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泡棉拖把,包括拖把杆及连接在拖把杆下端的拖把头,拖把头包括安装部件及设于安装部件的底部的发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棉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受挤压面和第二受挤压面,第一受挤压面的上部与安装部件之间和/或第二受挤压面的上部与安装部件之间均具有一段向内收缩的过渡面,用以在第一受挤压面及第二受挤压面受到自下而上的挤压过程中能为发泡棉的上部形变提供让位空间。在第一受挤压面及第二受挤压面受到自下而上的挤压过程中,发泡棉的上部发生形变后其形变部分可以逐步移动至并容纳在这个让位空间内,从而使得发泡棉在下行受挤压过程中不会因发泡棉上部的过分堆积而阻碍发泡棉的继续下行挤压。还涉及一种具有前述拖把的清洁工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泡棉拖把及清洁工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合快速挤压的发泡棉拖把,及适合对该发泡棉拖把进行清洗和脱干的清洁工具,其中发泡棉是一种发泡成型工艺制成的擦拭物,可以是胶棉、海绵、含有发泡棉的合成材料制成的擦拭物或类似物。
技术介绍
传统的胶棉拖把包括拖把杆、拖把头和挤水机构,胶棉拖把中的挤水装置就是一种传动结构,挤水装置包括拉手把、拉杆、卡钳座(挤架)、胶棉夹和挤水棒,卡钳座大致呈U形,胶棉头被胶棉夹所夹持住,胶棉夹固定在拉杆底端,拉杆的顶端与拉手把中部活动销接在一起,拉手把的后端则销接在拖把杆上,挤水棒两端销接在卡钳座的下端。挤水操作时,拉动拉手把通过拉杆带动胶棉头水平上移,挤水棒从胶棉厚度方向上的上部往下部方向进行挤水。这种拖把的拖把杆上附加有很多部件,结构复杂,重量重,操作费力。有人专利技术专门针对胶棉拖把的清洁桶,如申请号为CN201710920255.3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一种用于清洁胶棉拖的清洁桶及胶棉拖》,申请号CN201811267670.4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一种胶棉拖把挤干桶》,等都披露类似专利。其在桶体上设置挤水装置,挤水装置中的挤压部件沿发泡棉头的长度方向且只对发泡棉头的底面进行挤压。挤水行程长(大于拖把头的长度),耗时多,且必须将清洁桶的高度做大,增加成本,挤水时需要将拖把头转动至与拖把杆基本平行,操作不方便。为此如何设计出一款结构小巧合理、成本低、能快速挤干的针对发泡棉拖把的清洁工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适合对发泡棉在长度方向上自下而上进行挤压的发泡棉拖把。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发泡棉拖把,包括拖把杆及连接在拖把杆下端的拖把头,拖把头包括安装部件及设于安装部件的底部的发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棉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受挤压面和第二受挤压面,第一受挤压面和第二受挤压面分别位于发泡棉的中轴线的左右两侧,第一受挤压面的上部与安装部件之间和/或第二受挤压面的上部与安装部件之间均具有一段向内收缩的过渡面,用以在第一受挤压面及第二受挤压面受到自下而上的挤压过程中能为发泡棉的上部形变提供让位空间。作为过渡面外形的多种选择方案,上述过渡面为沿发泡棉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内凹弧面或斜面或波浪面。作为优选,上述第一受挤压面和/或第二受挤压面由下至上逐步向外扩展。该结构形式利于挤压,因第一和第二受挤压面自下而上逐渐扩大,下部小的发泡棉更容易进入挤压通道,越往下,收挤压的发泡棉变形量越大,越利于挤干。与现有技术相比,前述发泡棉拖把的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第一受挤压面的上部与安装部件之间及第二受挤压面的上部与安装部件之间均具有一段向内收缩的过渡面,因而在该过渡面的上方形成一个让位空间,在第一受挤压面及第二受挤压面受到自下而上的挤压过程中,发泡棉的上部发生形变后其形变部分可以逐步移动至并容纳在这个让位空间内,从而使得发泡棉在下行受挤压过程中不会因发泡棉上部的过分堆积而阻碍发泡棉的继续下行挤压。这样的好处是使发泡棉尽可能被充分挤压完,挤压效果明显,挤水效率高,挤水更轻松。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全新挤水方式、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且能快速挤干的基于发泡棉拖把的清洁工具,该清洁工具所采用的清洁桶可以做的低矮,整体结构小巧,便于存放并降低成本。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清洁工具,包括清洁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述发泡棉拖把,所述清洁桶安装有用以对发泡棉进行挤干的挤水结构;所述挤水结构包括两左右间隔对设的挤压部件,两挤压部件之间在挤水时能形成挤压通道,该挤压通道的最小间距小于发泡棉的第一受挤压面和第二受挤压面之间的最宽位置处的宽度;挤水时,挤压部件的长度方向与发泡棉的长度方向均为横向,下压拖把杆过程中,挤压部件先与所述第一受挤压面和第二受挤压面的下部接触挤压、并逐步过渡到与所述第一受挤压面和第二受挤压面的上部接触挤压。作为改进,至少其中一个所述挤压部件能绕自身轴线旋转,下压拖把杆过程中,所述发泡棉带动挤压部件旋转。其中,挤压部件的旋转指绕一旋转轴线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旋转,一定角度范围可以是360度,也可以是180度、90度等小于360度的旋转(类似摆动)。