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水龙头旋塞快捷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2781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4: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动力水龙头控制技术领域,是一种动力水龙头旋塞快捷控制装置,包括外筒、旋塞、支撑座、限位机构和复位磁铁,外筒为竖向设置的管状结构,外筒下端内侧与旋塞上端外侧连接在一起,旋塞上设有阀杆。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使外筒和旋塞相对转动即可使水平段转动拨叉,从而实现打开或关闭旋塞,通过设置右复位坡板和左复位坡板,能够快速将限位机构复位,避免顶驱动力水龙头旋转过度而拧断旋塞,通过设置电源装置,能够向驱动电机提供电源也能够控制驱动电机动作,同时还能够向反复拆卸防爆盒拆装蓄电池充电,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的时效性,动作可靠,控制简单,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水龙头旋塞快捷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水龙头控制
,是一种动力水龙头旋塞快捷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顶驱动力水龙头又叫动力钻,采用液压马达为钻具提供旋转动力的一种设备。除了具有为循环钻井液提供通道的作用外,还可驱动钻具实现旋转作业,输出较大的扭矩,近似于钻台转盘功能。故在各大油田钻、磨、铣、打捞等作业中广泛应用,因其体积下、机动灵活性高的特点特别适合试油、修井作业。为保障施工中的井控安全要求,动力水龙头的上下端均安装上下旋塞。当下旋塞在井筒内无法提出或管柱遇卡时只能关闭上旋塞,因上旋塞位于高空中无法通过人工手动关闭,故设计出一种新型动力水龙头旋塞快捷控制装置实现旋塞在高空作业中的开合和关闭功能。该快捷控制旋塞装置控制方法可实现旋塞在高空中快速开合和关闭,能有效的杜绝动力钻在施工中的井控风险,同时也能够解决上旋塞开关弱电控制机构蓄能时间短需要频繁更换蓄电池导致增加劳动强度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水龙头旋塞快捷控制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顶驱动力水龙头操控上旋塞开关控制难以及上旋塞开关弱电控制机构蓄能时间短需要频繁更换蓄电池导致增加劳动强度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动力水龙头旋塞快捷控制装置,包括外筒、旋塞、支撑座、限位机构和复位磁铁,外筒为竖向设置的管状结构,外筒下端内侧与旋塞上端外侧连接在一起,旋塞上设有阀杆,阀杆前端位于旋塞外侧并固定安装有“L”形的拨叉,对应拔叉上方位置的外筒下部外侧固定安装有支撑座,对应支撑座上方位置的外筒下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复位磁铁,支撑座上铰接连接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竖直段中部后侧与复位磁铁吸附在一起,竖直段下部与支撑座铰接连接,竖直段下端前侧与前端向下转动后位于拔叉上部右侧的水平段后端固定连接,对应复位磁铁上方位置的外筒上部外侧设有分离装置,分离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推杆和行程坡板,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复位磁铁上方的外筒外侧,驱动电机内设有能够上下运动的推杆,推杆下端固定有推杆向下运动时能够移动至竖直段后侧与外筒外侧之间使竖直段与复位磁铁分离的行程坡板,对应拨叉右上方位置的旋塞上端外侧固定安装有外筒和旋塞相对转动后能够将转动后的水平段顶起并使竖直段与复位磁铁吸附在一起的右复位坡板,右复位坡板的截面呈弧面状,右复位坡板外侧的弯曲方向和旋塞外侧的弯曲方向一致,右复位坡板外侧左右两端均与旋塞外侧光滑过渡,对应拨叉右上方位置的旋塞上端外侧固定安装有与右复位坡板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分布的左复位坡板,对应驱动电机上方位置的外筒上端设有电源装置,电源装置的输出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下面是对上述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电源装置可包括发电装置和控制模块,发电装置包括连接盘、定子外筒、定子绕组和永久磁铁,外筒上端外侧同轴套装有圆套形的连接盘,连接盘中部内侧固定有同轴套装于转子外筒外侧的连接法兰,连接盘下部外侧与同轴套装于外筒外侧的定子外筒上端可拆卸连接,对应定子外筒位置的外筒外侧沿圆周均布有若干个永久磁铁,定子外筒中部内侧固定安装有定子铁芯,与永久磁铁相对应的定子绕组绕在定子铁芯上并连接有三个接线端子A、B、C,定子外筒上设有内外连通的内安装孔,三个接线端子A、B、C穿过内安装孔与驱动电机的输入端之间连接有控制模块。