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给电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2004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进给电动机,包括电机前盖、电机主轴、电机壳、电机后盖、后盖油封、后铜套、接线盒、第一定子、第一转子、前盖油封、前铜套、第一绕组、所述第一转子安装在电机主轴上,所述第一定子套设在第一转子外面,所述第一转子不与第一定子接触,所述第一定子固定在电机壳内,所述第一定子上安装有第一绕组,所述第一绕组与接线盒连接,所述电机前盖、电机后盖分别安装在电机壳的前后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体积小、可以提供恒定的压力、可以调节磨轮的进给行程范围、解决抛光补偿问题、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进给电动机
本技术涉及电动机,尤其涉及一种进给电动机。
技术介绍
陶瓷、玻璃、石材、混凝土等材料经过深加工切割后,均需要进行抛光或精磨处理,提高表面光亮洁或尺寸精度,满足越来越高的表面与尺寸要求。以上相关行业的在施工过程中,几乎全部采用拖板或直线导轨方式进级,把电机安装在拖板上,或需要大量的人工凭经验进行抛光,虽然部分使用伺服系统定时定量的机械化进级抛光,但没法提供恒定的压力,抛光力度难均匀控制,导致被工件表面反光效果不佳,影响外观及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体积小、可以提供恒定的压力、可以调节磨轮的进给行程范围、解决抛光补偿问题、使用方便的进给电动机。一种进给电动机,包括电机前盖、电机主轴、电机壳、电机后盖、后盖油封、后铜套、接线盒、第一定子、第一转子、前盖油封、前铜套、第一绕组、所述第一转子安装在电机主轴上,所述第一定子套设在第一转子外面,所述第一转子不与第一定子接触,所述第一定子固定在电机壳内,所述第一定子上安装有第一绕组,所述第一绕组与接线盒连接,所述电机前盖、电机后盖分别安装在电机壳的前后两端,所述前铜套、后铜套分别安装在电机前盖、电机后盖内,所述电机前盖的前后两端各安装有一个前盖油封,所述电机后盖的前后两端各安装有一个后盖油封,所述电机主轴的前后两端分别从所述前铜套、所述后铜套的内孔中穿过,所述电机主轴可以在所述前铜套、所述后铜套的内孔中前后直线运动和/或旋转,所述电机后盖的其中一端与气缸滑座连接,所述气缸滑座的内孔上设有卡槽,所述气缸滑座的内孔内套设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的外圆上设有与卡槽相匹配的导向键,所述导向键防止导向套在气缸滑座内旋转,所述导向套内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与电机主轴连接,在所述第一轴承两端的所述电机主轴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轴承紧固件、轴承压盖,所述轴承压盖与导向套连接,所述导向套可以在气缸滑座的内孔内前后直线运动,所述气缸滑座上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轴与导向套连接,所述气缸的输出轴可以推动导向套前后直线运动。所述电机前盖、电机后盖上分别设有第一注油孔、第二注油孔,所述气缸滑座的外圆上设有一个与卡槽连通的第三注油孔,所述第一注油孔、第二注油孔、第三注油孔内各安装有一个注油接头。还包括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包括第二转子、第二定子、第二绕组、机座、轴流风叶、第二轴承、卡簧、外壳,所述第二绕组安装在第二定子上,所述第二定子、第二轴承、卡簧分别套接在机座上,所述第二转子套接在外壳上,所述第二转子套设在第二定子的外面,所述第二转子不与第二定子接触,所述卡簧紧贴第二轴承,所述外壳套接在机座上,所述外壳可以通过第二轴承转动,所述轴流风叶为多个且规则的安装在外壳的外圆上,所述机座与气缸滑座连接固定,所述电机主轴从设在机座、外壳中部的通孔中穿过,所述机座、外壳不与电机主轴接触。在远离所述气缸一端的电机主轴上安装有磨轮座,所述磨轮座上安装有磨轮,所述磨轮、磨轮座、电机主轴之间依次通过磨轮锁紧螺栓连接固定。在所述磨轮座、电机前盖之间设有外防护套、内防护套、中间防护套,所述中间防护套套设在外防护套、内防护套之间,所述外防护套、内防护套分别与磨轮座连接固定,所述中间防护套与电机前盖连接固定。所述气缸为尾部带限位调节功能的单作用气缸,所述气缸的非输出轴的一端安装有限位件,可以调节伸出的行程,在所述气缸安装端的气缸滑座上设有多个限位螺杆,所述多个限位螺杆的其中一端伸入至气缸滑座内,所述限位件、多个限位螺杆可以调节气缸的输出轴的伸缩行程。所述限位件为限位螺母,所述多个限位螺杆的数量为规则分布的两根或三根。所述第一轴承紧固件为开口锁紧螺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一转子带动电机主轴同步转动,电机主轴又带动第一轴承、磨轮座、磨轮同步转动,磨轮可以对被加工件进行抛光或精磨处理,当尾部带限位调节功能的单作用气缸的输出轴向前或向后移动时,导向套、电机主轴、磨轮座、磨轮也同时向前移动或向后移动至恢复原位,尾部带限位调节功能的单作用气缸可以提供恒定的进给动能,还可以根据材料与磨轮的情况,可以人为设定恒定的压力,设定磨轮的进给行程范围,以保证抛光的均匀,被加工件表面效果一致,省时省力,散热风扇有利于电机的冷却,同轴的尾部带限位调节功能的单作用气缸,大大地优化了机器的体积,方便控制,应用前铜套、后铜套使电机主轴可以在旋转过程中,同时轴向前后移动,比普通圆柱滚子轴承的噪声降低很多,在装机使用过程中,本设计免去传统设备所需的进级拖板或其他进级机构,比常规抛光总成的重量降低50%左右,体积减少40%以上,有效解决了抛光补偿的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轴向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散热风扇的轴向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散热风扇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3,一种进给电动机,包括电机前盖7、电机主轴8、电机壳9、电机后盖10、后盖油封20、后铜套22、接线盒24、第一定子25、第一转子26、