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鸡眼扣及其组装方法,所述鸡眼扣包括鸡眼扣主体(1)以及用于与鸡眼扣主体(1)扣合的底片(2),鸡眼扣主体(1)包括鸡眼管(12)、在鸡眼管(12)轴向一端外翻形成的主体周缘部(11)以及在鸡眼管(12)轴向另一端外翻形成的多个倒扣(121);底片(2)包括底片主体(21),底片主体(21)上开设有安装孔(22);安装孔(22)的内壁(221)上凸出形成有与多个倒扣(121)一一对应的多个凸齿部(222),相邻凸齿部(222)之间形成有空隙(226);多个倒扣(121)在鸡眼管(12)穿过安装孔(22)时穿过空隙(226),用于随鸡眼管(12)转动而转动,以与对应凸齿部(222)连接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鸡眼扣及其组装方法设计巧妙,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鸡眼扣及其组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纽扣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鸡眼扣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鸡眼扣安装在衣服、鞋子、包等的布料上,使布料带有用于实现透气性、透水性或者供鞋带穿过的孔。鸡眼扣一般由金属圈和环状的垫圈这两个部件构成,金属圈具有圆筒部和从圆筒部的轴向一端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而且,在将鸡眼扣安装于布料的情况下,使金属圈的圆筒部穿过布料之后对圆筒部进行铆接,利用垫圈承接该圆筒部的铆接部分,由此,在垫圈与金属圈的凸缘部之间保持限制布料,从而将鸡眼扣固定于布料。前述鸡眼扣一般采用按压变形工艺将鸡眼扣固定安装在布料或者皮革等基材上,因此,鸡眼扣通常使用金属或塑料等可变形材质,当鸡眼扣使用无法变形或者屈服强度差的材质时,则难以在布料或者皮革等基材上固定安装,难以发挥其本身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鸡眼扣及其组装方法。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鸡眼扣,包括鸡眼扣主体以及用于与鸡眼扣主体扣合的底片,鸡眼扣主体包括鸡眼管、在鸡眼管轴向一端外翻形成的主体周缘部以及在鸡眼管轴向另一端外翻形成的多个倒扣;底片包括底片主体,底片主体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内壁上凸出形成有与多个倒扣一一对应的多个凸齿部,相邻凸齿部之间形成有空隙;所述多个倒扣在鸡眼管穿过安装孔时穿过空隙,用于随鸡眼管转动而转动,以与对应的凸齿部连接固定。本专利技术上述的鸡眼扣中,主体周缘部上在朝向鸡眼管的一侧形成有多个锥钉。本专利技术上述的鸡眼扣中,凸齿部上开设有卡槽,卡槽的两侧形成有斜坡部。本专利技术上述的鸡眼扣中,安装孔为通孔,其截面内轮廓与鸡眼管的截面外轮廓配合。本专利技术上述的鸡眼扣中,鸡眼管的截面为多变形。本专利技术上述的鸡眼扣中,底片主体外壁上形成有定位件。本专利技术上述的鸡眼扣中,定位件为凸耳或者凹部。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鸡眼扣的组装方法,用于将被扣合物夹在鸡眼扣主体与底片之间,被扣合物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提出一种鸡眼扣,该鸡眼扣包括鸡眼扣主体以及用于与鸡眼扣主体扣合的底片,鸡眼扣主体包括鸡眼管、在鸡眼管轴向一端外翻形成的主体周缘部以及在鸡眼管轴向另一端外翻形成的多个倒扣;底片包括底片主体,底片主体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内壁上凸出形成有与多个倒扣一一对应的多个凸齿部,相邻凸齿部之间形成有空隙;步骤S2、将鸡眼管先穿过被扣合物上的固定孔,再穿过安装孔,并使得多个倒扣穿过空隙;步骤S3、转动鸡眼管,使得多个倒扣转动以与对应的凸齿部连接固定。本专利技术上述的鸡眼扣组装方法中,在步骤S3中,通过转动鸡眼管,使得倒扣顺着斜坡部进入到卡槽,以实现扣合。本专利技术构造了一种鸡眼扣,该鸡眼扣主体与底片利用倒扣与卡槽的扣合结构进行连接,从而无需将鸡眼扣变形即可在布料或者皮革等物料上完成固定连接,以发挥其本身功能,并且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该鸡眼扣的鸡眼扣组装方法。本专利技术的鸡眼扣及其组装方法设计巧妙,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鸡眼扣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鸡眼扣的鸡眼扣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鸡眼扣的鸡眼扣主体的正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鸡眼扣的鸡眼扣主体的后视图;图5为图1所示的鸡眼扣的底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的鸡眼扣的底片的正视图;图7为图1所示的鸡眼扣的底片的后视图;图8为图1所述的鸡眼扣在扣合状态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9为图8所示的鸡眼扣的另一方向上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鸡眼扣的底片的定位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的鸡眼扣一般采用按压变形工艺将鸡眼扣固定安装在布料或者皮革等基材上,因此鸡眼扣通常使用金属或塑料等可变形材质,当鸡眼扣使用无法变形或者屈服强度差的材质时,则无法在布料或者皮革等基材上发挥鸡眼功能。本专利技术就该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思路是:构造一种鸡眼扣,其鸡眼扣主体与底片通过倒扣与卡槽的扣合结构进行连接,从而无需将鸡眼扣变形也可以在布料或者皮革等物料上完成固定连接,发挥鸡眼功能。