清洁用具及清洁组件,属于清洁用具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清洁用具通常包括杆部及清洁单元,杆部和清洁单元固定连接。清洁用具可以是扫把、拖把、刮刀或簸箕等。也就是说,根据不同的用途,需要备置多种清洁用具。在不同的使用需求时,以选用不同的清洁用具进行清洁。但是,备置多种清洁用具,会占用存放空间,且备置多种清洁用具的成本相对较高。另外,当清洁单元损坏后,通常也只能重新购置,而重新购置的成本也会相对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清洁用具。本技术实施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清洁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杆部;第一定位单元,其设于所述杆部的其中一端;以及清洁单元,其设置有第二定位单元;所述第二定位单元上设置有插接孔,所述第一定位单元插接于所述插接孔内;所述第二定位单元上设置有与所述插接孔连通的扣合孔,所述第一定位单元上设置有形成于所述第一定位单元表面的弹性臂部及设置于所述弹性臂部的端部的扣合部,所述第一定位单元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通过扣合部与扣合孔的配合实现可拆卸连接。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扣合部凸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单元的表面。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扣合部在杆部的径向方向上,其高度逐渐递减,并最终与所述弹性臂部的表面平滑过渡连接。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扣合部不超过所述第二定位单元的外表面。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第一定位单元与所述杆部插接配合。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杆部设置有卡孔,所述第一定位单元上设置有卡接凸部,所述第一定位单元与所述杆部插接时,所述卡接凸部卡入所述卡孔而实现定位固定。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清洁单元为刮刀、扫帚头或簸箕。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第二定位单元与所述清洁单元为一体式结构。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第二定位单元铰接在所述清洁单元上。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清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的清洁用具,所述清洁单元的数量大于所述杆部的数量。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清洁单元包括刮刀、扫帚头或簸箕中的至少两者。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一条或多条优点或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扣合部及扣合孔的配合,可实现清洁单元与杆部的拆卸,方便更换或替换其他类型的清洁单元,可通过一根杆部,适配多种类型的清洁单元,从而节省了存放空间,降低了购买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清洁用具的立体图,显示清洁单元为刮刀。图2是清洁用具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A处的放大图。图4是另一清洁用具的立体图,显示清洁单元为扫把头。图5是另一清洁用具的主视图,显示清洁单元为簸箕。图6是两组清洁用具的组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6,本实施例的清洁用具,包括杆部1、第一定位单元2、清洁单元3和第二定位单元4。本实施例中的杆部1,其沿一方向延伸设置。杆部1的顶端可设置把手11。把手的设置形式,可根据清洁单元3的类型进行选用,当清洁单元3为簸箕时,把手11可设置为大致垂直于杆部1,当清洁单元3为刮刀或扫把头时,把手11与杆部1之间呈锐角,或者把手11与杆部1沿同一方向延伸设置。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定位单元2,其设于所述杆部1的其中一端,即杆部1上相对把手11的另一端。本实施例中的清洁单元3,其设置有第二定位单元4。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定位单元4上设置有插接孔41,所述第一定位单元2插接于所述插接孔41内;所述第二定位单元4上设置有与所述插接孔41连通的扣合孔42,所述第一定位单元2上设置有形成于所述第一定位单元2表面的弹性臂部21及设置于所述弹性臂部21的端部的扣合部22,所述第一定位单元2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4通过扣合部22与扣合孔42的配合实现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清洁用具,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扣合部22及扣合孔42的配合,可实现清洁单元3与杆部1的拆卸,方便更换或替换其他类型的清洁单元3,可通过一根杆部1,适配多种类型的清洁单元3,从而节省了存放空间,降低了购买成本。本实施例所述扣合部22凸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单元2的表面。当扣合部22卡入扣合孔42后,通过按压扣合部22(弹性臂部21形变),使得扣合部22可脱离扣合孔42,从而便可将第一定位单元2与第二定位单元4抽离,操作非常简单。本实施例中的弹性臂部21以其自身的材料属性而可发生形变,具体的,弹性臂部21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具有弹性的塑料材质。弹性臂部21与第二定位单元4的壁面保持间距,以免对弹性臂部21的形变形成阻碍。本实施例所述扣合部22在杆部1的径向方向上,其高度逐渐递减,并最终与所述弹性臂部21的表面平滑过渡连接。扣合部22的高度递减的方向,位于第一定位单元2插入第二定位单元4的方向上,以方便扣合部22卡入到插接孔41内,并最终扣入扣合孔42。本实施例所述扣合部22不超过所述第二定位单元4的外表面。以防止误触扣合部22,从而使第一定位单元2与第二定位单元4非正常分离。本实施例所述第一定位单元2与所述杆部1插接配合。本实施例所述杆部1设置有卡孔12,所述第一定位单元2上设置有卡接凸部23,所述第一定位单元2与所述杆部1插接时,所述卡接凸部23卡入所述卡孔12而实现定位固定。其他实施例中,杆部1与第一定位单元2也可以是一体式结构,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所述清洁单元3为刮刀、扫帚头、簸箕或拖布。从而可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进行更换。一实施例种,所述第二定位单元4与所述清洁单元3为一体式结构。一实施例所述第二定位单元4铰接在所述清洁单元3上。也就是说,第二定位单元4与清洁单元3可以是分体式的。实施例2。参见图1至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组件,包括实施例1中的清洁用具,所述清洁单元3包括刮刀、扫帚头或簸箕中的至少两者,以进行替换。如果情节单元3配置3种或以上,则杆部1也可配置2组或更多。本实施例中,清洁单元3的数量大于杆部1的数量。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清洁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杆部;/n第一定位单元,其设于所述杆部的其中一端;以及/n清洁单元,其设置有第二定位单元;/n所述第二定位单元上设置有插接孔,所述第一定位单元插接于所述插接孔内;所述第二定位单元上设置有与所述插接孔连通的扣合孔,所述第一定位单元上设置有形成于所述第一定位单元表面的弹性臂部及设置于所述弹性臂部的端部的扣合部,所述第一定位单元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通过扣合部与扣合孔的配合实现可拆卸连接;/n所述弹性臂部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的壁面保持间距;所述扣合部不超过所述第二定位单元的外表面;所述扣合部在杆部的径向方向上,其高度逐渐递减,并最终与所述弹性臂部的表面平滑过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洁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杆部;
第一定位单元,其设于所述杆部的其中一端;以及
清洁单元,其设置有第二定位单元;
所述第二定位单元上设置有插接孔,所述第一定位单元插接于所述插接孔内;所述第二定位单元上设置有与所述插接孔连通的扣合孔,所述第一定位单元上设置有形成于所述第一定位单元表面的弹性臂部及设置于所述弹性臂部的端部的扣合部,所述第一定位单元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通过扣合部与扣合孔的配合实现可拆卸连接;
所述弹性臂部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的壁面保持间距;所述扣合部不超过所述第二定位单元的外表面;所述扣合部在杆部的径向方向上,其高度逐渐递减,并最终与所述弹性臂部的表面平滑过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部凸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单元的表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宇弘金清伟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捷豪清洁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