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供电电路及无线供电超声波计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1994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供电电路及无线供电超声波计量装置,所述电路包括收集天线、匹配整流电路、电源管理模块以及储能模块;收集天线与匹配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匹配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电源管理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储能模块连接,电源管理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一负载连接;收集天线用于接收电磁波并传输至匹配整流电路;匹配整流电路用于将电磁波转换为直流电压;电源管理模块用于为储能模块充电以及为第一负载供电;电源管理模块还用于接收储能模块输出的电源电压,并通过电源电压为第一负载供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收集电磁波转换为电能为储能模块充电以及为负载供电,使得负载能够长期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供电电路及无线供电超声波计量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路电子领域,尤其涉及无线供电电路及无线供电超声波计量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计量装置也在不断进行更新换代,例如传统的机械水表已经逐渐被电子水表所取代。目前,市场所普及的电子水表通常为超声波水表,其供电方式主要有电池供电以及自取能供电两种。电池供电方式一般通过一次性锂亚电池为超声波水表进行供电,在电池电量耗尽后则需要进行更换电池操作。而自取能供电方式则是通过压电转换器将水流动时的水压转换为电能进行存储使用。在现有的主流供电方式中,采用电池供电方式不仅需要定期更换电池,消耗大量人力成本,且水表的大批量更换电池会导致废弃电池数量巨大,如若处理不及时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采用自取能供电方式则需要在水流动过程中才能依靠水压产生电能,在管道未走水时无法实现电能转换,并且在依靠水压转换成电能后将会导致水压降低,为了保障水压还会造成源头供水的成本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供电电路及无线供电超声波计量装置,旨在解决现有计量装置的供电方式容易造成较大污染或导致成本增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无线供电电路,包括收集天线、匹配整流电路、电源管理模块以及储能模块;所述收集天线与所述匹配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匹配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储能模块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一负载连接;所述收集天线,用于接收空间内的电磁波并传输至所述匹配整流电路;所述匹配整流电路,用于将所述电磁波转换为直流电压并输出至所述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直流电压,并通过所述直流电压为所述储能模块充电以及为所述第一负载供电;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储能模块输出的电源电压,并通过所述电源电压为所述第一负载供电。可选地,所述匹配整流电路包括匹配电路和整流电路;所述匹配电路包括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收集天线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匹配电路,用于接收所述收集天线发送的电磁波并转换为交流电压输出至所述整流电路。可选地,所述整流电路包括第二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及第三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以及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接地,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整流电路,用于将所述匹配电路输出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并输出至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可选地,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包括第四电容、第二电感及电源管理芯片;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储能模块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一负载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接地。可选地,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还包括升压电路,所述升压电路包括所述第二电感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所述升压电路,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直流电压进行升压后得到所述第一负载的工作电压。可选地,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还包括充电指示模块,所述充电指示模块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及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第三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还用于将所述储能模块的电源电压与预设电压阈值进行比较,在所述储能模块的电源电压高于预设电压阈值时通过所述第三输出端输出高电平。可选地,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还包括第三电感,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电感连接端通过所述第三电感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输入端连接。可选地,所述电源管理芯片为BQ25504型芯片、LTC3108型芯片或AEM10941型芯片中的任意一种。可选地,所述储能模块为超级电容或储能充电电池。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无线供电超声波计量装置,所述无线供电超声波计量装置包括第一负载及与第一负载连接的无线供电电路,所述第一负载为超声波计量装置,所述无线供电电路被配置为如上所述的无线供电电路。本技术通过收集天线可以收集到附近空间内的电磁波,并通过匹配整流电路生成相应的直流电压,在电源管理模块接收到的直流电压高于电源管理模块的最低工作电压时,能够对直流电压进行处理以通过直流电压同时为第一负载进行供电以及为储能模块进行充电。而在电源管理模块接收到的直流电压无法转换为第一负载的供电电压时,电源管理模块还可以接收储能模块输出的电源电压为第一负载进行供电,从而使得第一负载能够获取到长期稳定的供电,以保障第一负载正常运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无线供电电路一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图2为图1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无线供电电路另一实施例中部分电路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收集天线C1第一电容20匹配整流电路C2第二电容30电源管理模块C3第三电容40储能模块C4第四电容50第一负载D1第一二极管21匹配电路D2第二二极管22整流电路U1电源管理芯片L1第一电感LED发光二极管L2第二电感Q1第一三极管L3第三电感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天线、匹配整流电路、电源管理模块以及储能模块;/n所述收集天线与所述匹配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匹配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储能模块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一负载连接;/n所述收集天线,用于接收空间内的电磁波并传输至所述匹配整流电路;/n所述匹配整流电路,用于将所述电磁波转换为直流电压并输出至所述电源管理模块;/n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直流电压,并通过所述直流电压为所述储能模块充电以及为所述第一负载供电;/n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储能模块输出的电源电压,并通过所述电源电压为所述第一负载供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天线、匹配整流电路、电源管理模块以及储能模块;
所述收集天线与所述匹配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匹配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储能模块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一负载连接;
所述收集天线,用于接收空间内的电磁波并传输至所述匹配整流电路;
所述匹配整流电路,用于将所述电磁波转换为直流电压并输出至所述电源管理模块;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直流电压,并通过所述直流电压为所述储能模块充电以及为所述第一负载供电;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储能模块输出的电源电压,并通过所述电源电压为所述第一负载供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整流电路包括匹配电路和整流电路;
所述匹配电路包括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收集天线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匹配电路,用于接收所述收集天线发送的电磁波并转换为交流电压输出至所述整流电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电路包括第二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及第三电容;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以及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接地,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整流电路,用于将所述匹配电路输出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并输出至所述电源管理模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包括第四电容、第二电感及电源管理芯片;
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耀陈金玲颜交
申请(专利权)人:威胜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