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变流器直流侧结构及储能变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20110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储能变流器直流侧结构及储能变流器,储能变流器直流侧结构包括支路,支路包括支路开关,安装在储能变流器的保护壳上;支路正极输入结构,安装在保护壳的底部;支路正极保险,其一端与支路正极输入结构电连接,另一端接入支路开关,支路正极保险安装在保护壳和/或支路正极输入结构上并设置在支路正极输入结构的上方;支路负极输入结构,安装在保护壳的底部并设置于支路正极输入结构的一侧;支路负极保险,其一端与支路负极输入结构电连接,另一端接入支路开关,支路负极保险安装在保护壳和/或支路负极输入结构上并设置在支路负极输入结构的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储能变流器包括保护壳和上述的支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能变流器直流侧结构及储能变流器
本技术涉及储能变流器
,尤其涉及一种储能变流器直流侧结构及储能变流器。
技术介绍
储能变流器(PowerConversionSystem—PCS)可控制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进行交直流的变换,在无电网情况下可以直接为交流负荷供电。PCS由DC/AC双向变流器、控制单元等构成。PCS控制器通过通讯接收后台控制指令,根据功率指令的符号及大小控制变流器对电池进行充电或放电,实现对电网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的调节。PCS控制器通过CAN接口与BMS通讯,获取电池组状态信息,可实现对电池的保护性充放电,确保电池运行安全。现有的PCS的直流侧的支路结构采用水平安装的方式,用于接线空间小,不便于用户进行接线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储能变流器直流侧结构及储能变流器,利用竖直方向的空间进行支路的安装,能够扩大接线空间,便于用于进行接线操作。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储能变流器直流侧结构,包括支路,所述支路包括:支路开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能变流器直流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路(1),所述支路(1)包括:/n支路开关(14),安装在所述储能变流器的保护壳(3)上;/n支路正极输入结构,安装在所述保护壳(3)的底部;/n支路正极保险(12),其一端与所述支路正极输入结构电连接,另一端接入所述支路开关(14),所述支路正极保险(12)安装在所述保护壳(3)和/或所述支路正极输入结构上并设置在所述支路正极输入结构的上方;/n支路负极输入结构,安装在所述保护壳(3)的底部并设置于所述支路正极输入结构的一侧;/n支路负极保险(22),其一端与所述支路负极输入结构电连接,另一端接入所述支路开关(14),所述支路负极保险(22)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变流器直流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路(1),所述支路(1)包括:
支路开关(14),安装在所述储能变流器的保护壳(3)上;
支路正极输入结构,安装在所述保护壳(3)的底部;
支路正极保险(12),其一端与所述支路正极输入结构电连接,另一端接入所述支路开关(14),所述支路正极保险(12)安装在所述保护壳(3)和/或所述支路正极输入结构上并设置在所述支路正极输入结构的上方;
支路负极输入结构,安装在所述保护壳(3)的底部并设置于所述支路正极输入结构的一侧;
支路负极保险(22),其一端与所述支路负极输入结构电连接,另一端接入所述支路开关(14),所述支路负极保险(22)安装在所述保护壳(3)和/或所述支路负极输入结构上并设置在所述支路负极输入结构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变流器直流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正极输入结构包括:
第一接头(13),安装在所述保护壳(3)的底部,用于与第一外部线缆连接;
支路正极输入铜排(11),安装在所述保护壳(3)上并设置于所述第一接头(13)的上方,所述支路正极输入铜排(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头(13)连接,所述支路正极输入铜排(11)的另一端与所述支路正极保险(1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变流器直流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负极输入结构包括:
第二接头(23),安装在所述保护壳(3)上并设置于所述第一接头(13)的一侧,用于与第二外部线缆连接;
支路负极输入铜排(21),安装在所述保护壳(3)上并设置于所述第二接头(23)的上方,所述支路负极输入铜排(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头(23)连接,所述支路负极输入铜排(21)的另一端与所述支路负极保险(22)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海军周立冬
申请(专利权)人: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