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区防汛道路雨水自动收集灌溉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3668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区防汛道路雨水自动收集灌溉控制系统,包括自动蓄水系统和自动灌溉控制系统,所述自动蓄水系统包括蓄水井和设置在所述蓄水井上端用以初期雨水收集的进水管以及连接在所述蓄水井内的自来水补水管,所述自来水补水管的端口设置有一水位控制橡胶塞,所述蓄水井上设置有将多余雨水排出的溢流孔,所述自动灌溉系统包括与所述蓄水井底部连接的灌溉连通管,所述灌溉连通管与设置在花槽中的控制箱连接,所述控制箱与所述花槽之间通过连通管连接,所述控制箱上设置有浮球,所述浮球通过一出水控制支架与设置在所述灌溉连通管上的翻盖连接,所述控制箱与灌装送水管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区防汛道路雨水自动收集灌溉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自动灌溉
,具体涉及一种山区防汛道路雨水自动收集灌溉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现有绿化带中的雨水收集后通常是直接就进行灌溉,并没有合理的进行利用,在旱季仍然需要人工进行灌溉,智能化程度较低。因此本申请人研究一种山区防汛道路雨水自动收集灌溉控制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山区防汛道路雨水自动收集灌溉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山区防汛道路雨水自动收集灌溉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蓄水系统和自动灌溉控制系统,所述自动蓄水系统包括蓄水井和设置在所述蓄水井上端用以初期雨水收集的进水管以及连接在所述蓄水井内的自来水补水管,所述自来水补水管的端口设置有一水位控制橡胶塞,所述蓄水井上设置有将多余雨水排出的溢流孔,所述自动灌溉系统包括与所述蓄水井底部连接的灌溉连通管,所述灌溉连通管与设置在花槽中的控制箱连接,所述控制箱与所述花槽之间通过连通管连接,所述控制箱上设置有浮球,所述浮球通过一出水控制支架与设置在所述灌溉连通管上的翻盖连接,所述控制箱与灌装送水管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蓄水井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以冲洗的冲刷管。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蓄水井上还设置有方便工作人员检修和投放杀菌药剂的检修口。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自动蓄水系统和自动灌溉控制系统实现了将道路收集的雨水进行就地自动利用作为绿化带植物的灌溉的功能,成本低,实施便利,见效快。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山区防汛道路雨水自动收集灌溉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见图1所示的一种山区防汛道路雨水自动收集灌溉控制系统,包括自动蓄水系统100和自动灌溉控制系统200,自动蓄水系统100包括蓄水井110和设置在蓄水井110上端用以初期雨水收集的进水管120以及连接在蓄水井110内的自来水补水管130,自来水补水管130的端口设置有一水位控制橡胶塞140,蓄水井110上设置有将多余雨水排出的溢流孔150。蓄水井110的底部具有垫层结构110a。蓄水井110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以冲洗的冲刷管160,蓄水井110上还设置有方便工作人员检修和投放杀菌药剂的检修口170。本实施例中的自动蓄水系统100的工作原理:雨水在路面形成径流,汇流入过滤沉淀池,经过过滤处理后,通过进水管120将初期雨水收集至蓄水井110(蓄水井容积为15m3,经计算能收集区域0.5h的雨水量),当蓄水井110中水位低于一定水位时,水位控制橡胶塞140在自身重力被自来水水流压力作用下打开,自来水从自来水补水管130向蓄水井110补水,当蓄水井110水位不断上升,随着水位控制橡胶塞140的浮力不断增大,水位控制橡胶塞140自动闭合,补水停止,从而实现蓄水井110的自动蓄水功能。自动灌溉系统200包括与蓄水井110底部连接的灌溉连通管210,灌溉连通管210与设置在花槽220中的控制箱230连接,控制箱230与花槽220之间通过连通管240连接,控制箱230上设置有浮球250,浮球250通过一出水控制支架270与设置在灌溉连通管210上的翻盖260连接,控制箱230与灌溉送水管280连接。本实施例中的自动灌溉系统200的工作原理:当气温升高,花槽220中水位下降,植物也处于缺水状态,这时控制箱230的水位同步下降,浮球250由于自身重力作用下沉,浮球250在出水控制支架270的连带作用下,使与之相连的灌溉连接管210上的翻盖260打开,蓄水井110中的水进入灌溉连通管210进入控制箱230,补充了控制箱230的水量,由于控制箱230与灌溉送水管280连接,直接为花槽220中的绿化灌溉供水。随着花槽220的水位上升,控制箱230的水量也不断上升,在控制箱230上的浮球250在自身浮力作用下也上升,在出水控制支架270的连带作用下,与之相连的翻盖260随之关闭,从而实现绿化的自动灌溉补水。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区防汛道路雨水自动收集灌溉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蓄水系统和自动灌溉控制系统,所述自动蓄水系统包括蓄水井和设置在所述蓄水井上端用以初期雨水收集的进水管以及连接在所述蓄水井内的自来水补水管,所述自来水补水管的端口设置有一水位控制橡胶塞,所述蓄水井上设置有将多余雨水排出的溢流孔,所述自动灌溉控制系统包括与所述蓄水井底部连接的灌溉连通管,所述灌溉连通管与设置在花槽中的控制箱连接,所述控制箱与所述花槽之间通过连通管连接,所述控制箱上设置有浮球,所述浮球通过一出水控制支架与设置在所述灌溉连通管上的翻盖连接,所述控制箱与灌装送水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区防汛道路雨水自动收集灌溉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蓄水系统和自动灌溉控制系统,所述自动蓄水系统包括蓄水井和设置在所述蓄水井上端用以初期雨水收集的进水管以及连接在所述蓄水井内的自来水补水管,所述自来水补水管的端口设置有一水位控制橡胶塞,所述蓄水井上设置有将多余雨水排出的溢流孔,所述自动灌溉控制系统包括与所述蓄水井底部连接的灌溉连通管,所述灌溉连通管与设置在花槽中的控制箱连接,所述控制箱与所述花槽之间通过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渠成李开平李永贵孙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