前盖油封28、前铜套29、第一绕组30、所述第一转子26安装在电机主轴8上,所述第一定子25套设在第一转子26外面,所述第一转子26不与第一定子25接触,所述第一定子25固定在电机壳9内,所述第一定子25上安装有第一绕组30,所述第一绕组30与接线盒24连接,所述电机前盖7、电机后盖10分别安装在电机壳9的前后两端,所述前铜套29、后铜套22分别安装在电机前盖7、电机后盖10内,所述电机前盖7的前后两端各安装有一个前盖油封28,所述电机后盖10的前后两端各安装有一个后盖油封20,两个前盖油封28及两个后盖油封20上装配有密封圈防止润滑油流失,所述两个前盖油封28之间的区域及两个后盖油封20之间的区域作为作为油仓,润滑油分别通过第一注油孔27、第二注油孔23注入到两个油仓内,所述电机主轴8的前后两端分别从前铜套29、后铜套22的内孔中穿过,前铜套29、后铜套22作为含油滑动轴承用途,本技术的电动机为感应电机,其第一定子25比第一转子26的有效铁芯的长度长,在第一转子26的伸缩过程中,第一转子26始终在第一定子25的有效长度中作轴向伸缩,确保电气性能符合使用要求,所述电机主轴8在第一转子26旋转时可以同步在前铜套29、后铜套22的内孔中旋转,所述电机主轴8在气缸16的推动下可以在前铜套29、后铜套22的内孔中直线前后运动,所述电机主轴8在第一转子26旋转时、在气缸16的推动下可以在前铜套29、后铜套22的内孔中旋转和直线前后运动同时进行,所述电机后盖10的其中一端与气缸滑座11连接,所述气缸滑座11的内孔上设有卡槽,所述气缸滑座11的内孔内套设有导向套17,所述导向套17的外圆上设有与卡槽相匹配的导向键18,所述导向键18防止导向套17在气缸滑座11内旋转,所述导向套17内安装有第一轴承13,所述第一轴承13的内圈与电机主轴8连接,在所述第一轴承13两端的所述电机主轴8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轴承紧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进给电动机,包括电机前盖、电机主轴、电机壳、电机后盖、后盖油封、后铜套、接线盒、第一定子、第一转子、前盖油封、前铜套、第一绕组、所述第一转子安装在电机主轴上,所述第一定子套设在第一转子外面,所述第一转子不与第一定子接触,所述第一定子固定在电机壳内,所述第一定子上安装有第一绕组,所述第一绕组与接线盒连接,所述电机前盖、电机后盖分别安装在电机壳的前后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铜套、后铜套分别安装在电机前盖、电机后盖内,所述电机前盖的前后两端各安装有一个前盖油封,所述电机后盖的前后两端各安装有一个后盖油封,所述电机主轴的前后两端分别从所述前铜套、所述后铜套的内孔中穿过,所述电机主轴可以在所述前铜套、所述后铜套的内孔中前后直线运动和/或旋转,所述电机后盖的其中一端与气缸滑座连接,所述气缸滑座的内孔上设有卡槽,所述气缸滑座的内孔内套设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的外圆上设有与卡槽相匹配的导向键,所述导向键防止导向套在气缸滑座内旋转,所述导向套内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与电机主轴连接,在所述第一轴承两端的所述电机主轴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轴承紧固件、轴承压盖,所述轴承压盖与导向套连接,所述导向套可以在气缸滑座的内孔内前后直线运动,所述气缸滑座上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轴与导向套连接,所述气缸的输出轴可以推动导向套前后直线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给电动机,包括电机前盖、电机主轴、电机壳、电机后盖、后盖油封、后铜套、接线盒、第一定子、第一转子、前盖油封、前铜套、第一绕组、所述第一转子安装在电机主轴上,所述第一定子套设在第一转子外面,所述第一转子不与第一定子接触,所述第一定子固定在电机壳内,所述第一定子上安装有第一绕组,所述第一绕组与接线盒连接,所述电机前盖、电机后盖分别安装在电机壳的前后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铜套、后铜套分别安装在电机前盖、电机后盖内,所述电机前盖的前后两端各安装有一个前盖油封,所述电机后盖的前后两端各安装有一个后盖油封,所述电机主轴的前后两端分别从所述前铜套、所述后铜套的内孔中穿过,所述电机主轴可以在所述前铜套、所述后铜套的内孔中前后直线运动和/或旋转,所述电机后盖的其中一端与气缸滑座连接,所述气缸滑座的内孔上设有卡槽,所述气缸滑座的内孔内套设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的外圆上设有与卡槽相匹配的导向键,所述导向键防止导向套在气缸滑座内旋转,所述导向套内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与电机主轴连接,在所述第一轴承两端的所述电机主轴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轴承紧固件、轴承压盖,所述轴承压盖与导向套连接,所述导向套可以在气缸滑座的内孔内前后直线运动,所述气缸滑座上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轴与导向套连接,所述气缸的输出轴可以推动导向套前后直线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进给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前盖、电机后盖上分别设有第一注油孔、第二注油孔,所述气缸滑座的外圆上设有一个与卡槽连通的第三注油孔,所述第一注油孔、第二注油孔、第三注油孔内各安装有一个注油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进给电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包括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祖添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华顺电机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