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入性有毒物质的危害预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3189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入性有毒物质的危害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判断吸入性有毒物质发生泄漏时的泄漏源类型;步骤2,根据泄漏源类型确定吸入性有毒物质扩散模型;步骤3,确定吸入性有毒物质扩散模型的转变;步骤4,根据虚源计算方法确定转变后的新模型与转变前的模型的衔接点;步骤5,根据地形地貌展示吸入性有毒物质发生泄漏后的影响范围;步骤6,预测结果划分危害等级。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高斯模型算法、重气扩散模型算法结合地形、气象等关键要素可以快速得到化学事件中快速预测有毒物质扩散范围及危害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入性有毒物质的危害预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关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地形、气象要素的吸入性有毒物质的危害预测方法。
技术介绍
化学事故发生后,有毒物质扩散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环境危害大,因此第一时间快速并准确地预测和评估事件影响范围与可能危害程度,为避免次生灾害,减轻救援者的救援压力,减少人员伤亡和保护人民财产安全等争取时间和提升救援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研发一套能够在事故发生后通过输入相关可观测指标即可智能、迅速地对危害范围与程度进行预测的信息系统成为可能。本方法结合地形、气象等多种现场要素,通过模型建立,能够对影响范围及危害程度进行计算预测并形成直观影像进行呈现,使救援人员可尽早快速对事故危害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为我军平战时对抗吸入性化学武器袭击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化学灾难的应急医学救援提供决策依据,提高救援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入性有毒物质的危害预测方法,能快速、准确地评估有毒物质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为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入性有毒物质的危害预测方法,该方法用于在吸入性有毒物质发生泄漏时预测吸入性有毒物质扩散危害等级,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判断吸入性有毒物质发生泄漏时的泄漏源类型:/n其中,vT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入性有毒物质的危害预测方法,该方法用于在吸入性有毒物质发生泄漏时预测吸入性有毒物质扩散危害等级,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判断吸入性有毒物质发生泄漏时的泄漏源类型:
其中,vT0/x≤0.6,泄漏源类型为瞬时泄漏;
vT0/x≥2.5,泄漏源类型为连续泄漏;
其中,v为环境风速(m/s),T0为泄漏持续时间(s),x为观察者离开泄漏源的距离(m);
步骤2,根据泄漏源类型确定吸入性有毒物质扩散模型:
若是瞬时泄漏,且(g0’V0/V2)/V01/3)≤0.2,则为非重气扩散模型,否则为重气扩散模型;
若是连续泄漏,且(g0’V0’D1/3)/V3)≤0.15,则为非重气扩散模型,否则为重气扩散模型;
其中,V0为瞬时泄漏云团初始体积;V0’为连续泄漏云团体积通量;V为环境风速;D为泄漏源特征水平尺寸;g0’为折合引力常数,g0’=(ρ0-ρa/ρa)g,其中ρ0为重气密度;ρa为空气密度;
步骤3,确定吸入性有毒物质扩散模型的转变:
当(ρp-ρa)/ρa≤t时,步骤2得到的模型开始发生转变,发生转变后得到一个新模型;
其中,ρp为吸入性有毒物质扩散模型转变时的气云密度;t为临界值,介于0.001-0.01;
步骤4,根据虚源计算方法确定转变后的新模型与转变前步骤2得到的模型的衔接点;该衔接点使得利用重气扩散模型得到的吸入性有毒物质的浓度等于利用高斯模型得到的吸入性有毒物质的浓度;
步骤5,根据气象特征参数、大气污染特征参数以及衔接点,在GIS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迪海春旭任晓婷刘瑞刘江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