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脚踝受伤后恢复用床体支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脚踝受伤后恢复用床体支架。
技术介绍
踝关节扭伤是最高发的运动损伤,约占所有运动损伤的40%。踝关节由胫骨腓骨远端和距骨构成。由内外踝和胫骨后缘构成踝穴,距骨上面的鞍型关节面位于踝穴中。距骨的鞍型关节面前宽后窄,背伸时较宽处进入踝穴,跖屈时较窄部进入踝穴,所以踝关节在跖屈位稍松动,其解剖和生理特点决定踝关节在跖屈时比较容易发生内翻外翻扭伤。一般较轻微的外踝韧带损伤可进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的方案一般为用石膏或支具将踝关节于轻度外翻中立位固定。固定时间为3~6周。固定期间尽量避免负重。拆除石膏或支具后应立即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以防止肌肉萎缩及可能出现的关节粘连。拆石膏可负重行走。经过康复一般三个月后可恢复肌肉力量并进行体育活动。对于较严重的外踝韧带损伤,出现踝关节不稳及关节囊撕裂的患者建议进行手术治疗修复韧带以防止出现因踝关节不稳导致的反复扭伤。术后需要进行石膏固定3~6周,拆石膏后可负重行走,一般术后三个月至半年可恢复体育活动。不管是较轻微的外踝韧带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脚踝受伤后恢复用床体支架,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顶部设置有支撑机构(2),支撑机构(2)包括限位框(21)、支撑板(22)和放置板(23),限位框(2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限位框(21)分别设置在床体(1)顶部的左右两侧,支撑板(22)设置在两个限位框(21)之间,放置板(23)设置在支撑板(22)上,两个限位框(21)与床体(1)之间上均设置有紧固机构(3),支撑板(22)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滑块(24),且两个滑块(24)分别卡合在对应限位框(21)的矩形框内,支撑板(22)上开设有滑动槽(29),滑动槽(29)内横向固定安装有导向杆(27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脚踝受伤后恢复用床体支架,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顶部设置有支撑机构(2),支撑机构(2)包括限位框(21)、支撑板(22)和放置板(23),限位框(2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限位框(21)分别设置在床体(1)顶部的左右两侧,支撑板(22)设置在两个限位框(21)之间,放置板(23)设置在支撑板(22)上,两个限位框(21)与床体(1)之间上均设置有紧固机构(3),支撑板(22)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滑块(24),且两个滑块(24)分别卡合在对应限位框(21)的矩形框内,支撑板(22)上开设有滑动槽(29),滑动槽(29)内横向固定安装有导向杆(27),放置板(23)为凹字形,且放置板(23)凹形内壁为向下弯曲的弧形,放置板(23)左右两端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滑动套筒(26),且两个滑动套筒(26)活动套接在导向杆(27)外壁上,放置板(23)凹形内壁固定安装有硅胶护垫(25),硅胶护垫(25)顶部呈波浪形,两个滑块(24)远离放置板(23)的一侧外壁均设置有调节机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脚踝受伤后恢复用床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机构(3)包括连接杆(31)、上行板(32)和下行板(34),上行板(32)固定安装在限位框(21)的前侧外壁底部,连接杆(31)为U字形杆体,连接杆(31)一端固定安装在上行板(32)前侧外壁上,连接杆(31)与限位框(21)处于竖直方向的平行状态,连接杆(31)另一端固定安装有螺纹杆(35),下行板(34)通过中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