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注灰式桥塞释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1269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注灰式桥塞释放装置,包括上接头、中心管、推筒、内连接管、桥塞拉断栓、座封销钉、密封圈及钢球;所述上接头与中心管之间、内连接管与中心管之间以及内连接管与桥塞拉断栓之间均通过丝扣连接,桥塞拉断栓的下部连接桥塞;所述推筒套接在中心管外侧,并通过座封销钉固定;所述中心管与推筒之间及中心管与内连接管之间均装有密封圈;所述中心管设有液流传压孔及第一传压孔,推筒设有第二传压孔,内连接管设有第三传压孔,第一传压孔、第二传压孔及第三传压孔同轴且孔径相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成功实现桥塞封堵和注灰施工一趟钻,提高了现场桥塞封堵和注灰施工效率,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注灰式桥塞释放装置
本技术涉及石油工业修井
,具体涉及一种可注灰式桥塞释放装置。
技术介绍
桥塞封堵油气井,由于它施工工序少、周期短、卡封位置准确,所以一经问世就在油气井封层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基本上取代了以前打水泥塞封层的工艺技术,成为试油井封堵已试层来进行上返试油的主要封层工艺;桥塞封堵还是永久弃井施工的最有效的施工工具。桥塞封堵一般分为永久式封堵桥塞、可取式封堵桥塞及可钻式封堵桥塞等几种;其下井封堵施工分为电缆输送式和油管输送式两种。桥塞输送到位之后,不论是电缆输送丢手,还是油管输送丢手,其丢手一般使用张力棒拉断的方式进行丢手。例如:名称为“电液一体化桥塞投放工具”的技术专利(申请号201220627063.6,公告号CN203050610U),其技术方案是:电液一体化桥塞投放工具,投放工具下到坐封位置之后,通过电缆接通电源驱动井下液压电泵启动,泵注高压液体,通过水眼进入活塞缸,推动活塞缸下行压缩可取式桥塞坐封;所述的电液一体化桥塞投放工具包括可取式桥塞、液压短节和活塞缸;所述的可取式桥塞是由上活塞、下活塞、张力棒、芯轴依次串联构成,上活塞后端连接液压电泵接口,张力棒外套有胶筒,芯轴外套有卡瓦锥体、卡瓦且卡瓦锥体在卡瓦后端;所述的液压短节是由单向阀、溢流阀、高低压油管、压力平衡活塞、液压电泵、磁力耦合器、联轴器、电机和油箱组成;所述的高低压油管外套有压力平衡活塞的一端分别与单向阀和溢流阀连接,另一端依次与液压电泵、磁力耦合器、联轴器、电机连接,并置于油箱中;整个投放工具通过电缆下入井中,电缆连接电机,电机接通电源与液压电泵连接,液压电泵通过液压电泵接口与可取式桥塞连接,活塞缸通过张力棒和芯轴与上活塞和下活塞连接。从上述专利的技术方案可以清晰地看出,对桥塞的丢手仍依靠张力棒。但是张力棒为一种实心的金属杆,要想再次对桥塞以上实施注灰封堵施工,就必须起钻后,再下一趟注灰管柱才能完成完整的封堵施工,尤其是永久弃井施工。目前,国家实施新的安全环保法之后,国家对油田油井弃井做出了新的要求,对一些废弃的油气井必须再油气层上部规定距离内先实施桥塞封堵之后,上部再实施2-3段以上的注水泥塞的注灰段封堵,才是符合国家环境安全的封堵施工。因此,如何简化施工环节、缩短封堵桥塞和注灰施工的时间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注灰式桥塞释放装置,其成功实现桥塞封堵和注灰施工一趟钻,简化了施工环节,有效地缩短了封堵桥塞和注灰施工的时间。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注灰式桥塞释放装置,包括上接头、中心管、推筒、内连接管、桥塞拉断栓、座封销钉、密封圈及钢球;所述上接头的上部设有与油管下部连接的第一母扣、下部设有第一公扣,中心管的上部设有第二母扣、下部设有第三母扣,内连接管的中部设有第二公扣、下部设有第四母扣,桥塞拉断栓的上部设有第三公扣、下部连接桥塞,上接头的第一公扣与中心管的第二母扣相啮合,内连接管的第二公扣与中心管的第三母扣相啮合,内连接管的第四母扣与桥塞拉断栓的第三公扣相啮合;所述推筒套接在中心管外侧,并通过座封销钉固定;所述密封圈包括第一密封圈及第二密封圈,中心管与推筒之间安装第一密封圈,中心管与内连接管之间安装第二密封圈;所述中心管上部设有液流传压孔、下部设有第一传压孔,推筒的下部设有第二传压孔,内连接管的上部设有第三传压孔,第一传压孔、第二传压孔及第三传压孔三者同在一条轴线上且孔径相等;所述内连接管的顶部设有与钢球相配合的球座。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推筒与中心管的液流传压孔的接触面为向下方朝内倾斜的斜面。所述内连接管在第二公扣的下方设有承托中心管底部的环形凸起。所述座封销钉至少为2个。所述座封销钉采用钢质销钉。所述密封圈还包括安装在中心管与推筒之间的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及第三密封圈均采用O型密封圈。所述O型密封圈的材质采用橡胶。所述橡胶采用丁晴橡胶。所述桥塞为卡瓦式桥塞,其包括下卡瓦、下卡瓦及胶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显著技术效果:1.