上述对应内安装孔位置的定子外筒外侧可固定安装有接线盒,接线盒上设有盒盖,接线盒底部内壁上设有与内安装孔连通的外安装孔,接线盒侧壁上设有内外连通的接线孔,控制模块包括无线发射模块和设于接线盒内的整流模块以及与无线发射模块相对应的无线接收模块,整流模块包括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二整流二极管、第三整流二极管、第四整流二极管、第五整流二极管、第六整流二极管、第一滤波电容和第二滤波电容,接线端子A与第一整流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一整流二级管的负极与第一滤波电容的正极连接,第一滤波电容的负极与第二整流二级管的正极连接,第二整流二级管的负极与第一整流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接线端子B与第三整流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三整流二级管的负极与第一滤波电容的正极连接,第四整流二级管的正极与第一滤波电容的负极与连接,第四整流二级管的负极与第三整流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接线端子C与第五整流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五整流二级管的负极与第一滤波电容的正极连接,第六整流二级管的正极与第一滤波电容的负极与连接,第六整流二级管的负极与第五整流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二滤波电容的正极与第一滤波电容的正极连接,第二滤波电容的负极与第一滤波电容的负极连接,第二滤波电容的正极与正极输出端连接,第二滤波电容的负极与负极输出端连接。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分别与无线接收模块的正极输入端和无线接收模块的负极输入端连接,无线接收模块的正极输出端和无线接收模块的负极输出端分别与驱动电机的正极输入端和驱动电机的负极输入端连接。上述连接盘下端外侧可沿周向间隔均布有若干个径向贯通的连接孔,对应每个连接孔位置的定子外筒上端外侧均设有螺纹孔,连接盘下端与定子外筒上端通过穿过连接孔螺接于对应位置的螺纹孔内的紧定螺钉可拆卸连接在一起。上述行程坡板下部前侧面可从上至下由前至后倾斜。上述水平段前端可转动安装有中心轴线呈上下向的滚轮,水平段前端转动后滚轮外侧与拨叉中部上侧相靠近,水平段后部下侧面从前至后由下至上倾斜,左复位坡板和右复位坡板分别固定安装于水平段下侧转动至与旋塞外侧接触时左方和右方的旋塞外侧。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使外筒和旋塞相对转动即可使水平段转动拨叉,从而实现打开或关闭旋塞,通过设置右复位坡板和左复位坡板,能够快速将限位机构复位,避免顶驱动力水龙头旋转过度而拧断旋塞,通过设置电源装置,能够向驱动电机提供电源也能够控制驱动电机动作,同时还能够向反复拆卸防爆盒拆装蓄电池充电,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的时效性,动作可靠,控制简单,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水平段前端向下转动至拨叉上部左侧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电源装置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整流模块的电路原理图。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路结构框图。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外筒,2为驱动电机,3为行程坡板,4为旋塞,5为拨叉,6为竖直段,7为支撑座,8为复位磁铁,9为水平段,10为推杆,11为阀杆,12为连接法兰,13为滚轮,14为右复位坡板,15为左复位坡板,16为连接盘,17为定子外筒,18为定子绕组,19为永久磁铁,20为定子铁芯,21为紧定螺钉,22为接线盒,23为盒盖,VD1为第一整流二极管,VD2为第二整流二极管,VD3为第三整流二极管,VD4为第四整流二极管,VD5为第五整流二极管,VD6为第六整流二极管,C1为第一滤波电容,C2为第二滤波电容,L1为正极输出端,L2为负极输出端。