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跳虫捕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21144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跳虫捕捉装置,包括底座、圆筒、第一机壳、过滤网、第一通孔、褶皱管、连杆、第一挡块、第二机壳、叶片、扫虫杆、棉球、第一漏斗、第二通孔、第二漏斗、漏斗管、胶塞、收集管、滑槽、夹块、第一连接管、第二硅胶管和第二连接管,相较于现有的捕虫装置,该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抽气泵代替嘴吸和吸耳球吸,操作简单,安装方便,设计巧妙,结构合理,拆装容易,便于运输,使用便捷,可以快速收集跳虫样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扫虫杆可以防止跳虫依附在捕虫器的内壁,以便快速的收集跳虫;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棉球可以防止跳虫逃逸;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收纳盒可以在设备使用完后,将第一硅胶管和尖头管收纳起来,防止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跳虫捕捉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捕虫装置
,具体为一种跳虫捕捉装置。
技术介绍
跳虫作为三大土壤动物之一,是弹尾纲动物的俗称,其种类和个体数量丰富、分布极广,在分解有机质、疏松和活化土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昆虫相关的实验时,对体型微小,活动能力强,运动速度快的昆虫进行采集和转移时经常需要借助工具,吸虫器是最常用的方式之一,但目前通常采用简易的口吸式装置,除采集效率低外,口吸过程中经常有微生物及不干净的空气进入口腔,影响人体的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跳虫捕捉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跳虫捕捉装置,包括底座、圆筒、第一机壳、过滤网、第一通孔、褶皱管、连杆、第一挡块、第二机壳、叶片、扫虫杆、棉球、第一漏斗、第二通孔、第二漏斗、漏斗管、胶塞、收集管、限位孔、垫片、弹簧、收纳盒、通槽、挡板、第二挡块、第三通孔、滑槽、夹块、第一连接管、第一硅胶管、尖头管、抽气泵、第二硅胶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底座的顶端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圆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跳虫捕捉装置,包括底座(1)、圆筒(2)、第一机壳(3)、过滤网(4)、第一通孔(5)、褶皱管(6)、连杆(7)、第一挡块(8)、第二机壳(9)、叶片(10)、扫虫杆(11)、棉球(12)、第一漏斗(13)、第二通孔(14)、第二漏斗(15)、漏斗管(16)、胶塞(17)、收集管(18)、限位孔(19)、垫片(20)、弹簧(21)、收纳盒(22)、通槽(23)、挡板(24)、第二挡块(25)、第三通孔(26)、滑槽(27)、夹块(28)、第一连接管(29)、第一硅胶管(30)、尖头管(31)、抽气泵(32)、第二硅胶管(33)和第二连接管(3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端外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跳虫捕捉装置,包括底座(1)、圆筒(2)、第一机壳(3)、过滤网(4)、第一通孔(5)、褶皱管(6)、连杆(7)、第一挡块(8)、第二机壳(9)、叶片(10)、扫虫杆(11)、棉球(12)、第一漏斗(13)、第二通孔(14)、第二漏斗(15)、漏斗管(16)、胶塞(17)、收集管(18)、限位孔(19)、垫片(20)、弹簧(21)、收纳盒(22)、通槽(23)、挡板(24)、第二挡块(25)、第三通孔(26)、滑槽(27)、夹块(28)、第一连接管(29)、第一硅胶管(30)、尖头管(31)、抽气泵(32)、第二硅胶管(33)和第二连接管(3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端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圆筒(2),所述圆筒(2)的一侧内壁上套接有第一机壳(3),所述第一机壳(3)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过滤网(4),所述过滤网(4)的一侧外壁上分布开设有第一通孔(5),所述过滤网(4)的底端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褶皱管(6),所述褶皱管(6)的底端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杆(7),所述连杆(7)的一侧外壁上套接有第二机壳(9),所述第二机壳(9)的一侧内壁上分布固定有叶片(10),所述第一机壳(3)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漏斗(15),所述第二漏斗(15)的底端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漏斗管(16),所述漏斗管(16)的一侧外壁上套接有胶塞(17),所述胶塞(17)的一侧外壁上套接有收集管(18),所述第一机壳(3)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限位孔(19),且收集管(18)套接于限位孔(19)的一侧内壁上,所述限位孔(19)的一侧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垫片(20),所述垫片(20)的底端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弹簧(21),且弹簧(2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限位孔(19)的底端内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跳虫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7)的一侧外壁上对称固定有第一挡块(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跳虫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7)的底端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致敬孙新张少庆窦永静吴东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