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卫专利>正文

宽缝式鼻毛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2392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3:49
一种宽缝式鼻毛剪。外刀片、剃刀片和内刀片均为倒U字形的弯板结构,外刀片、剃刀片和内刀片上通过各自的两个下端头分别连接在外筒、驱动筒和内筒上端的两侧筒壁上。外筒、驱动筒和内筒从外向内顺序套装在一起,外刀片、剃刀片和内刀片上中下顺序重叠,外刀片和内刀片十字交叉设置。销柱分别穿过外筒上的通孔和驱动筒上的横滑槽后插入内筒上的纵滑槽中。底盖连接在驱动筒的下端筒口上。当鼻毛剪的刀头端伸入鼻孔时,鼻毛即可方便的进入外刀片与内刀片之间的缝隙中。左右旋转驱动筒时,驱动筒即可驱使剃刀片在外刀片与内刀片之间左右转动并因此对鼻毛进行剪切。开启底盖即可用水将内筒中收集的鼻毛残渣冲洗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宽缝式鼻毛剪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鼻毛剪,尤其是能方便剪切鼻毛和清除毛渣的宽缝式鼻毛剪。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鼻毛剪其剪刀片之间的间隙都非常的狭窄,由于鼻毛难以顺利的进入窄小的缝隙,因此传统的鼻毛剪不仅剪切的效率低并且也不方便鼻毛残渣的清除。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鼻毛剪工作效率低和不方便清洁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宽缝式鼻毛剪,该宽缝式鼻毛剪能通过扩大剪刀片之间的间隙,从而既便于对鼻毛的剪切又方便对鼻毛残渣的清除。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包括外刀片、内刀片、外筒、驱动筒、底盖、剪切缝、剃刀片、销柱、内筒、横滑槽、升降槽、纵滑槽和弹力垫。外筒、驱动筒和内筒均为圆形筒体结构。在外筒上端的前后内筒壁上分别开设有前后两个纵向的凹槽,在外筒中端的左右筒壁上分别开设有左右两个上下错位设置的通孔。外刀片为倒U字形的弯板结构,外刀片上的两个下端头分别连接在外筒上的两个凹槽中,所述的外刀片上两个下端头的内侧面均与外筒的内筒壁平齐。在驱动筒上端的前后筒壁上开设有前后两个纵向的升降槽,在驱动筒中端的左右筒壁上分别开设有左右两个上下错位设置的横滑槽,所述的横滑槽为贯穿驱动筒筒壁的半圆环形通槽结构。驱动筒的下端筒口设置为螺纹孔结构。剃刀片为倒U字形的弯板结构,剃刀片上的两个下端头分别连接在驱动筒上的两个升降槽中并可沿升降槽上下移动。在内筒上端的左右外筒壁上分别开设有左右两个纵向的凹槽,在内筒中端的左右筒壁上分别开设有左右两个纵滑槽,所述的纵滑槽为长圆形槽结构。内刀片为倒U字形的弯板结构,内刀片上的两个下端头分别连接在内筒上的两个凹槽中,所述的内刀片上两个下端头的外侧面均与内筒的外筒壁平齐。在外刀片的前后弧形面上和内刀片的左右段弧形面上均开设有纵向的剪切缝,所述的剪切缝为垂直贯穿外刀片和内刀片板面的通槽结构。外筒套装在驱动筒上,外刀片的下端面与剃刀片的上端面相配合,驱动筒的下端筒头伸出外筒的下端筒口。驱动筒套装在内筒上,剃刀片的下端面与内刀片的上端面相配合。左右两个销柱分别穿过外筒上的左右通孔和驱动筒上的两个横滑槽后插入内筒上的左右纵滑槽中。底盖连接在驱动筒的下端筒口上,弹力垫设置在底盖与内筒的下端头之间。当鼻毛剪的刀头端伸入鼻孔时,鼻毛即可进入外刀片与内刀片之间的缝隙和外刀片与内刀片上的剪切缝中。当转动驱动筒时,驱动筒即可沿销柱和横滑槽所限定的路线驱动剃刀片在外刀片与内刀片之间左右转动并因此对鼻毛进行剪切。开启底盖时,即可用水将内筒中收集的鼻毛残渣冲洗掉。拧上底盖时,底盖将通过弹力垫沿销柱和纵滑槽所限定的路线向上挤压内筒并因此确保内刀片、剃刀片和外刀片始终紧密的贴合在一起。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扩大剪刀片之间的间隙,从而既便于对鼻毛的剪切又方便对鼻毛残渣的清除。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图3转动剃刀片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的A-A剖面图。图6是图1的B-B剖面放大图。图7是图2的C-C剖面图。图8是图2的D-D剖面放大图。图9是图7的E-E剖面图。图10是图9的F-F剖面图。图中:1.外刀片。2.内刀片。3.外筒。4.驱动筒。5.底盖。6.剪切缝。7.剃刀片。8.销柱。9.内筒。10.横滑槽。11.升降槽。12.纵滑槽。13.弹力垫。