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量乏燃料转运容器放射性浓度的复合探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1787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测量乏燃料转运容器放射性浓度的复合探测器,包括β探测机构和γ探测机构,β探测机构包括主铅室、下铅室和铅室下门,β探测器呈水平安装,γ探测机构包括中铅室、上铅室和铅室上盖,中铅室通过中空结构的连接铅室与主铅室连通,γ探测器呈竖直安装,连接铅室内开设有用于安装衰减片的衰减片安装槽和用于安装源托的源托安装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新颖,结构简单,铅室采用立式结构,可以从两个方向拆装两种不同类型的探测器,且两个探测器连通,通过设置一个源托,实现两个探测器自检,既保证了探测效果又高效利用了空间,通过乏燃料转运容器测量室内放射性浓度数据快速检测乏燃料组件是否破损,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测量乏燃料转运容器放射性浓度的复合探测器
本技术属于放射性浓度探测
,具体涉及一种测量乏燃料转运容器放射性浓度的复合探测器。
技术介绍
国内外现有的乏燃料破损检测技术为测量Xe-133,此方法受限于Xe-133的半衰期(5.24d)影响,并且测量时间长(2h以上),仅仅适用于核电厂换料期间乏燃料水池内的检测。在核电站乏燃料长期存放在乏燃料池中,短寿命裂变核素(包括Xe-133)基本衰变完毕,后续乏燃料转为干式存储,或者转运后处理厂中,检测燃料组件是否破损时,就需要测量长寿命核素。燃料转运容器的出入口与检测装置连接。给测量装置充入氮气或氦气,通过泵循环使放射性气体进入测量室。在探测器测量腔室进行测量,若检测出放射性物质浓度高,则确定燃料组件有破损,同时多道分析器分析核素的γ特征峰来确定待测核素的存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测量乏燃料转运容器放射性浓度的复合探测器,其设计新颖合理,结构简单,铅室采用立式结构,可以从两个方向拆装两种不同类型的探测器,且两个探测器连通,通过设置一个源托,实现两个探测器自检,既保证了探测效果又高效利用了空间,通过乏燃料转运容器测量室内放射性浓度数据快速检测乏燃料组件是否破损,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测量乏燃料转运容器放射性浓度的复合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β探测机构和与所述β探测机构连通的γ探测机构,所述β探测机构包括主铅室和与所述主铅室水平安装且连通的下铅室,下铅室远离主铅室的一端安装有铅室下门,β探测器水平安装在主铅室和下铅室围城的安装腔体内,所述γ探测机构包括中铅室和竖直安装在中铅室上侧且与中铅室连通的上铅室,上铅室远离中铅室的一端安装有铅室上盖,主铅室的顶部安装有连接孔,中铅室通过中空结构的连接铅室与主铅室连接且连通,γ探测器竖直安装在上铅室、中铅室和连接铅室围城的安装腔体内,连接铅室内开设有用于安装衰减片的衰减片安装槽和用于安装源托的源托安装腔。上述的一种测量乏燃料转运容器放射性浓度的复合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铅室下门通过铅室下门合页与下铅室连接,铅室下门上安装有把手。上述的一种测量乏燃料转运容器放射性浓度的复合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铅室和下铅室安装在铅室底座内。上述的一种测量乏燃料转运容器放射性浓度的复合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铅室上盖、连接铅室和下铅室上均安装有吊环。上述的一种测量乏燃料转运容器放射性浓度的复合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衰减片安装槽和源托安装腔均为中空结构,所述源托设置在源托安装腔的腔壁上。上述的一种测量乏燃料转运容器放射性浓度的复合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β探测器为电离室式β探测器,所述下铅室上开设有进气孔和供β探测器线缆引出的第一线槽,所述主铅室上开设有出气孔;所述铅室上盖上开设有供γ探测器线缆引出的第二线槽。上述的一种测量乏燃料转运容器放射性浓度的复合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铅室、中铅室、主铅室、下铅室和连接铅室均为锑铅室。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主铅室、下铅室和铅室下门的装配关系,快速的组装β探测机构,再通过中铅室、上铅室和铅室上盖的装配关系,快速的组装γ探测机构,铅室采用立式结构,由于β探测器体积大、自重大,易采用卧式安装,因此β探测器从水平方向安装,由于γ探测器体积下、自重小,可设置在β探测器上侧,因此γ探测器从竖直方向安装,获取不同类型辐射源的放射性浓度数据,既保证了探测效果又高效利用了空间,通过乏燃料转运容器测量室内放射性浓度数据快速检测乏燃料组件是否破损,便于推广使用。2、本技术通过设置中空结构的连接铅室将β探测机构和γ探测机构连通,连接铅室内开设用于安装源托的源托安装腔,通过设置一个源托,实现两个探测器自检,可靠高效,使用效果好。3、本技术设计新颖合理,连接铅室内开设用于安装衰减片的衰减片安装槽,当γ探测器测量下限受限时,可通过安装衰减片对信号线性衰减,扩大γ探测器测量范围,便于推广使用。