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雨伞收纳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3847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6: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式雨伞收纳架,涉及雨伞收纳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对长柄雨伞进行收纳时,由于雨伞太长,大多人会选择将雨伞倚靠着墙进行放置收纳,但这样的收纳方式并不稳定,雨伞容易倒下,且当雨天使用雨伞后,雨伞湿漉漉的,更加不便于收纳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本体,本体底部设有轮子,本体后壁上设有开孔,开孔下方设有一道开口,本体顶部设有一道横口,横口处设有四组环口,横口与环口之间设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两个夹块,夹块内侧设有弧形口,两个弧形口相互对称,夹块底部贯穿并固接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两端转接固定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收纳效果好,且带有对湿漉漉雨伞的除水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雨伞收纳架
本技术涉及雨伞收纳
,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雨伞收纳架。
技术介绍
伞是一种遮阳或遮蔽雨、雪的工具。一般用油纸、油布或塑料布等做成。雨伞的英文Umbrella来自拉丁文的Umbra,有遮阳、阴影处的意思。伞的制作材料通常包括了具延展性的布料,和其他可用作骨架的材料与缠线。使用时以手将之举起,虽然伞在最初专利技术时的主要目的,是用来阻挡阳光,但是最常被当作雨天挡雨的工具。雨伞的其它作用包括作为装饰物、拐杖甚至兵器,香港的老字号梁苏记雨伞就是可作兵器的雨伞之一。对长柄雨伞进行收纳时,由于雨伞太长,大多人会选择将雨伞倚靠着墙进行放置收纳。但这样的收纳方式并不稳定,雨伞容易倒下,且当雨天使用雨伞后,雨伞湿漉漉的,更加不便于收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长柄雨伞进行收纳时,由于雨伞太长,大多人会选择将雨伞倚靠着墙进行放置收纳,但这样的收纳方式并不稳定,雨伞容易倒下,且当雨天使用雨伞后,雨伞湿漉漉的,更加不便于收纳,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移动式雨伞收纳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底部设有轮子,所述本体后壁上设有开孔,所述开孔下方设有一道开口,所述本体顶部设有一道横口,所述横口处设有四组环口,所述横口与环口之间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两个夹块,所述夹块内侧设有弧形口,两个所述弧形口相互对称,所述夹块底部贯穿并固接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两端转接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接于本体顶部;所述本体下部设有引流板,所述引流板顶部转接四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圆周外侧固接齿轮,所述第二转轴顶部连接挡板,所述挡板顶部连接伞尾槽,所述引流板底部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滑接两端于本体,所述集水槽上设有把手;所述本体右侧壁后部连接横板,所述横板上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固接螺杆,所述螺杆圆周外侧螺接内螺纹滑块,所述滑块滑接于滑轨,所述滑轨设于本体后壁,所述滑块底部连接齿条,所述齿条顶部连接竖柱,所述竖柱顶部连接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固接风叶。优选的,所述齿轮竖直方向上与开口等高,装配时,所述齿条转接并啮合齿轮。优选的,所述轮子为万向轮。优选的,所述引流板呈两边低中间高的结构。优选的,所述夹块的长度小于环口内径,将夹块向后转动放下时,所述弧形口位置处于横口上,两侧所述弧形口延伸圆弧后组成的圆直径稍大于伞把手的直径。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沿第一转轴向后转动夹块,雨伞的把手竖直处被相对固定于两个弧形口之间,将伞尾插入伞尾槽内,实现对伞的收纳,通过对伞尾的固定以及对伞把手的相对固定,伞几乎不会晃动,收纳效果好。通过齿条沿滑轨方向移动,带动转动的风叶对伞进行风干除水,同时带动齿轮转动,带动伞尾槽转动,带动伞自转,使伞身被风吹的更加均匀,增强了除水的效率及效果。拉动集水槽,即可清理积水,便于对滴落的积水的清理作业。轮子为万向轮,便于本体的移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外观前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本体顶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图。图中标号:1本体、11开孔、12开口、13横口、14环口、2集水槽、21把手、3固定装置、31夹块、311弧形口、32第一转轴、33固定块、4引流板、5第二转轴、51齿轮、6伞尾槽、61挡板、7横板、8第一电机、9螺杆、91滑块、10滑轨、15齿条、16竖柱、17第二电机、18风叶、19轮子。