下移拖把,发泡棉与挤压部件接触并下移,挤压部件在摩擦力带动绕自身轴线向内旋转,而向内旋转的挤压部件产生将发泡棉往挤压通道下部带的力,进而使得发泡棉更轻松挤入挤压通道。当然,其中可以是一个挤压部件固定不能绕自身轴线旋转,另一个挤压部件能绕自身轴线旋转。作为优选,两个所述挤压部件均能绕自身轴线旋转,所述挤压部件为横截面呈圆形的挤压辊。因挤压辊呈圆形辊状,使得挤压辊无论旋转至那个位置状态,与发泡棉的接触面始终为弧面,挤压部件与发泡棉之间的挤压接触为弧面接触,使得挤压部件在挤水过程中不易损伤发泡棉,而且对装配的方向没有要求,利于装配,无需额外设置复位结构。另,挤压部件与发泡棉相接触的表面为弧面使得挤压通道为上大下小结构,利于挤水。旋转的挤压部件能使发泡棉更轻松挤入挤压通道,下移拖把,发泡棉与挤压部件接触并下移,挤压部件在摩擦力带动绕自身轴线向内旋转,而向内旋转的挤压部件产生将发泡棉往挤压通道下部带的力,进而使得发泡棉更轻松挤入挤压通道。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使所述挤压部件回转复位的弹性结构。其中弹性结构可以采用扭簧或其它方式,复位结构的设置能使挤压部件回弹,挤水完成后,不再对拖把杆施加下压力,挤压部件的弹性复位更利于拖把头脱离挤压通道。两个所述挤压部件均能绕自身轴线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旋转,所述挤压部件为横截面呈半圆形或扇形或三角形或棱形的挤压辊,且清洁桶内设有使挤压辊保持初始状态的弹性结构,挤压辊在初始状态下,挤压部件中与发泡棉形成挤压的挤压面相对设置而形成所述挤压通道。更进一步改进,上述拖把上或清洁桶内设有用以限制发泡棉下移的极限位置的限位结构,当发泡棉下行至极限位置时,位于两挤压部件的旋转轴线连线之上的挤压通道内的发泡棉的体积大于两挤压部件的旋转轴线连线之下的发泡棉的体积。位于连线上部的发泡棉的体积大于下部发泡棉的体积,发泡棉体积大的回弹力大,故发泡棉向上的弹力大于向下的弹力,带动挤压部件回转,挤水完成后,不再对拖把杆施加下压力,挤压部件的回弹复位更利于拖把头脱离挤压通道。作为限位件的一种工作方式,上述限位结构为设于拖把上的限位件,该限位件能与清洁桶或挤压部件进行阻挡实现限位。与清洁桶之间的挡位可以是预清洁桶的顶部边缘进行阻挡限位,或者是安装在清洁桶上的某个构件进行阻挡限位。与挤压部件之间的阻挡可以是阻挡部件的表面。具体的,上述限位件为安装部件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侧部边缘,所述两侧部边缘之间的间距大于两挤压部件之间形成的最小间距。因安装部件为拖把本身具有的一种部件,安装部件可以是安装板或安装夹子,其具有较强的强度,适合作为挡配部件,安装部件本身构成限位件,无需额外设置限位件,两侧部边缘之间的间距即为安装部件的宽度。当然,上述限位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泡棉拖把,包括拖把杆(2)及连接在拖把杆(2)下端的拖把头(3),所述拖把头(3)包括安装部件(31)及设于安装部件(31)的底部的发泡棉(32);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棉(32)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受挤压面(3a)和第二受挤压面(3b),第一受挤压面(3a)和第二受挤压面(3b)分别位于发泡棉(32)的中轴线(Y)的左右两侧,第一受挤压面(3a)的上部与安装部件(31)之间和/或第二受挤压面(3b)的上部与安装部件(31)之间均具有一段向内收缩的过渡面(3c),用以在第一受挤压面(3a)及第二受挤压面(3b)受到自下而上的挤压过程中能为发泡棉(32)的上部形变提供让位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泡棉拖把,包括拖把杆(2)及连接在拖把杆(2)下端的拖把头(3),所述拖把头(3)包括安装部件(31)及设于安装部件(31)的底部的发泡棉(32);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棉(32)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受挤压面(3a)和第二受挤压面(3b),第一受挤压面(3a)和第二受挤压面(3b)分别位于发泡棉(32)的中轴线(Y)的左右两侧,第一受挤压面(3a)的上部与安装部件(31)之间和/或第二受挤压面(3b)的上部与安装部件(31)之间均具有一段向内收缩的过渡面(3c),用以在第一受挤压面(3a)及第二受挤压面(3b)受到自下而上的挤压过程中能为发泡棉(32)的上部形变提供让位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棉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面(3c)为沿发泡棉(3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内凹弧面或斜面或波浪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棉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挤压面(3a)和/或第二受挤压面(3b)由下至上逐步向外扩展。
4.一种清洁工具,包括清洁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发泡棉拖把,所述清洁桶(1)安装有用以对发泡棉(32)进行挤干的挤水结构;所述挤水结构包括两左右间隔对设的挤压部件(5),两挤压部件(5)之间在挤水时能形成挤压通道(P),该挤压通道(P)的最小间距(X)小于发泡棉(32)的第一受挤压面(3a)和第二受挤压面(3b)之间的最宽位置处的宽度(D);
挤水时,挤压部件(5)的长度方向(L)与发泡棉(32)的长度方向(L)均为横向,下压拖把杆(2)过程中,挤压部件(5)先与所述第一受挤压面(3a)和第二受挤压面(3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德润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