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电解废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2563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电解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预调pH值的废水导入微电解池底部,微电解池中的废水通过微电解池顶部所设置的第一溢流口导入调节池;S2、检测微电解池中的废水的pH值上升至设定pH值后,将调节池中自微电解池所导入的废水重新导入微电解池底部,对调节池中的废水的pH值调节至预调pH值,并在达到预调pH值后停止将调节池中自微电解池所导入的废水重新导入微电解池底部的操作;S3、循环执行多次步骤S2,通过悬置于微电解池内部的铁碳微电解填料对废水执行微电解反应。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提高了对含有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废水的处理效果,有效地避免了铁碳微电解填料产生板结现象,并且提高了对污水的处理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电解废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
,尤其涉及一种微电解废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铁碳微电解技术是目前处理有机废水的主流工艺之一,铁碳微电解技术一种利用原电池原理的电化学反应来处理有机废水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铁碳微电解工艺所需的电解材料一般采用铸铁屑和焦炭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压制或者烧结而成,当浸没在酸性废水溶液中时,铁和碳之间就构成一个完整的微电池回路,形成一种内部微电解反应。铁碳微电解的作用污染物范围广,对含有偶氟、碳双键、硝基、卤代基结构的难除降解有机物质等都有很好的降解效果。可显著去除有机废水中的BOD/COD,对废水进行脱色,适用于印染废水、焦化废水、石油化工废水、皮革废水、造纸废水、木材加工废水等;可去除有机废水中的重金属,适用于电镀废水、印刷废水、采矿废水等;可除磷,除硫化物,适用于有机磷农业废水、有机氯农业废水等。有机废水中的盐分可增加导电性,促进铁碳微电解反应。申请人经过检索后发现,诸如公告号为CN209651945U等现有技术中的铁碳微电解处理有机废水通常采用一次性电解方案,有机废水调节pH值至2.5后充分浸润铁碳微电解填料后流出。然而铁和碳是物理接触,因此彼此之间容易形成隔离层,从而使得微电解反应无法持续地进行,并会导致局部甚至整体发生板结现象。因此,现有技术中的铁碳微电解处理有机废水存在处理效果不佳,高浓度的有机废水中的BOD/COD等有害成分无法有效地被清除,铁碳微电解填料的耗损较大及处理成本较高的缺陷。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微电解废水处理方法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微电解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瑕疵,尤其是为了解决铁碳微电解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所存在的无法有效去除磷硫氨氮有机物的缺陷,并及时清除铁碳微电解填料所产生的凝絮物,避免铁碳微电解填料产生板结现象。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微电解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池,微电解池,所述微电解池的顶部设置与调节池连通的第一溢流口,所述微电解池的底部设置承载用以对废水执行微电解反应的铁碳微电解填料的填料支架,所述调节池与微电解池之间配置用于将调节池中自微电解池所导入的废水重新导入微电解池底部的回流管路,用于将预调pH值的废水导入微电解池底部的污水导入管路,排出经过微电解处理后废水的排出管路,以及向调节池导入pH值调节剂以对调节池中的废水的pH值进行调节的pH值调节剂输入管路;所述调节池与微电解池之间通过第一溢流口及回流管路建立废水循环通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流管路由插入调节池中的第一管路、第一循环泵及插入微电解池中的第二管路组成;所述污水导入管路由插入微电解池中的第三管路、第二循环泵及第四管路组成;所述排出管路由插入微电解池中的第五管路及第三循环泵组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池配置第二溢流口,所述第一溢流口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溢流口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电解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废水池;所述第四管路插入废水池,所述第二溢流口通过第六管路连通至所述废水池。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溢流口设置过滤装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电解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垂直延伸装置的若干导向管;所述导向管垂直贯穿铁碳微电解填料并延伸至填料支架;所述第二管路、第三管路及第五管路垂直延伸过导向管并延伸过所述填料支架,所述填料支架分布多个通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电解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pH值检测系统,所述pH值检测系统包括:浸入微电解池的液面下方的第一pH值在线检测仪,浸入调节池的液面下方的第二pH值在线检测仪,以及连接第一pH值在线检测仪与第二pH值在线检测仪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第一pH值在线检测仪与第二pH值在线检测仪获得的pH值确定第一循环泵与第三循环泵的启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污水导入管路将过量的预调pH值的废水导入微电解池底部,通过微电解池的第一溢流口将多余的废水溢流至调节池中,所述第一管路的末端始终位于调节池中液面的下方;当所述第二pH值在线检测仪检测到调节池中的废水的pH值高于4时,通过pH值调节剂输入管路向调节池输入pH值调节剂,以将调节池中的废水的pH值降低至2.5,并在调节池中的废水的pH值降低至2.5时由所述控制单元控制第一循环泵停止工作,使得留驻在微电解池中的废水执行微电解反应;当微电解池中的微电解反应完成后,所述控制单元控制第一循环泵与第三循环泵同时启动,将执行多次微电解反应后的废水排出调节池与微电解池;其中,预调pH值的废水的pH值为2.5。