在进行封井桥塞丢手的同时又进行了一趟钻注灰,成功实现桥塞封堵和注灰施工一趟钻,简化了施工环节,有效地缩短了封堵桥塞和注灰施工的时间。2.提高了现场桥塞封堵和注灰施工效率,有效降低了施工生产成本,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3.减轻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4.结构合理,操作简便。5.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推筒下行时的状态示意图;图中:1-上接头,2-第二母扣,3-中心管,4-座封销钉,5-推筒,6-第一密封圈,7-液流传压孔,8-钢球,9-第二密封圈,10-第三密封圈,11-第一传压孔,12-第二传压孔,13-第三母扣,14-内连接管,15-环形凸起,16-第四母扣,17-桥塞拉断栓,18-第三公扣,19-第二公扣,20-第三传压孔,21-第一公扣,22-第一母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参见图1及图2。一种可注灰式桥塞释放装置,包括上接头1、中心管3、推筒5、内连接管14、桥塞拉断栓17、座封销钉4、密封圈及钢球8。上接头1的上部设有与油管下部连接的第一母扣22、下部设有第一公扣21,中心管3的上部设有第二母扣2、下部设有第三母扣13,内连接管14的中部设有第二公扣19、下部设有第四母扣16,桥塞拉断栓17的上部设有第三公扣18、下部连接桥塞,上接头1的第一公扣21与中心管3的第二母扣2相啮合,内连接管14的第二公扣19与中心管3的第三母扣13相啮合,内连接管14的第四母扣16与桥塞拉断栓17的第三公扣18相啮合。推筒5套接在中心管3外侧,并通过座封销钉4固定。密封圈包括第一密封圈6及第二密封圈9,中心管3与推筒5之间安装第一密封圈6,中心管3与内连接管14之间安装第二密封圈9。中心管3上部设有液流传压孔7、下部设有第一传压孔11,推筒5的下部设有第二传压孔12,内连接管14的上部设有第三传压孔20,第一传压孔11、第二传压孔12及第三传压孔20三者同在一条轴线上且孔径相等。内连接管14的顶部设有与钢球8相配合的球座。实施例2参见图1及图2。一种可注灰式桥塞释放装置,包括上接头1、中心管3、推筒5、内连接管14、桥塞拉断栓17、座封销钉4、密封圈及钢球8。上接头1的上部设有与油管下部连接的第一母扣22、下部设有第一公扣21,中心管3的上部设有第二母扣2、下部设有第三母扣13,内连接管14的中部设有第二公扣19、下部设有第四母扣16,桥塞拉断栓17的上部设有第三公扣18、下部连接桥塞,上接头1的第一公扣21与中心管3的第二母扣2相啮合,内连接管14的第二公扣19与中心管3的第三母扣13相啮合,内连接管14的第四母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注灰式桥塞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中心管、推筒、内连接管、桥塞拉断栓、座封销钉、密封圈及钢球;所述上接头的上部设有与油管下部连接的第一母扣、下部设有第一公扣,中心管的上部设有第二母扣、下部设有第三母扣,内连接管的中部设有第二公扣、下部设有第四母扣,桥塞拉断栓的上部设有第三公扣、下部连接桥塞,上接头的第一公扣与中心管的第二母扣相啮合,内连接管的第二公扣与中心管的第三母扣相啮合,内连接管的第四母扣与桥塞拉断栓的第三公扣相啮合;所述推筒套接在中心管外侧,并通过座封销钉固定;所述密封圈包括第一密封圈及第二密封圈,中心管与推筒之间安装第一密封圈,中心管与内连接管之间安装第二密封圈;所述中心管上部设有液流传压孔、下部设有第一传压孔,推筒的下部设有第二传压孔,内连接管的上部设有第三传压孔,第一传压孔、第二传压孔及第三传压孔三者同在一条轴线上且孔径相等;所述内连接管的顶部设有与钢球相配合的球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注灰式桥塞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中心管、推筒、内连接管、桥塞拉断栓、座封销钉、密封圈及钢球;所述上接头的上部设有与油管下部连接的第一母扣、下部设有第一公扣,中心管的上部设有第二母扣、下部设有第三母扣,内连接管的中部设有第二公扣、下部设有第四母扣,桥塞拉断栓的上部设有第三公扣、下部连接桥塞,上接头的第一公扣与中心管的第二母扣相啮合,内连接管的第二公扣与中心管的第三母扣相啮合,内连接管的第四母扣与桥塞拉断栓的第三公扣相啮合;所述推筒套接在中心管外侧,并通过座封销钉固定;所述密封圈包括第一密封圈及第二密封圈,中心管与推筒之间安装第一密封圈,中心管与内连接管之间安装第二密封圈;所述中心管上部设有液流传压孔、下部设有第一传压孔,推筒的下部设有第二传压孔,内连接管的上部设有第三传压孔,第一传压孔、第二传压孔及第三传压孔三者同在一条轴线上且孔径相等;所述内连接管的顶部设有与钢球相配合的球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注灰式桥塞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筒与中心管的液流传压孔的接触面为向下方朝内倾斜的斜面。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艳华范玉斌孙经光朱庆利杨育升苏珊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