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水龙头旋塞快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旋塞、支撑座、限位机构和复位磁铁,外筒为竖向设置的管状结构,外筒下端内侧与旋塞上端外侧连接在一起,旋塞上设有阀杆,阀杆前端位于旋塞外侧并固定安装有“L”形的拨叉,对应拔叉上方位置的外筒下部外侧固定安装有支撑座,对应支撑座上方位置的外筒下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复位磁铁,支撑座上铰接连接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竖直段中部后侧与复位磁铁吸附在一起,竖直段下部与支撑座铰接连接,竖直段下端前侧与前端向下转动后位于拔叉上部右侧的水平段后端固定连接,对应复位磁铁上方位置的外筒上部外侧设有分离装置,分离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推杆和行程坡板,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复位磁铁上方的外筒外侧,驱动电机内设有能够上下运动的推杆,推杆下端固定有推杆向下运动时能够移动至竖直段后侧与外筒外侧之间使竖直段与复位磁铁分离的行程坡板,对应拨叉右上方位置的旋塞上端外侧固定安装有外筒和旋塞相对转动后能够将转动后的水平段顶起并使竖直段与复位磁铁吸附在一起的右复位坡板,右复位坡板的截面呈弧面状,右复位坡板外侧的弯曲方向和旋塞外侧的弯曲方向一致,右复位坡板外侧左右两端均与旋塞外侧光滑过渡,对应拨叉右上方位置的旋塞上端外侧固定安装有与右复位坡板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分布的左复位坡板,对应驱动电机上方位置的外筒上端设有电源装置,电源装置的输出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水龙头旋塞快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旋塞、支撑座、限位机构和复位磁铁,外筒为竖向设置的管状结构,外筒下端内侧与旋塞上端外侧连接在一起,旋塞上设有阀杆,阀杆前端位于旋塞外侧并固定安装有“L”形的拨叉,对应拔叉上方位置的外筒下部外侧固定安装有支撑座,对应支撑座上方位置的外筒下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复位磁铁,支撑座上铰接连接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竖直段中部后侧与复位磁铁吸附在一起,竖直段下部与支撑座铰接连接,竖直段下端前侧与前端向下转动后位于拔叉上部右侧的水平段后端固定连接,对应复位磁铁上方位置的外筒上部外侧设有分离装置,分离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推杆和行程坡板,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复位磁铁上方的外筒外侧,驱动电机内设有能够上下运动的推杆,推杆下端固定有推杆向下运动时能够移动至竖直段后侧与外筒外侧之间使竖直段与复位磁铁分离的行程坡板,对应拨叉右上方位置的旋塞上端外侧固定安装有外筒和旋塞相对转动后能够将转动后的水平段顶起并使竖直段与复位磁铁吸附在一起的右复位坡板,右复位坡板的截面呈弧面状,右复位坡板外侧的弯曲方向和旋塞外侧的弯曲方向一致,右复位坡板外侧左右两端均与旋塞外侧光滑过渡,对应拨叉右上方位置的旋塞上端外侧固定安装有与右复位坡板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分布的左复位坡板,对应驱动电机上方位置的外筒上端设有电源装置,电源装置的输出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水龙头旋塞快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源装置包括发电装置和控制模块,发电装置包括连接盘、定子外筒、定子绕组和永久磁铁,外筒上端外侧同轴套装有圆套形的连接盘,连接盘中部内侧固定有同轴套装于转子外筒外侧的连接法兰,连接盘下部外侧与同轴套装于外筒外侧的定子外筒上端可拆卸连接,对应定子外筒位置的外筒外侧沿圆周均布有若干个永久磁铁,定子外筒中部内侧固定安装有定子铁芯,与永久磁铁相对应的定子绕组绕在定子铁芯上并连接有三个接线端子A、B、C,定子外筒上设有内外连通的内安装孔,三个接线端子A、B、C穿过内安装孔与驱动电机的输入端之间连接有控制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水龙头旋塞快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内安装孔位置的定子外筒外侧固定安装有接线盒,接线盒上设有盒盖,接线盒底部内壁上设有与内安装孔连通的外安装孔,接线盒侧壁上设有内外连通的接线孔,控制模块包括无线发射模块和设于接线盒内的整流模块以及与无线发射模块相对应的无线接收模块,整流模块包括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二整流二极管、第三整流二极管、第四整流二极管、第五整流二极管、第六整流二极管、第一滤波电容和第二滤波电容,
接线端子A与第一整流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文波徐焱林唐建军贾武强张晓亮吕正华陈方王志陈锋王彦清钱乔雅张现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