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软管的双真空箱保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2876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软管的双真空箱保温系统,包括主真空箱、辅真空箱和软管;主真空箱和辅真空箱的连通位置处密封连接,主真空箱上固定有第一管套,主真空箱内的循环管穿过第一管套进入辅真空箱内,软管的一端与辅真空箱密封连接并在辅真空箱内与循环管的端口相接;第一管套内设有用于隔开主真空箱和辅真空箱且仅供循环管穿过的隔板。在主真空箱和软管之间设置辅真空箱,软管的一端与辅真空箱相接,主真空箱内伸出的循环管在辅真空箱内与软管接通,克服了因软管渗漏、透气和出气等特点而影响主真空箱内真空度的问题,而且,因辅真空箱的体积可以做的很小,只需配置一台较小型号的真空泵就可快速将辅真空箱抽到目标真空度,成本比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软管的双真空箱保温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真空保温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带软管的双真空箱保温系统。
技术介绍
由于冷媒在真空环境下进行热交换时,冷量损失小;对于低温系统和超低温系统来说,真空保温是一种非常有效率的保温方案。目前市场上带注塑软管的真空箱保温系统,基本都是单真空箱保温系统。注塑软管相对于不锈钢等金属材质,在室温下对空气的渗透系数、透气性和出气速率等数值要大得多。注塑软管对空气的渗透系数一般为0.32~0.88×10-7cm3(STP)cm/cm2·s);对空气的透气性一般为0.2~115×10-6cm3(STP)cm·cm-2·s-1;5min时间内出气速率一般为25~95×10-4Pa·L·S-1·cm-2;注塑软管快速的渗漏、透气和出气等特点,会导致单真空箱保温系统无法保住目标真空度。而注塑软管又属于操作管,不能取消或改成金属管。带注塑软管的真空箱保温系统在每次使用之前,为避免温度过度损失,都要先进行抽真空操作。因为真空箱的体积一般比较大,抽真空耗时会比较长。如果要在一定时间内将真空度抽到目标数值,所需的真空泵型号比较大。这就导致机组需要配置一款大型号的真空泵,整体成本会成倍增加。而且,大型真空泵的震动比较大、噪音高,会导致客户体验不好;同时大真空泵体积大、重量大、功率高,最终会导致整机面临体积巨大,重量超重,消耗超高等缺点。在一些低温或超低温制冷系统中,一般将冷媒进行热交换场所的换热器设置在真空箱中,以减少冷能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带软管的真空保温系统所需配置真空泵的型号比较大,导致成本较高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带软管的双真空箱保温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软管的双真空箱保温系统,包括主真空箱、辅真空箱和软管;所述主真空箱和所述辅真空箱的连通位置处密封连接,所述主真空箱上固定有第一管套,所述主真空箱内的循环管穿过所述第一管套进入所述辅真空箱内,所述软管的一端与所述辅真空箱密封连接并在所述辅真空箱内与所述循环管的端口相接;所述第一管套内设有用于隔开所述主真空箱和所述辅真空箱且仅供所述循环管穿过的隔板。进一步地,所述主真空箱的顶部开口和所述辅真空箱的下端开口通过法兰密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法兰包括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焊接在所述主真空箱的顶部开口上,所述第二法兰盘焊接在所述辅真空箱的底部开口上,所述第一法兰盘和所述第二法兰盘通过法兰卡箍密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主真空箱包括顶部具有开口的主真空箱箱体和密封盖设在所述主真空箱箱体顶部的开口上的主真空箱盖板,所述第一管套焊接固定在所述主真空箱盖板上;所述循环管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一管套的隔板上;所述第一法兰盘焊接固定在所述主真空箱盖板上且与所述第一管套位置对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循环管包括循环进管和循环出管。进一步地,所述主真空箱盖板设有用于与低温制冷机相通的接口,所述低温制冷机通过法兰密封连接在所述主真空箱盖板的接口上,所述低温制冷机包括一端自所述主真空箱盖板的接口伸进所述主真空箱内的冷盘换热器,所述主真空箱内还设有回流换热器;所述冷盘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循环进管相通、另一端通过所述回流换热器和所述循环出管接通。进一步地,所述主真空箱盖板上焊接固定有第二管套和第三管套;所述回流换热器接通有冷媒入口管和冷媒出口管;所述冷媒入口管穿过所述第二管套并伸出所述主真空箱外,所述冷媒入口管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二管套内;所述冷媒出口管穿过所述第三管套并伸出所述主真空箱外,所述冷媒出口管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三管套内。进一步地,所述辅真空箱包括顶部具有开口的辅真空箱箱体和密封盖设在所述辅真空箱箱体顶部的开口上的辅真空箱盖板,所述辅真空箱的抽真空口设置在所述辅真空箱盖板上。进一步地,所述主真空箱通过真空管连接有真空阀。