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对应的鸡眼扣组装方法。为了使得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技术目的以及技术效果更为清楚,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实施本专利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图9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鸡眼扣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鸡眼扣的鸡眼扣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鸡眼扣的鸡眼扣主体的正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鸡眼扣的鸡眼扣主体的后视图;图5为图1所示的鸡眼扣的底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的鸡眼扣的底片的正视图;图7为图1所示的鸡眼扣的底片的后视图;图8为图1所述的鸡眼扣在扣合状态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9为图8所示的鸡眼扣的另一方向上的示意图。具体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鸡眼扣,其包括鸡眼扣主体1以及用于与鸡眼扣主体1扣合的底片2,在这里,鸡眼扣主体1包括鸡眼管12、在鸡眼管12轴向一端形成的主体周缘部11以及在鸡眼管12轴向另一端外翻形成的多个倒扣121,底片2包括底片主体21,底片主体21上开设有安装孔22,安装孔22的内壁221上凸出形成有与多个倒扣121一一对应的多个凸齿部222,相邻凸齿部222之间形成有空隙226,倒扣121在鸡眼管12穿过安装孔22时穿过空隙226,用于随鸡眼管12转动而转动,以与对应的凸齿部222连接固定。通过采用倒扣121与凸齿部222之间的连接固定结构,使得本实施例的鸡眼扣在倒扣121和/或凸齿部222采用塑形较差的材料时仍然可以顺利完成固定连接。作为鸡眼扣主体1和底片2的材料,可以使用市面上销售的各种材料,可以是例如金属、塑料等可塑性变形材料,也可以是木材、陶瓷、玻璃等塑性差的材料。进一步地,鸡眼管12内部为通孔。该通孔的截面可为任意形状,例如可为六角形孔,方便插入内六角扳手转动鸡眼扣主体,也可以将鸡眼管的通孔设置为不同形状,例如其他多边形,或者带有曲线的异形等,配合相应的转动工具达到转动鸡眼扣主体的目的。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主体周缘部11上在朝向鸡眼管12的一侧形成有多个锥钉111。组装鸡眼扣时,多个锥钉111通过挤压鸡眼扣主体1和底片2之间的被扣合物3,提高了鸡眼扣与被扣合物3之间的摩擦力,因此能够更加牢固地将鸡眼扣固定在被扣合物3上。进一步地,凸齿部222上开设有卡槽224,卡槽224的两侧形成有斜坡部223。在这里,当鸡眼扣主体1与底片2扣合时,倒扣121顺着斜坡部223进入卡槽224,这时,倒扣121与卡槽224呈扣合状态,使得倒扣121无法退出。斜坡部223主要是功能是在鸡眼扣主体1与底片2按压旋合过程中,倒扣121顺着斜坡部223滑动,此时,倒扣121可通过鸡眼管12向主体周缘部11提供一个轴向力,促使鸡眼扣主体1与底片2连接的更加紧密。在本实施例中,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鸡眼扣,包括鸡眼扣主体(1)以及用于与鸡眼扣主体(1)扣合的底片(2),其特征在于,鸡眼扣主体(1)包括鸡眼管(12)、在鸡眼管(12)轴向一端形成的主体周缘部(11)以及在鸡眼管(12)轴向另一端外翻形成的多个倒扣(121);/n底片(2)包括底片主体(21),底片主体(21)上开设有安装孔(22);安装孔(22)的内壁(221)上凸出形成有与多个倒扣(121)一一对应的多个凸齿部(222),相邻凸齿部(222)之间形成有空隙(226);/n所述多个倒扣(121)在鸡眼管(12)穿过安装孔(22)时穿过空隙(226),用于随鸡眼管(12)转动而转动,以与对应的凸齿部(222)连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鸡眼扣,包括鸡眼扣主体(1)以及用于与鸡眼扣主体(1)扣合的底片(2),其特征在于,鸡眼扣主体(1)包括鸡眼管(12)、在鸡眼管(12)轴向一端形成的主体周缘部(11)以及在鸡眼管(12)轴向另一端外翻形成的多个倒扣(121);
底片(2)包括底片主体(21),底片主体(21)上开设有安装孔(22);安装孔(22)的内壁(221)上凸出形成有与多个倒扣(121)一一对应的多个凸齿部(222),相邻凸齿部(222)之间形成有空隙(226);
所述多个倒扣(121)在鸡眼管(12)穿过安装孔(22)时穿过空隙(226),用于随鸡眼管(12)转动而转动,以与对应的凸齿部(222)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鸡眼扣,其特征在于,主体周缘部(11)上在朝向鸡眼管(12)的一侧形成有多个锥钉(1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鸡眼扣,其特征在于,凸齿部(222)上开设有卡槽(224),卡槽(224)的两侧形成有斜坡部(2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鸡眼扣,其特征在于,安装孔(22)为通孔,其截面内轮廓(225)与鸡眼管(12)的截面外轮廓(122)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鸡眼扣,其特征在于,鸡眼管(12)的截面为多变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鸡眼扣,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泽,
申请(专利权)人:香港多耐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