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晚抽薹性状的筛选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32 阅读:3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萝卜晚抽薹性状的筛选方法,包括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将要鉴定材料的种子消毒后用无菌水浸种催芽,将处于萌动状态的种子接种于MS培养基中,并置于冰箱中,分时间段进行人工春化处理,低温处理后再置于组织培养室中进行萝卜苗的生长培养。光照阶段中,将萝卜苗移栽于装有基质的育苗盘并置于组织培养室中,观察经不同处理的不同材料的现蕾抽薹情况。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萝卜需要低温、长日照满足其阶段发育这一特性,在低温条件下对萌动状态的萝卜种子进行人工春化,再利用组织培养室长日照条件进行光照,通过观察植株的现蕾抽薹情况,评判不同材料的抽薹特性,加快了萝卜晚抽薹育种的进程。(*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萝卜等二年生蔬菜春季及冬春季栽培专用品种的引种和育种,属于农作物育种
当前,适于反季节栽培的萝卜品种少,且质量不高是萝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萝卜为两年生蔬菜作物,正常的栽培季节为秋季和秋冬季。冬春季萝卜和春季萝卜反季节栽培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品种的选择,否则可能会因先期抽薹(未形成产品器官-肉质根,即抽薹开花)而毫无收成。而进行冬春季和春季反季节栽培萝卜专用品种选育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对抽薹特性的选择。另外,萝卜在自然条件下一年只能开一次花,这大大限制了萝卜育种进程(陈火英等,CPPU对春季大棚萝卜糠心、抽薹和产量的影响,上海农学院学报,1999,17(1),48-51),(汪隆植、陈火英等,萝卜优质高效四季栽培,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为实现这样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利用萝卜需要低温、长日照满足其阶段发育这一特性,在低温条件下对萌动状态的萝卜种子进行人工春化,再利用组织培养室长日照条件进行光照,通过观察植株的现蕾抽薹情况来评判不同材料的抽薹特性。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包括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将要鉴定材料的种子消毒后用无菌水浸种催芽,将处于萌动状态的种子接种于MS(Murashige和Skoog,1962年研制)大量元素培养基中,并置于冰箱中,分时间段进行人工春化处理,低温处理后再置于组织培养室中进行萝卜苗的生长培养,利用长日照条件进行光照。再将萝卜苗移栽于育苗盘中进行开放培养并置于组织培养室中,最后观察经不同处理的植株的现蕾抽薹情况,从而评判不同材料的抽薹特性,同时加快萝卜晚抽薹育种的进程。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各个步骤的技术关键包括①春化阶段将要鉴定材料的种子用饱和漂白粉液消毒20分钟,再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水在25±1℃条件下浸种24小时,催芽2天;将处于萌动状态的种子(胚根长1-2mm)接种于MS培养基中,接着将培养物置于温度控制在3±1℃的冰箱中进行人工春化处理,处理持续时间的设定为0天(对照),5天,10天,15天,20天;低温处理完毕后,将培养物置于温度控制在25±1℃、每天光照16小时的组织培养室中进行萝卜苗的生长培养。②光照阶段当萝卜苗达到3-4片真叶时,将苗移栽于装有基质的育苗盘中进行开放培养;育苗盘还是置于上述组织培养室中;观察经不同处理的不同材料的现蕾抽薹情况,从而筛选出不易抽薹的品种类型或个体。与传统筛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一定优势方法简便,一般常规育种工作者易于掌握;利用无菌条件进行人工春化,避免了由于种子霉变而造成部分种质失传的可能;利用组培室有限的空间进行大量材料的初步筛选,既可大大减少田间的工作时间、节省土地资源,又可以使得筛选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从而大大缩短了育种年限;整个筛选过程都在可控条件下,使得筛选结果更加可靠。