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1155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浇筑设备,混凝土浇筑设备包括:底板、支撑板、电动推杆、支撑架、进料口、导料管、出料口、转轴、第一皮带轮、电机、第二皮带轮、皮带、叶片和支座;底板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开口,且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相贯通;至少两个电动推杆的推杆与支撑板相连接;进料口固定在支撑架上;导料管的一端与进料口的一端相连通;出料口与导料管的另一端相连通;转轴与导料管转动连接,且转轴的一端穿出导料管;第一皮带轮套设在转轴的一端;电机固定在支撑板上;第二皮带轮套设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皮带同时套设在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的外侧;且至少两个叶片与转轴的周向相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浇筑设备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浇筑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筑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混凝土浇筑浇筑指的是将混凝土浇筑入模直至塑化的过程,在土木建筑工程中把混凝土等材料到模子里制成预定形体。现有的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容易使混凝土内部存在大量的气孔,从而使混凝土浇筑的效果不好,且使成型混凝土的稳定性较差,从而提高了成本,且现有的混凝土浇筑方法较为复杂,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混凝土浇筑设备。有鉴于此,本技术面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浇筑设备,混凝土浇筑设备包括:底板、支撑板、电动推杆、支撑架、进料口、导料管、出料口、转轴、第一皮带轮、电机、第二皮带轮、皮带、叶片和支座;底板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支撑板位于底板的上方,且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相贯通;电动推杆设置有推杆,至少两个电动推杆固定在底板上,且至少两个电动推杆的推杆与支撑板相连接;支撑架固定在支撑板上;进料口固定在支撑架上,且进料口的一端穿过支撑架;导料管的一端与进料口的一端相连通;出料口与导料管的另一端相连通,且出料口位于第二开口的上方;转轴嵌入导料管内,转轴与导料管转动连接,且转轴的一端穿出导料管;第一皮带轮套设在转轴的一端,且第一皮带轮与转轴无相对转动;电机设置有输出轴,电机固定在支撑板上;第二皮带轮套设在电机的输出轴上,且第二皮带轮与电机的输出轴无相对转动;皮带同时套设在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的外侧;至少两个叶片嵌入导料管内,且至少两个叶片与转轴的周向相连接;至少两个支座设置在底板的底部。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将支撑板位于底板的上方,并使底板上的第一开口与支撑板的第二开口相贯通,以实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位于被浇筑洞口的上方;其次,通过将至少两个电动推杆固定在底板上,并将至少两个电动推杆的推杆与支撑板相连接,以实现电动推杆带动支撑板上下移动;再次,通过将进料口固定在支撑架上,使进料口穿过支撑架,同时,通过使导料管与进料口相连通,使出料口语导料管相连通,并是出料口位于第二开口,以实现当进料口与混凝土搅拌设备的输出端相连通时,已搅拌的混凝土经进料口进入导料管内,并经导料管、出料口、第二开口和第一开口流入被浇筑的洞口内,从而实现对洞口的浇筑;再次,通过将转轴与导料管转动连接,并使转轴的一端穿出导料管,以实现转轴可在导料管内转动;再次,通过将第一皮带轮套设在转轴的一端,并将第二皮带轮套设在固定在支撑板上的电机的输出轴上,同时,将皮带同时套设在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的外侧,以实现电机通过第二皮带轮带动第一皮带轮转动,从而实现带动转轴转动;再次,通过将至少两个叶片嵌入导料管内,并将至少两个叶片与转轴的周向相连接,以实现转轴在转动时,带动至少两个叶片转动,从而实现对流入导流管内的混凝土进行搅拌。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至少两个叶片实现对流入导流管内的混凝土进行搅拌,以实现控制混凝土流入洞口的速度和流量,并避免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产生气泡,不仅节后续对混凝土振捣的时间,还提高了混凝土浇筑的效果,提升了成型混凝土的稳定性,降低了成本。同时,通过将电动推杆带动支撑板及固定在支撑板上的部件上下移动,以实现调节出料管与被浇筑洞口之间的距离,不仅避免因出料管与洞口之间的距离过大而致使混凝土流向洞口的外面的情况发生,从而避免了混凝土的浪费,还可避免出料管与洞口之间无间距,致使混凝土无法流入洞口的情况发生,从而提升产品的适用性。具体地,电动推杆为无锡艾尔特线性运动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LT25型电动推杆。具体地,电机为Y80M2-2型电机。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混凝土浇筑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进料口的另一端呈喇叭口状。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进料口的另一端呈喇叭口状,以增大进料口的受料面积,从而利于混凝土搅拌装置将搅拌后的混凝土输送到进料口内,从而提升产品的使用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混凝土浇筑设备还包括:通孔、螺母、螺杆和滚轮;至少两个通孔设置在底板上;螺母内设置有内螺纹,至少两个螺母设置在底板的上方,且螺母位于通孔的上方;螺杆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螺杆的一端依次穿过螺母和通孔,且通孔与螺杆之间有间隙;滚轮与螺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其中,内螺纹与外螺纹相适配。