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图2、图3、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中,外筒3、驱动筒4和内筒9均为圆形筒体结构。在外筒3上端的前后内筒壁上分别开设有前后两个纵向的凹槽,在外筒3中端的左右筒壁上分别开设有左右两个上下错位设置的通孔。外刀片1为倒U字形的弯板结构,外刀片1上的两个下端头分别连接在外筒3上的两个凹槽中,所述的外刀片1上两个下端头的内侧面均与外筒3的内筒壁平齐。在驱动筒4上端的前后筒壁上开设有前后两个纵向的升降槽11,在驱动筒4中端的左右筒壁上分别开设有左右两个上下错位设置的横滑槽10,所述的横滑槽10为贯穿驱动筒4筒壁的半圆环形通槽结构。驱动筒4的下端筒口设置为螺纹孔结构。剃刀片7为倒U字形的弯板结构,剃刀片7上的两个下端头分别连接在驱动筒4上的两个升降槽11中并可沿升降槽11上下移动。在内筒9上端的左右外筒壁上分别开设有左右两个纵向的凹槽,在内筒9中端的左右筒壁上分别开设有左右两个纵滑槽12,所述的纵滑槽12为长圆形槽结构。内刀片2为倒U字形的弯板结构,内刀片2上的两个下端头分别连接在内筒9上的两个凹槽中,所述的内刀片2上两个下端头的外侧面均与内筒9的外筒壁平齐。在外刀片1的前后弧形面上和内刀片2的左右段弧形面上均开设有纵向的剪切缝6,所述的剪切缝6为垂直贯穿外刀片1和内刀片2板面的通槽结构。外筒3套装在驱动筒4上,外刀片1的下端面与剃刀片7的上端面相配合,驱动筒4的下端筒头伸出外筒3的下端筒口。驱动筒4套装在内筒9上,剃刀片7的下端面与内刀片2的上端面相配合。左右两个销柱8分别穿过外筒3上的左右通孔和驱动筒4上的两个横滑槽10后插入内筒9上的左右纵滑槽12中。底盖5连接在驱动筒4的下端筒口上,弹力垫13设置在底盖5与内筒9的下端头之间。在图1、图2、图3、图4中,当鼻毛剪的刀头端伸入鼻孔时,鼻毛即可进入外刀片1与内刀片2之间的缝隙和外刀片1与内刀片2上的剪切缝6中。当转动驱动筒4时,驱动筒4即可沿销柱8和横滑槽10所限定的路线驱动剃刀片7在外刀片1与内刀片2之间左右转动并因此对鼻毛进行剪切。在图5、图7、图9、图10中,开启底盖5时,即可用水将内筒9中收集的鼻毛残渣冲洗掉。拧上底盖5时,底盖5将通过弹力垫13沿销柱8和纵滑槽12所限定的路线向上挤压内筒9并因此确保内刀片2、剃刀片7和外刀片1始终紧密的贴合在一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宽缝式鼻毛剪,它包括外刀片、剃刀片、内刀片、外筒、驱动筒、内筒、底盖、和弹力垫,其特征是:在外筒上端的前后内筒壁上分别开设有前后两个纵向的凹槽,在外筒中端的左右筒壁上分别开设有左右两个上下错位设置的通孔,外刀片为倒U字形的弯板结构,外刀片上的两个下端头分别连接在外筒上的两个凹槽中,在驱动筒上端的前后筒壁上开设有前后两个纵向的升降槽,在驱动筒中端的左右筒壁上分别开设有左右两个上下错位设置的横滑槽,驱动筒的下端筒口设置为螺纹孔结构,剃刀片为倒U字形的弯板结构,剃刀片上的两个下端头分别连接在驱动筒上的两个升降槽中并可沿升降槽上下移动,在内筒上端的左右外筒壁上分别开设有左右两个纵向的凹槽,在内筒中端的左右筒壁上分别开设有左右两个纵滑槽,内刀片为倒U字形的弯板结构,内刀片上的两个下端头分别连接在内筒上的两个凹槽中,在外刀片的前后弧形面上和内刀片的左右段弧形面上均开设有纵向的剪切缝,外筒套装在驱动筒上,外刀片的下端面与剃刀片的上端面相配合,驱动筒的下端筒头伸出外筒的下端筒口,驱动筒套装在内筒上,剃刀片的下端面与内刀片的上端面相配合,左右两个销柱分别穿过外筒上的左右通孔和驱动筒上的两个横滑槽后插入内筒上的左右纵滑槽中,底盖连接在驱动筒的下端筒口上,弹力垫设置在底盖与内筒的下端头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宽缝式鼻毛剪,它包括外刀片、剃刀片、内刀片、外筒、驱动筒、内筒、底盖、和弹力垫,其特征是:在外筒上端的前后内筒壁上分别开设有前后两个纵向的凹槽,在外筒中端的左右筒壁上分别开设有左右两个上下错位设置的通孔,外刀片为倒U字形的弯板结构,外刀片上的两个下端头分别连接在外筒上的两个凹槽中,在驱动筒上端的前后筒壁上开设有前后两个纵向的升降槽,在驱动筒中端的左右筒壁上分别开设有左右两个上下错位设置的横滑槽,驱动筒的下端筒口设置为螺纹孔结构,剃刀片为倒U字形的弯板结构,剃刀片上的两个下端头分别连接在驱动筒上的两个升降槽中并可沿升降槽上下移动,在内筒上端的左右外筒壁上分别开设有左右两个纵向的凹槽,在内筒中端的左右筒壁上分别开设有左右两个纵滑槽,内刀片为倒U字形的弯板结构,内刀片上的两个下端头分别连接在内筒上的两个凹槽中,在外刀片的前后弧形面上和内刀片的左右段弧形面上均开设有纵向的剪切缝,外筒套装在驱动筒上,外刀片的下端面与剃刀片的上端面相配合,驱动筒的下端筒头伸出外筒的下端筒口,驱动筒套装在内筒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卫
申请(专利权)人:张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