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焦手电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1522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调焦手电筒,包括:筒体;灯座,连接在筒体的前端,其上设有发光体;旋转调节头,连接在所述灯座的前端,其上设有可相对所述发光体前后活动的第一聚焦透镜;所述第一聚焦透镜至少有两个,各第二聚焦透镜沿所述旋转调节头的轴向间隔设置,且均能前后活动地设于所述旋转调节头上,所述发光体的前端还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发光体保持固定距离的第二聚焦透镜。该调焦手电筒能有效降低手电筒调焦过程中的光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调焦手电筒
本技术涉及手电筒
,尤其涉及一种调焦手电筒。
技术介绍
手电筒作为一种临时照明工具,一般都能通过调整焦距而改变照明距离和聚光度。现有变焦手电筒是在光源的前面加入一个透镜,通过改变透镜与灯泡之间的距离,以改变灯泡发射出来的光线方向,进而实现远距离照明(聚光、高亮度)和近距离照明(泛光、大面积)的调整效果。但是,这类手电筒在调焦过程中,当聚焦透镜远离发光体时会造成光损失,降低了亮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申请号为CN201220092067.9(CN202532197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调焦手电筒》,其包括筒体,旋转设置在筒体上的灯头,灯头的头部固定有第一聚焦透镜,灯头内部的筒体上固定有发光体,发光体前端设置有第二聚焦透镜,该第二聚焦透镜与所述发光体之间距离保持固定。通过设置与发光体之间保持固定距离的第二聚焦透镜,并通过调节第一聚焦透镜与第二聚焦透镜之间的距离,使得发光体发出的光尽可能全部折射出来,使最终射出来的光加强。然而,上述专利中的手电筒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有一定的不足,虽然设置了与发光体保持固定距离的第二聚焦透镜,但是,设置一个第二聚焦透镜的聚焦距离有限,并且,手电筒在转动调焦过程中,随着灯头的头部上固定的第一聚焦透镜远离发光体,这又难以避免地存有一定的光损失,因此,如何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手电筒调焦过程中的光损失成为了本
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手电筒调焦过程中的光损失的调焦手电筒。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调焦手电筒,包括:筒体;灯座,连接在筒体的前端,其上设有发光体;旋转调节头,连接在所述灯座的前端,其上设有可相对所述发光体前后活动的第一聚焦透镜;所述第一聚焦透镜至少有两个,各第二聚焦透镜沿所述旋转调节头的轴向间隔设置,且均能前后活动地设于所述旋转调节头上,所述发光体的前端还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发光体保持固定距离的第二聚焦透镜。为了方便将第二聚焦透镜稳定地保持在发光体的前部,还包括拆卸式连接在所述灯座上的固定套组件,所述第二聚焦透镜设于所述固定套组件上。为了使发光体产生的光尽可能多地折射出来,从而进一步减少光损失,所述第二聚焦透镜有两个,该两个第二聚焦透镜沿所述固定套组件的轴向间隔布置,其中,靠近所述发光体的第二聚焦透镜的直径小于相对远离所述发光体的第二聚焦透镜的直径。为了将两个第二聚焦透镜稳定地固定在灯座上,所述固定套组件包括固定套、第一间隔套以及第一压紧套,所述固定套连接在所述灯座上,并在后端口具有径向向内延伸形成的第一环形挡沿,两个所述第二聚焦透镜均设于所述固定套内,并通过对应设于所述固定套内的第一间隔套隔开,所述第一压紧套连接在所述固定套的前端口,从而将两个所述第二聚焦透镜向后压紧在所述的第一环形挡沿上。为了进一步减少光损失,所述第一聚焦透镜有两组,该两组第一聚焦透镜分别设于所述旋转调节头的前部与后部,且能够在旋转调节头转动时而相互靠近或远离。为了使前后两组第一聚焦透镜能够稳定地相互靠近或远离,位于所述旋转调节头前部的一组第一聚焦透镜装配在第一滑动套中,位于所述旋转调节头后部的一组第一聚焦透镜装配在第二滑动套中;所述旋转调节头包括:内筒,其后端连接在所述的灯座上,所述内筒的壁的前部设有内外贯穿且沿自身轴向延伸的第一条形滑槽,所述内筒的壁的后部设有内外贯穿且沿自身轴向延伸的第二条形滑槽;外筒,套设在所述内筒外,且与所述内筒同轴设置,所述外筒能相对所述内筒绕自身轴线旋转,所述外筒的壁的前部设有沿自身轴向螺旋设置的第一螺旋滑槽,以供对应设置在第一滑动套的外壁上的第一滑键穿过所述内筒的第一条形滑槽而伸入其中,所述外筒的壁的后部设有沿自身轴向螺旋设置的第二螺旋滑槽,以供对应设置在第二滑动套的外壁上的第二滑键穿过所述内筒的第二条形滑槽而伸入其中,所述的第二螺旋滑槽的螺旋方向与第一螺旋滑槽的螺旋方向相反;调节套,套设连接在所述外筒之外,并能带动所述外筒旋转。为了对旋转调节头的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从而减小手电筒的体积,所述内筒包括位于前部的第一大孔段以及位于后部的第一小孔段,所述的第一条形滑槽设于所述内筒的第一大孔段上,所述的第二条形滑槽设于所述内筒的第一小孔段上;所述外筒包括位于前部的第二大孔段以及位于后部的第二小孔段,所述第二大孔段与所述内筒的第一大孔段对应,所述第二小孔段与所述内筒的第一小孔段相对应,所述的第一螺旋滑槽设于所述外筒的第二小孔段上,所述的第二螺旋滑槽设于所述外筒的第二大孔段上。为了进一步提高两组第一聚焦透镜前后滑移的稳定性,所述的第一滑键有两个,对称设于所述的第一滑动套的外壁上,所述的第一条形滑槽以及第一螺旋滑槽均对应有两个;所述的第二滑键有两个,对称设于所述的第二滑动套的外壁上,所述的第二条形滑槽以及第二螺旋滑槽均对应有两个。为了将对应的第一聚焦透镜装配在第一滑动套中,所述第一滑动套中的第一聚焦透镜有两个,所述第一滑动套的前端口具有径向向内延伸形成的第二环形挡沿,两个所述第一聚焦透镜从所述第一滑动套的后端口装入,并通过第二间隔套间隔开,所述第一滑动套的后端口还连接有用于将两个所述第一聚焦透镜压紧在所述第二环形挡沿上的第二压紧套。