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覆膜支架顺序后释放装置和覆膜支架输送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覆膜支架顺序后释放装置和覆膜支架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主动脉疾病是一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包括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等,主要由高血压,动脉硬化、损伤、感染等原因造成,对患者生命威胁极大,传统手术方式是引入体外循环,进行开放式手术,对损伤部位进行人工血管置换,但开放式手术时间长,手术创伤大,病死率极高。近年来,流行用微创介入方式进行患者血管患处,通过特有的输送系统将覆膜支架释放到血管病变位置,对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血管实施修复,进而保护病变血管破裂,致人死亡。覆膜支架在释放前需要先装入输送系统中,其次通过释放外管将覆膜支架缓慢打开,此释放为一次释放;一次释放完成后,覆膜支架端部裸支架处于锁定状态,最后覆膜支架的裸支架部分通过二次释放的方式进行释放,达到最终的覆膜支架完全释放,再将输送系统安全撤出人体,撤出过程中不应损伤血管;在以上整个释放过程中,一次释放和二次释放的顺序至关重要,一旦出现错误顺序释放,会出现两种结果,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覆膜支架顺序后释放装置,应用于带有外管(7)的覆膜支架输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叉(1)和后释放限位组件(2);/n所述限位叉(1)包括叉座(11)和多根叉杆(12),多根所述叉杆(12)的一端两两间隔连接于所述叉座(11)的径向圆周面;所述限位叉(1)配置成:能够在限位工况下,多根所述叉杆(12)的另一端一一对应穿过设置于覆膜支架(300)近端的多个支架环(310)后,被固定于所述后释放限位组件(2),以将所述覆膜支架(300)的近端收拢于所述后释放限位组件(2),以及,在释放工况下,所述叉座(11)带动多根所述叉杆(12)朝向所述后释放限位组件(2)的远端方向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覆膜支架顺序后释放装置,应用于带有外管(7)的覆膜支架输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叉(1)和后释放限位组件(2);
所述限位叉(1)包括叉座(11)和多根叉杆(12),多根所述叉杆(12)的一端两两间隔连接于所述叉座(11)的径向圆周面;所述限位叉(1)配置成:能够在限位工况下,多根所述叉杆(12)的另一端一一对应穿过设置于覆膜支架(300)近端的多个支架环(310)后,被固定于所述后释放限位组件(2),以将所述覆膜支架(300)的近端收拢于所述后释放限位组件(2),以及,在释放工况下,所述叉座(11)带动多根所述叉杆(12)朝向所述后释放限位组件(2)的远端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叉杆(12)脱离于所述支架环(310),进而释放所述覆膜支架(300)的近端;
所述后释放限位组件(2)配置成能够与所述限位叉(1)相互配合,以使所述覆膜支架(300)的近端被所述限位叉(1)释放的动作发生于所述外管(7)释放所述覆膜支架(300)的近端的动作之后;
所述叉座(11)上和所述后释放限位组件(2)上均设置有能够被导丝通过的操作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支架顺序后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各个所述叉杆(12)的远离所述叉座(11)的一端均开设有叉杆限位槽(120),所述叉杆限位槽(120)的槽口延伸至相邻两根所述叉杆(12)相互面对的相对面;
所述后释放限位组件(2)包括限位杆(21)和固定座(22);
所述限位杆(21)包括杆体(211)和两个限位翼(212),两个所述限位翼(212)的近端对称连接于所述杆体(211)的近端两侧;两个所述限位翼(212)的远端均朝向所述杆体(211)的远端方向延伸且朝向背离所述杆体(211)的方向张开;两个所述限位翼(212)均由弹性材料制成,或两个所述限位翼(212)分别通过扭簧连接于所述杆体(211);
所述固定座(22)包括柱状本体(220),所述柱状本体(220)的轴向上的一端为所述柱状本体(220)的近端,所述柱状本体(220)的轴向上的另一端为所述柱状本体(220)的远端,以自所述柱状本体(220)的近端朝向所述柱状本体(220)的远端延伸的方向为第一方向,以自所述柱状本体(220)的远端朝向所述柱状本体(220)的近端延伸的方向为第二方向:
所述柱状本体(220)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剖切而成的截面的外接圆直径减小形成的第一缩径段(2201);所述第一缩径段(2201)的径向外周面包括多个限位单元(20),各个所述限位单元(20)分别包括各自的相邻的叉杆槽(201)和限位翼槽(202),所述叉杆槽(201)的开口和所述限位翼槽(202)的开口均朝向所述柱状本体(220)的远端,且所述限位翼槽(202)形成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开口逐渐减小的形状;
所述限位杆(21)包括与多个所述限位翼槽(202)一一对应的多个,在所述柱状本体(220)的径向外圆周面上设置有杆体限位部(221),各个所述限位杆(21)中,所述杆体(211)穿过所述杆体限位部(221),且两个所述限位翼(212)的近端均插入并被挤压于对应的所述限位翼槽(202)内;
在所述限位工况下,以所述限位叉(1)的多根叉杆(12)一一对应插入于多个所述叉杆槽(201)内的工况为第一工况,在所述第一工况的第一状态下,各个所述限位杆(21)中,各个所述限位翼(212)的远端分别插入于相邻所述叉杆(12)的叉杆限位槽(120)内,所述杆体(211)的远端延伸至所述柱状本体(220)的远端;在所述第一工况的第二状态下,所述限位杆(21)在外力作用下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以使各个所述限位杆(21)中,两个所述限位翼(212)的远端均被对应的所述限位翼槽(202)继续挤压以朝向所述杆体(211)靠拢,进而使各个所述限位翼(212)的远端分别脱离对应的所述叉杆限位槽(1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覆膜支架顺序后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释放限位组件(2)还包括弹性蓄能件(23);
所述弹性蓄能件(23)包括一一对应安装于多个所述限位翼槽(202)内的多个,且各个所述弹性蓄能件(23)的远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限位翼槽(202)内插入的限位杆(21)的杆体(211)的近端连接或抵接;
在所述第一工况的第一状态下,所述弹性蓄能件(23)处于自由或蓄能状态,在所述第一工况的第二状态下,所述限位杆(21)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以压缩或释放所述弹性蓄能件(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覆膜支架顺序后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蓄能件(23)采用弹簧;
在所述第一工况的第一状态下,所述弹性蓄能件(23)处于未被完全压缩的状态,在所述第一工况的第二状态下,所述弹性蓄能件(23)被继续压缩;或者,在所述第一工况的第一状态下,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殿会,刘颖,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