本专利技术选用试验材料为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特色萝卜新品种选育课题组的部分品种资源和育种的中间材料。研究表明,利用本技术专利技术若用于引种,可加快新品种鉴定速度,尽早投入生产;用于育种可在3-4年的时间内完成萝卜晚抽薹变异体的稳定性筛选,而传统的筛选技术则至少需要6年的时间,并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在筛选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优良种质的丢失问题;另外,利用自然条件进行晚抽薹材料的筛选,对个别特别不易抽薹的材料当年可能得不到种子,从而延误了其世代进程。当萝卜苗达到3-4片真叶时,将苗移栽于装有基质(基质的组成60%泥炭+20%珍珠岩+20%蛭石)的育苗盘中进行开放培养,30天后结束试验,期间1周4次补充营养液(1/10MS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试验表明,白玉春及武汉春不老低温处理20天后,结束试验时还不能通过阶段发育;四季小政低温处理20天后,经过30天现蕾;天春大根低温处理20天后,经过25天现蕾;上农936低温处理15天后,经过25天就现蕾;六十日及中秋红经过10天的低温处理,20天即现蕾;短叶13经过10天的低温处理,15天即现蕾。试验中不进行低温处理的所有材料均不能通过阶段发育。在冬春季节的自然条件下,将上述8份材料的种子播种于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农场进行自然条件下的抽薹特性鉴定,不同材料抽薹特性表现与上述室内的鉴定结果相吻合白玉春、天春大根、四季小政及武汉春不老未发生先期抽薹现象;上农936肉质根未充分膨大时即抽薹开花;短叶13、六十日及中秋红则基本未形成肉质根即抽薹开花。当苗达到3片真叶时,将苗移栽于装有基质(基质的组成60%泥炭+20%珍珠岩+20%蛭石)的育苗钵(直径为20cm)中进行开放培养,期间1周4次补充营养液(1/10MS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试验表明,白玉春在3±1℃条件下处理40天后,经过30天可现蕾,对其蕾期授粉,并于7月底收到自交1代种子;当年的12月底将自交1代种子播种于塑料大棚进行农艺性状的考察和稳定性筛选,于1999年6月底收到自交2代种子;1999年7月初,将自交2代种子进行人工春化,得到自交3代种子;于12月底播种于大棚进行其它农艺性状的稳定性筛选,并为防止自交生活力衰退现象的发生,选主要农艺性状相近的不同单株间混交,并于2000年6月底收到第4代种子;2000年7月,将4代种子进行人工春化,并自交,得到5代种子,并分单株收种;于12月底,分单株播种于大棚继续进行农艺性状的稳定性筛选,并淘汰不良群体,于2001年6月底收到第6代种子,获得6个优良群体。于2001年8月将当选的6个群体播种于露地,进行农艺性状整齐度的考察,并将整齐一致的3个群体的萝卜种株,分别栽种于不同的3个大棚以分别留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萝卜晚抽薹性状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①春化阶段:将要鉴定材料的种子消毒20分钟,用无菌水在25±1℃条件下浸种24小时,催芽2天,将胚根长1-2mm处于萌动状态的种子接种于MS培养基中,将培养物置于温度控制在3±1℃的冰箱中进 行人工春化处理,处理持续时间的设定为0天,5天,10天,15天,20天,低温处理完毕后,将培养物置于温度控制在25±1℃、每天光照16小时的组织培养室中进行萝卜苗的生长培养;②光照阶段:当萝卜苗达到3-4片真叶时,将苗移栽于装有基质的育 苗盘中进行开放培养;育苗盘仍置于上述组织培养室中,观察经不同处理的不同材料的现蕾抽薹情况,从而筛选出不易抽薹的品种类型或个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萝卜晚抽薹性状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①春化阶段将要鉴定材料的种子消毒20分钟,用无菌水在25±1℃条件下浸种24小时,催芽2天,将胚根长1-2mm处于萌动状态的种子接种于MS培养基中,将培养物置于温度控制在3±1℃的冰箱中进行人工春化处理,处理持续时间的设定为0天,5天,10天,15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火英张建华朱丽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