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竖直”、“水平”、“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5,一种移动式雨伞收纳架,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底部设有轮子19,所述本体1后壁上设有开孔11,所述开孔11下方设有一道开口12,所述本体1顶部设有一道横口13,所述横口13处设有四组环口14,所述横口13与环口14之间设有固定装置3;所述固定装置3包括两个夹块31,所述夹块31内侧设有弧形口311,两个所述弧形口311相互对称,所述夹块31底部贯穿并固接第一转轴32,所述第一转轴32两端转接固定块33,所述固定块33固接于本体1顶部;所述本体1下部设有引流板4,所述引流板4顶部转接四组第二转轴5,所述第二转轴5圆周外侧固接齿轮51,所述第二转轴5顶部连接挡板61,所述挡板61顶部连接伞尾槽6,所述引流板4底部设有集水槽2,所述集水槽2滑接两端于本体1,所述集水槽2上设有把手21;所述本体1右侧壁后部连接横板7,所述横板7上设有第一电机8,所述第一电机8的动力输出端固接螺杆9,所述螺杆9圆周外侧螺接内螺纹滑块91,所述滑块91滑接于滑轨10,所述滑轨10设于本体1后壁,所述滑块91底部连接齿条15,所述齿条15顶部连接竖柱16,所述竖柱16顶部连接第二电机17,所述第二电机17的动力输出端固接风叶18。为了更好的收纳雨伞,本技术还包括所述齿轮51竖直方向上与开口12等高,装配时,所述齿条15转接并啮合齿轮51。所述轮子19为万向轮。所述引流板4呈两边低中间高的结构。所述夹块31的长度小于环口14内径,将夹块31向后转动放下时,所述弧形口311位置处于横口13上,两侧所述弧形口311延伸圆弧后组成的圆直径稍大于伞把手的直径。工作原理:本技术是将长柄雨伞的把手竖直处沿横口13向左滑动,将伞把手竖直处移动至环口14的圆心中,将雨伞的伞把手倒钩处扣进环口14内。沿第一转轴32向后转动夹块31,雨伞的把手竖直处被相对固定于两个弧形口311之间,此时伞把手竖直处可移动空间很小,但可以自由转动,伞把手倒钩处可沿环口14转动。将伞尾插接入伞尾槽6内,完成对伞的收纳。当雨伞伞面有水时,启动第一电机8,第一电机8带动螺杆9转动,带动滑块91沿滑轨10移动,带动齿条15移动,齿条15转接齿轮51,带动齿轮51转动,齿轮51带动第二转轴5转动,带动伞尾槽6转动,带动伞进行转动。启动第二电17机,带动风叶18转动,转动的风叶18也沿着滑轨10方向移动,透过开孔11,对转动的伞进行风干除水。滴落的水沿引导板4流至集水槽2内,握住把手21向外拉动集水槽2,即可清理积水。轮子19为万向轮,便于本体的移动。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表达了对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本技术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未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所为的任何改进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式雨伞收纳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n所述本体(1)底部设有轮子(19),所述本体(1)后壁上设有开孔(11),所述开孔(11)下方设有一道开口(12),所述本体(1)顶部设有一道横口(13),所述横口(13)处设有四组环口(14),所述横口(13)与环口(14)之间设有固定装置(3);/n所述固定装置(3)包括两个夹块(31),所述夹块(31)内侧设有弧形口(311),两个所述弧形口(311)相互对称,所述夹块(31)底部贯穿并固接第一转轴(32),所述第一转轴(32)两端转接固定块(33),所述固定块(33)固接于本体(1)顶部;/n所述本体(1)下部设有引流板(4),所述引流板(4)顶部转接四组第二转轴(5),所述第二转轴(5)圆周外侧固接齿轮(51),所述第二转轴(5)顶部连接挡板(61),所述挡板(61)顶部连接伞尾槽(6),所述引流板(4)底部设有集水槽(2),所述集水槽(2)滑接两端于本体(1),所述集水槽(2)上设有把手(21);/n所述本体(1)右侧壁后部连接横板(7),所述横板(7)上设有第一电机(8),所述第一电机(8)的动力输出端固接螺杆(9),所述螺杆(9)圆周外侧螺接内螺纹滑块(91),所述滑块(91)滑接于滑轨(10),所述滑轨(10)设于本体(1)后壁,所述滑块(91)底部连接齿条(15),所述齿条(15)顶部连接竖柱(16),所述竖柱(16)顶部连接第二电机(17),所述第二电机(17)的动力输出端固接风叶(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雨伞收纳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
所述本体(1)底部设有轮子(19),所述本体(1)后壁上设有开孔(11),所述开孔(11)下方设有一道开口(12),所述本体(1)顶部设有一道横口(13),所述横口(13)处设有四组环口(14),所述横口(13)与环口(14)之间设有固定装置(3);
所述固定装置(3)包括两个夹块(31),所述夹块(31)内侧设有弧形口(311),两个所述弧形口(311)相互对称,所述夹块(31)底部贯穿并固接第一转轴(32),所述第一转轴(32)两端转接固定块(33),所述固定块(33)固接于本体(1)顶部;
所述本体(1)下部设有引流板(4),所述引流板(4)顶部转接四组第二转轴(5),所述第二转轴(5)圆周外侧固接齿轮(51),所述第二转轴(5)顶部连接挡板(61),所述挡板(61)顶部连接伞尾槽(6),所述引流板(4)底部设有集水槽(2),所述集水槽(2)滑接两端于本体(1),所述集水槽(2)上设有把手(21);
所述本体(1)右侧壁后部连接横板(7),所述横板(7)上设有第一电机(8),所述第一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小红沈金玉吴术文江龙旗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亿邦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