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螺母设置在通孔的上方,并将螺杆穿过螺母和通孔,由于螺杆外壁上的外螺纹与螺母上的内螺纹相适配,因此实现螺杆与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同时,通过将滚轮与螺杆转动连接,以实现通过旋拧螺杆使滚轮向下移动,从而实现滚轮与地面相接触,并使支座上升至与地面相脱离,进而实现通过滚轮来移动底板及底板上的部件,以提高产品移动的灵活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混凝土浇筑设备还包括:手柄;手柄与螺杆的另一端相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手柄与螺杆的另一端相连接,以实现通过手柄旋拧螺杆,便于旋拧螺杆,从而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混凝土浇筑设备还包括:减震垫;减震垫为弹性体,且减震垫设置支座的底部。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减震垫设置为弹性体,并将减震垫设置在支座的底部,以实现支座通过减震垫进行减震,从而提升产品的稳定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混凝土浇筑设备还包括:防滑纹;至少两个防滑纹设置在减震垫的底部。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至少两个防滑纹设置在减震垫的底部,以提高减震垫的防滑性,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混凝土浇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混凝土浇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混凝土浇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0底板,12第一开口,14支撑板,16第二开口,18电动推杆,20支撑架,22进料口,24导料管,26出料口,28转轴,30第一皮带轮,32电机,34第二皮带轮,36皮带,38叶片,40支座,42通孔,44螺母,46螺杆,48滚轮,50手柄,52减震垫,54防滑纹。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浇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浇筑设备包括:/n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开口;/n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相贯通;/n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设置有推杆,至少两个所述电动推杆固定在所述底板上,且至少两个所述电动推杆的推杆与所述支撑板相连接;/n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n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且所述进料口的一端穿过所述支撑架;/n导料管,所述导料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料口的一端相连通;/n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所述导料管的另一端相连通,且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第二开口的上方;/n转轴,所述转轴嵌入所述导料管内,所述转轴与所述导料管转动连接,且所述转轴的一端穿出所述导料管;/n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套设在所述转轴的一端,且所述第一皮带轮与所述转轴无相对转动;/n电机,所述电机设置有输出轴,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n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套设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且所述第二皮带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无相对转动;/n皮带,所述皮带同时套设在所述第一皮带轮和所述第二皮带轮的外侧;/n叶片,至少两个所述叶片嵌入所述导料管内,且至少两个所述叶片与所述转轴的周向相连接;/n支座,至少两个所述支座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浇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浇筑设备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开口;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相贯通;
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设置有推杆,至少两个所述电动推杆固定在所述底板上,且至少两个所述电动推杆的推杆与所述支撑板相连接;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
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且所述进料口的一端穿过所述支撑架;
导料管,所述导料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料口的一端相连通;
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所述导料管的另一端相连通,且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第二开口的上方;
转轴,所述转轴嵌入所述导料管内,所述转轴与所述导料管转动连接,且所述转轴的一端穿出所述导料管;
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套设在所述转轴的一端,且所述第一皮带轮与所述转轴无相对转动;
电机,所述电机设置有输出轴,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
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套设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且所述第二皮带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无相对转动;
皮带,所述皮带同时套设在所述第一皮带轮和所述第二皮带轮的外侧;
叶片,至少两个所述叶片嵌入所述导料管内,且至少两个所述叶片与所述转轴的周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超顾丽艳袁鹏杨士野马晓峰宫丽丽李兰兰王振金帅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华昌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