基于相同思想,本申请还揭示了一种微电解废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预调pH值的废水导入微电解池底部,微电解池中的废水通过微电解池顶部所设置的第一溢流口导入调节池;S2、检测微电解池中的废水的pH值上升至设定pH值后,将调节池中自微电解池所导入的废水重新导入微电解池底部,对调节池中的废水的pH值调节至预调pH值,并在达到预调pH值后停止将调节池中自微电解池所导入的废水重新导入微电解池底部的操作;S3、循环执行多次步骤S2,通过悬置于微电解池内部的铁碳微电解填料对废水执行微电解反应,以逐步降低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1及步骤S2中预调pH值为2.5,所述步骤S2中设定pH值为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微电解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彻底了解决铁碳微电解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所存在的无法有效去除磷硫氨氮有机物的缺陷,并及时清除铁碳微电解填料所产生的凝絮物,避免了铁碳微电解填料产生板结现象,并且提高了微电解反应对含有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污水的处理能力,显著地降低了废水中的COD值及BOD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微电解废水处理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微电解废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安装在微电解池底部的填料支架的俯视图;图4为第一溢流口处所设置过滤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本申请中,术语“废水”与“污水”具等同含义。实施例一:参图2至图4所示出的本专利技术一种微电解废水处理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图2中所示出的虚线箭头示出了污水在微电解废水处理系统各个管路中的流动路径。在本实施例中,一种微电解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池10,微电解池20。调节池10与微电解池20中贮存的含有有机污染物的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电解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调节池(10),微电解池(20),/n所述微电解池(20)的顶部设置与调节池(10)连通的第一溢流口(29),/n所述微电解池(20)的底部设置承载用以对废水执行微电解反应的铁碳微电解填料(40)的填料支架(21),/n所述调节池(10)与微电解池(20)之间配置用于将调节池中自微电解池所导入的废水重新导入微电解池底部的回流管路,/n用于将预调pH值的废水导入微电解池(20)底部的污水导入管路,/n排出经过微电解处理后废水的排出管路,以及/n向调节池导入pH值调节剂以对调节池(10)中的废水的pH值进行调节的pH值调节剂输入管路(11);/n所述调节池(10)与微电解池(20)之间通过第一溢流口(29)及回流管路建立废水循环通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电解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节池(10),微电解池(20),
所述微电解池(20)的顶部设置与调节池(10)连通的第一溢流口(29),
所述微电解池(20)的底部设置承载用以对废水执行微电解反应的铁碳微电解填料(40)的填料支架(21),
所述调节池(10)与微电解池(20)之间配置用于将调节池中自微电解池所导入的废水重新导入微电解池底部的回流管路,
用于将预调pH值的废水导入微电解池(20)底部的污水导入管路,
排出经过微电解处理后废水的排出管路,以及
向调节池导入pH值调节剂以对调节池(10)中的废水的pH值进行调节的pH值调节剂输入管路(11);
所述调节池(10)与微电解池(20)之间通过第一溢流口(29)及回流管路建立废水循环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解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路由插入调节池(10)中的第一管路(12)、第一循环泵(28)及插入微电解池(20)中的第二管路(27)组成;
所述污水导入管路由插入微电解池(20)中的第三管路(25)、第二循环泵(26)及第四管路(34)组成;
所述排出管路由插入微电解池(20)中的第五管路(23)及第三循环泵(24)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电解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10)配置第二溢流口(31),所述第一溢流口(29)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溢流口(31)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电解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解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废水池(30);所述第四管路(34)插入废水池(30),所述第二溢流口(31)通过第六管路(32)连通至所述废水池(3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电解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溢流口(29)设置过滤装置(291)。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电解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解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
垂直延伸装置的若干导向管(221);
所述导向管(221)垂直贯穿铁碳微电解填料(40)并延伸至填料支架(21);
所述第二管路(27)、第三管路(25)及第五管路(23)垂直延伸过导向管(221)并延伸过所述填料支架(21),所述填料支架(21)分布多个通孔(2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玲玉陆胜利
申请(专利权)人:宿迁安慈金属表面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