综上所述,本技术设计新颖合理,铅室采用立式结构,可以从两个方向拆装两种不同类型的探测器,且两个探测器连通,通过设置一个源托,实现两个探测器自检,既保证了探测效果又高效利用了空间,通过乏燃料转运容器测量室内放射性浓度数据快速检测乏燃料组件是否破损,便于推广使用。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铅室上盖;2—上铅室;3—中铅室;4—主铅室;5—下铅室;6—铅室下门;7—γ探测器;8—β探测器;9—铅室底座;10—铅室下门合页;11—把手;12—连接铅室;13—衰减片安装槽;14—源托安装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β探测机构和与所述β探测机构连通的γ探测机构,所述β探测机构包括主铅室4和与所述主铅室4水平安装且连通的下铅室5,下铅室5远离主铅室4的一端安装有铅室下门6,β探测器8水平安装在主铅室4和下铅室5围城的安装腔体内,所述γ探测机构包括中铅室3和竖直安装在中铅室3上侧且与中铅室3连通的上铅室2,上铅室2远离中铅室3的一端安装有铅室上盖1,主铅室4的顶部安装有连接孔,中铅室3通过中空结构的连接铅室12与主铅室4连接且连通,γ探测器7竖直安装在上铅室2、中铅室3和连接铅室12围城的安装腔体内,连接铅室12内开设有用于安装衰减片的衰减片安装槽13和用于安装源托的源托安装腔14。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主铅室4、下铅室5和铅室下门6的装配关系,快速的组装β探测机构,再通过中铅室3、上铅室2和铅室上盖1的装配关系,快速的组装γ探测机构,铅室采用立式结构,由于β探测器8体积大、自重大,易采用卧式安装,因此β探测器8从水平方向安装,由于γ探测器8体积下、自重小,可设置在β探测器8上侧,因此γ探测器7从竖直方向安装,获取不同类型辐射源的放射性浓度数据,既保证了探测效果又高效利用了空间,通过乏燃料转运容器测量室内放射性浓度数据快速检测乏燃料组件是否破损;通过设置中空结构的连接铅室12将β探测机构和γ探测机构连通,连接铅室12内开设用于安装源托的源托安装腔14,通过设置一个源托,实现两个探测器自检,可靠高效;连接铅室12内开设用于安装衰减片的衰减片安装槽13,当γ探测器7测量下限受限时,可通过安装衰减片对信号线性衰减,扩大γ探测器7测量范围。本实施例中,所述铅室下门6通过铅室下门合页10与下铅室5连接,铅室下门6上安装有把手11。本实施例中,所述主铅室4和下铅室5安装在铅室底座9内。本实施例中,所述铅室上盖1、连接铅室12和下铅室5上均安装有吊环。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铅密度大,自重大,铅室上盖1、连接铅室12和下铅室5上均安装有吊环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测量乏燃料转运容器放射性浓度的复合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β探测机构和与所述β探测机构连通的γ探测机构,所述β探测机构包括主铅室(4)和与所述主铅室(4)水平安装且连通的下铅室(5),下铅室(5)远离主铅室(4)的一端安装有铅室下门(6),β探测器(8)水平安装在主铅室(4)和下铅室(5)围城的安装腔体内,所述γ探测机构包括中铅室(3)和竖直安装在中铅室(3)上侧且与中铅室(3)连通的上铅室(2),上铅室(2)远离中铅室(3)的一端安装有铅室上盖(1),主铅室(4)的顶部安装有连接孔,中铅室(3)通过中空结构的连接铅室(12)与主铅室(4)连接且连通,γ探测器(7)竖直安装在上铅室(2)、中铅室(3)和连接铅室(12)围城的安装腔体内,连接铅室(12)内开设有用于安装衰减片的衰减片安装槽(13)和用于安装源托的源托安装腔(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量乏燃料转运容器放射性浓度的复合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β探测机构和与所述β探测机构连通的γ探测机构,所述β探测机构包括主铅室(4)和与所述主铅室(4)水平安装且连通的下铅室(5),下铅室(5)远离主铅室(4)的一端安装有铅室下门(6),β探测器(8)水平安装在主铅室(4)和下铅室(5)围城的安装腔体内,所述γ探测机构包括中铅室(3)和竖直安装在中铅室(3)上侧且与中铅室(3)连通的上铅室(2),上铅室(2)远离中铅室(3)的一端安装有铅室上盖(1),主铅室(4)的顶部安装有连接孔,中铅室(3)通过中空结构的连接铅室(12)与主铅室(4)连接且连通,γ探测器(7)竖直安装在上铅室(2)、中铅室(3)和连接铅室(12)围城的安装腔体内,连接铅室(12)内开设有用于安装衰减片的衰减片安装槽(13)和用于安装源托的源托安装腔(14)。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量乏燃料转运容器放射性浓度的复合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铅室下门(6)通过铅室下门合页(10)与下铅室(5)连接,铅室下门(6)上安装有把手(11)。


3.按照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万春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中核核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