进一步地,所述辅真空箱的容积小于所述主真空箱的容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带软管的双真空箱保温系统,在主真空箱和软管之间设置辅真空箱,辅真空箱的底部开口和主真空箱的顶部开口密封连接,且主真空箱上固定有第一管套,软管的一端与辅真空箱相接,主真空箱内伸出的循环管在辅真空箱内与软管接通,克服了因软管渗漏、透气和出气等特点而影响主真空箱内真空度的问题,主真空箱可以长期保持真空状态;而且,由于辅真空箱内无需设置制冷换热等设备,对真空度的要求较低,体积相对于主真空箱可以做的很小,无须配置大型号的真空泵,只需配置一台较小型号的真空泵装配在机组内,就可快速将辅真空箱抽到目标真空度,成本比较低。此外,较小型号的真空泵工作时一般震动小、噪音低,客户体验比较好;同时较小型号的真空泵体积小、重量轻、功率低,可以使整机体积变小、重量减轻、功率减小。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带软管的双真空箱保温系统,第一管套焊接固定在主真空箱盖板上,循环管焊接固定在第一管套的隔板上,使主真空箱和辅真空箱接通处的气密性更好,有利于主真空箱长期保持超高的真空度。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带软管的双真空箱保温系统,低温制冷剂通过法兰密封连接在主真空箱盖板上,冷媒入口管和冷媒出口管分别通过第二管套和第三管套焊接固定在主真空箱盖板,可以进一步保障主真空箱可以长期保持超高的真空度,减少冷媒介质在主真空箱内换热时的冷量损失。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带软管的双真空箱保温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主真空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辅真空箱和软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带软管的双真空箱保温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主真空箱;101、主真空箱箱体;102、主真空箱盖板;2、辅真空箱;201、辅真空箱箱体;202、辅真空箱盖板;3、软管;4、第一管套;41、隔板;5、循环进管;6、循环出管;7、低温制冷机;8、冷盘换热器;9、回流换热器;10、第二管套;11、第三管套;12、冷媒入口管;13、冷媒出口管;14、法兰;15、KF25法兰卡箍;16、真空管;17、真空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软管的双真空箱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真空箱(1)、辅真空箱(2)和软管(3);所述主真空箱(1)和所述辅真空箱(2)的连通位置处密封连接,所述主真空箱(1)上固定有第一管套(4),所述主真空箱(1)内的循环管穿过所述第一管套(4)进入所述辅真空箱(2)内,所述软管(3)的一端与所述辅真空箱(2)密封连接并在所述辅真空箱(2)内与所述循环管的端口相接;所述第一管套(4)内设有用于隔开所述主真空箱(1)和所述辅真空箱(2)且仅供所述循环管穿过的隔板(4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软管的双真空箱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真空箱(1)、辅真空箱(2)和软管(3);所述主真空箱(1)和所述辅真空箱(2)的连通位置处密封连接,所述主真空箱(1)上固定有第一管套(4),所述主真空箱(1)内的循环管穿过所述第一管套(4)进入所述辅真空箱(2)内,所述软管(3)的一端与所述辅真空箱(2)密封连接并在所述辅真空箱(2)内与所述循环管的端口相接;所述第一管套(4)内设有用于隔开所述主真空箱(1)和所述辅真空箱(2)且仅供所述循环管穿过的隔板(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软管的双真空箱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真空箱(1)的顶部开口和所述辅真空箱(2)的下端开口通过法兰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软管的双真空箱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包括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焊接在所述主真空箱(1)的顶部开口上,所述第二法兰盘焊接在所述辅真空箱(2)的底部开口上,所述第一法兰盘和所述第二法兰盘通过法兰卡箍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软管的双真空箱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真空箱(1)包括顶部具有开口的主真空箱箱体(11)和密封盖设在所述主真空箱箱体(11)顶部的开口上的主真空箱盖板(12),所述第一管套(4)焊接固定在所述主真空箱盖板(12)上;所述循环管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一管套(4)的隔板(41)上;所述第一法兰盘焊接固定在所述主真空箱盖板(12)上且与所述第一管套(4)位置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软管的双真空箱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包括循环进管(5)和循环出管(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软管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东衡樊启迪
申请(专利权)人:山前珠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