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拉耐弯曲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1883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拉耐弯曲电缆,包括若干内芯、若干外芯、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第一金属编织层、第二金属编织层、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耐腐蚀层、屏蔽层、耐磨层,通过第一支撑柱可对内芯进行支撑,通过第二支撑柱可对外芯进行支撑,以提高内芯与外芯的整体耐弯度,防止受力而曲折;固定层可对内芯进行卡位固定,防止相邻的内芯之间发生错位,以保证每个内芯相互独立工作,互不干扰;第一金属编织层、第二金属编织层可提高电缆的抗拉程度;第一绝缘层可防止内芯漏电,第二绝缘层可防止外芯漏电;耐腐蚀层可防止内芯、外芯被腐蚀;屏蔽层可防止外芯、内芯受到外界信号的干扰,耐磨层可避免电缆与地面磨损而漏出外芯、内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拉耐弯曲电缆
本技术涉及电缆领域,尤其是一种抗拉耐弯曲电缆。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等领域也在快速进步,随之带来的是电量的增加,电缆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导电组件,电缆在铺设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常常需要对其进行拖拽、拉扯,但是现有的电缆由于耐弯度、抗拉度太低而无法满足需求,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因外界受力过大而破损,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拉耐弯曲电缆,用于解决现有的电缆由于柔韧度、抗拉度太低而无法满足需求,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因外界受力过大而破损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抗拉耐弯曲电缆,包括若干内芯和若干外芯,每个内芯的外表面均设有第一绝缘层,每个外芯的外表面均设有第二绝缘层;相邻两个内芯之间均设有第一金属编织层,相邻两个外芯之间均设有第二金属编织层,所述第二金属编织层与所述第一绝缘层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金属编织层与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金属编织层的内部设有固定层,所述内芯均匀固定于所述固定层的四周;所述第二金属编织层的外部设有耐腐蚀层,所述耐腐蚀层的外部设有屏蔽层,所述屏蔽层的外部设有耐磨层。本技术提供的抗拉耐弯曲电缆,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进一步地,所述耐磨层的材质为聚氨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的数量至少为4个。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的材质均为橡胶,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交错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层为“十”字形。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柱可对所述内芯进行支撑,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柱可对外芯进行支撑,以提高所述内芯与所述外芯的整体耐弯度,防止所述内芯、所述外芯受力而曲折;所述固定层可对内芯进行卡位固定,防止相邻的内芯之间发生错位,以保证每个内芯相互独立工作,互不干扰;所述第一金属编织层、所述第二金属编织层可提高电缆的抗拉程度;所述第一绝缘层可防止所述内芯漏电,所述第二绝缘层可防止所述外芯漏电;由于电缆一般埋在地下,所述耐腐蚀层可防止所述内芯、所述外芯被腐蚀;所述屏蔽层可防止所述外芯、所述内芯收到外界信号的干扰,所述耐磨层可避免拖拽电缆时,电缆与地面磨损而漏出所述外芯、所述内芯。附图说明图1为所述抗拉耐弯曲电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所示的本技术的抗拉耐弯曲电缆的一个实施例中,包括若干内芯1和若干外芯2,每个内芯1的外表面均设有第一绝缘层10,每个外芯2的外表面均设有第二绝缘层20;相邻两个内芯1之间均设有第一金属编织层11,相邻两个外芯2之间均设有第二金属编织层21,第二金属编织层21与第一绝缘层10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柱12,第一金属编织层11与第二绝缘层20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柱22;第一金属编织层11的内部设有固定层3,内芯1均匀固定于固定层3的四周;第二金属编织层21的外部设有耐腐蚀层4,耐腐蚀层4的外部设有屏蔽层5,屏蔽层5的外部设有耐磨层6,具体而言,通过第一支撑柱12可对内芯1进行支撑,通过第二支撑柱22可对外芯2进行支撑,以提高内芯1与外芯2的整体耐弯度,防止内芯1、外芯2受力而曲折;固定层3可对内芯1进行卡位固定,防止相邻的内芯1之间发生错位,以保证每个内芯1相互独立工作,互不干扰;第一金属编织层11、第二金属编织层21可提高电缆的抗拉程度;第一绝缘层10可防止内芯1漏电,第二绝缘层20可防止外芯2漏电;由于电缆一般埋在地下,耐腐蚀层4可防止内芯1、外芯2被腐蚀;屏蔽层5可防止外芯2、内芯1收到外界信号的干扰,耐磨层6可避免拖拽电缆时,电缆与地面磨损而漏出外芯2、内芯1。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耐磨层6的材质为聚氨酯。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支撑柱12、第二支撑柱22的数量至少为4个。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支撑柱12、第二支撑柱22的材质均为橡胶,第一支撑柱12与第二支撑柱22交错设置,具体而言,相邻的第一支撑柱12与第二支撑柱22的角度为45°。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固定层3为“十”字形,具体而言,固定层3上设有弧形凹槽(图未标号),内芯均固定于所述弧形凹槽内。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拉耐弯曲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内芯和若干外芯,每个内芯的外表面均设有第一绝缘层,每个外芯的外表面均设有第二绝缘层;相邻两个内芯之间均设有第一金属编织层,相邻两个外芯之间均设有第二金属编织层,所述第二金属编织层与所述第一绝缘层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金属编织层与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金属编织层的内部设有固定层,所述内芯均匀固定于所述固定层的四周;所述第二金属编织层的外部设有耐腐蚀层,所述耐腐蚀层的外部设有屏蔽层,所述屏蔽层的外部设有耐磨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拉耐弯曲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内芯和若干外芯,每个内芯的外表面均设有第一绝缘层,每个外芯的外表面均设有第二绝缘层;相邻两个内芯之间均设有第一金属编织层,相邻两个外芯之间均设有第二金属编织层,所述第二金属编织层与所述第一绝缘层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金属编织层与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金属编织层的内部设有固定层,所述内芯均匀固定于所述固定层的四周;所述第二金属编织层的外部设有耐腐蚀层,所述耐腐蚀层的外部设有屏蔽层,所述屏蔽层的外部设有耐磨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峰朱勇张道远刘欣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祥和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