为了将对应的第二聚焦透镜装配在第二滑动套中,所述第二滑动套中的第一聚焦透镜有一个,所述第二滑动套的前端口具有径向向内延伸形成的第三环形挡沿,所述第一聚焦透镜从所述第二滑动套的后端口装入,并通过对应连接在第二滑动套的后端口第三压紧套压紧在所述第二滑动套的第三环形挡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手电筒的发光体的前部设有多个聚焦透镜,既包括与发光体保持固定距离的第二聚焦透镜,又包括至少两个能相对发光体前后活动的第一聚焦透镜,这样,在手电筒转动调焦过程中,发光体发出的光能尽可能多地折射出来,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少光损失,增强光照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调焦手电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调焦手电筒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图2中的A处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调焦手电筒的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调焦手电筒的外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调焦手电筒的内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筒体;11、灯座;110、发光体;111、环形连接壁;12、前盖;13、平面镜;20、旋转调节头;21、内筒;211、第一条形滑槽;212、第二条形滑槽;213、第一大孔段;214、第一小孔段;22、外筒;221、第一螺旋滑槽;222、第二螺旋滑槽;223、第二大孔段;224、第二小孔段;23、调节套;31、第一聚焦透镜;32、第二聚焦透镜;40、固定套组件;41、固定套;410、第一环形挡沿;42、第一间隔套;43、第一压紧套;50、第一滑动套;5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调焦手电筒,包括:/n筒体(10);/n灯座(11),连接在筒体(10)的前端,其上设有发光体(110);/n旋转调节头(20),连接在所述灯座(11)的前端,其上设有可相对所述发光体(110)前后活动的第一聚焦透镜(31);/n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焦透镜(31)至少有两个,各第二聚焦透镜(32)沿所述旋转调节头(20)的轴向间隔设置,且均能前后活动地设于所述旋转调节头(20)上,所述发光体(110)的前端还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发光体(110)保持固定距离的第二聚焦透镜(3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焦手电筒,包括:
筒体(10);
灯座(11),连接在筒体(10)的前端,其上设有发光体(110);
旋转调节头(20),连接在所述灯座(11)的前端,其上设有可相对所述发光体(110)前后活动的第一聚焦透镜(31);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焦透镜(31)至少有两个,各第二聚焦透镜(32)沿所述旋转调节头(20)的轴向间隔设置,且均能前后活动地设于所述旋转调节头(20)上,所述发光体(110)的前端还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发光体(110)保持固定距离的第二聚焦透镜(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焦手电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拆卸式连接在所述灯座(11)上的固定套组件(40),所述第二聚焦透镜(32)设于所述固定套组件(4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焦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聚焦透镜(32)有两个,该两个第二聚焦透镜(32)沿所述固定套组件(40)的轴向间隔布置,其中,靠近所述发光体(110)的第二聚焦透镜(32)的直径小于相对远离所述发光体(110)的第二聚焦透镜(32)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焦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组件(40)包括固定套(41)、第一间隔套(42)以及第一压紧套(43),所述固定套(41)连接在所述灯座(11)上,并在后端口具有径向向内延伸形成的第一环形挡沿(410),两个所述第二聚焦透镜(32)均设于所述固定套(41)内,并通过对应设于所述固定套(41)内的第一间隔套(42)隔开,所述第一压紧套(43)连接在所述固定套(41)的前端口,从而将两个所述第二聚焦透镜(32)向后压紧在所述的第一环形挡沿(410)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调焦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焦透镜(31)有两组,该两组第一聚焦透镜(31)分别设于所述旋转调节头(20)的前部与后部,且能够在旋转调节头(20)转动时而相互靠近或远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焦手电筒,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旋转调节头(20)前部的一组第一聚焦透镜(31)装配在第一滑动套(50)中,位于所述旋转调节头(20)后部的一组第一聚焦透镜(31)装配在第二滑动套(60)中;
所述旋转调节头(20)包括:
内筒(21),其后端连接在所述的灯座(11)上,所述内筒(21)的壁的前部设有内外贯穿且沿自身轴向延伸的第一条形滑槽(211),所述内筒(21)的壁的后部设有内外贯穿且沿自身轴向延伸的第二条形滑槽(212);
外筒(22),套设在所述内筒(21)外,且与所述内筒(21)同轴设置,所述外筒(22)能相对所述内筒(21)绕自身轴线旋转,所述外筒(22)的壁的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相然
申请(专利权)人:韩国爱特科有限公司宁波代表处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