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美观性墙面凹槽式踢脚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11247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美观性墙面凹槽式踢脚线,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顶部后端与第二支撑件相连接,且第二支撑件的前侧开设有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三支撑件底部与第一支撑件顶部之间设置有支撑板,所述第二安装槽开设在第二支撑件的后侧上端,且第二支撑件的前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支撑件前侧开设有墙钉固定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美观性墙面凹槽式踢脚线,具有较高的拆装便捷性,且造成凹凸有致,可以提升室内装修的美观程度,并且槽型结构的第一支撑件在不增加整体重量的情况下确保第一支撑件可以保持在当前高度,有效提高了第一支撑件的支撑效果,提高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美观性墙面凹槽式踢脚线
本技术涉及墙面装配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美观性墙面凹槽式踢脚线。
技术介绍
室内活动隔断可以实现空间的灵活分割,创造自由的空间,首先活动隔断是异于传统固定墙体的,它的优点在于可收可展,不占用空间,在需要一个空间时可展开来,划分一个空间区域,不需要时可收起来到板房区不占用空间,这样空间的利用效率就大大提高了,而墙板在与地面进行相互连接时需要使用到踢脚线。目前使用的贴脚线结构简单,通常为单条木质或金属材质的简单结构,在进行安装时需要贴合地面和墙板,在拆装时存在不便,且美观程度较低,因此在使用时存在不便。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美观性墙面凹槽式踢脚线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美观性墙面凹槽式踢脚线,解决了目前使用的贴脚线结构简单,通常为单条木质或金属材质的简单结构,在进行安装时需要贴合地面和墙板,在拆装时存在不便,且美观程度较低,因此在使用时存在不便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美观性墙面凹槽式踢脚线,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顶部后端与第二支撑件相连接,且第二支撑件的前侧开设有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三支撑件底部与第一支撑件顶部之间设置有支撑板,所述第二安装槽开设在第二支撑件的后侧上端,且第二支撑件的前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支撑件前侧开设有墙钉固定槽。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竖截面呈槽形结构,且第一支撑件的上侧宽度与第一支撑件的下侧宽度相等。优选的,所述第三支撑件的竖截面呈“L”形结构,且第三支撑件的中轴线与支撑板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槽开设在第三支撑件的上侧,且第一安装槽的上下两端内壁均呈斜面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深度与第一安装槽的深度相等,且第二安装槽的上下两端内壁均呈斜面结构。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美观性墙面凹槽式踢脚线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一种美观性墙面凹槽式踢脚线,设置有第一支撑件,通过槽型结构的第一支撑件对墙板的底部提供支撑,且槽型结构的第一支撑件在不增加整体重量的情况下确保第一支撑件可以保持在当前高度,有效提高了第一支撑件的支撑效果,提高了实用性。2、本技术提供一种美观性墙面凹槽式踢脚线,设置有第二支撑件、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第三支撑件、支撑板,通过第三支撑件便于将装置整体与墙板的底部进行连接,且预留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便于根据需求与其他连接件进行组合,提高了只用便捷性。3、本技术提供一种美观性墙面凹槽式踢脚线,设置有墙钉固定槽,通过墙钉固定槽便于对墙钉的顶端进行包裹,进而提高了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美观性墙面凹槽式踢脚线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美观性墙面凹槽式踢脚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美观性墙面凹槽式踢脚线的部分后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第一支撑件,2、第二支撑件,3、第三支撑件,4、支撑板,5、第一安装槽,6、墙钉固定槽,7第二安装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美观性墙面凹槽式踢脚线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美观性墙面凹槽式踢脚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美观性墙面凹槽式踢脚线的部分后视结构示意图。该美观性墙面凹槽式踢脚线,包括第一支撑件1和第二安装槽7,第一支撑件1的顶部后端与第二支撑件2相连接,且第二支撑件2的前侧开设有第三支撑件3,第三支撑件3底部与第一支撑件1顶部之间设置有支撑板4,第二安装槽7开设在第二支撑件2的后侧上端,且第二支撑件2的前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5,第二支撑件2前侧开设有墙钉固定槽6。第一支撑件1的竖截面呈槽形结构,且第一支撑件1的上侧宽度与第一支撑件1的下侧宽度相等,通过槽型结构的第一支撑件1在不增加整体重量的情况下确保第一支撑件1可以保持在当前高度,有效提高了第一支撑件1的支撑效果,提高了实用性。第三支撑件3的竖截面呈“L”形结构,且第三支撑件3的中轴线与支撑板4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通过“L”形结构的第三支撑件3配合支撑板4便于对墙板的底部进行连接和承托,提高了承重效果。第一安装槽5开设在第三支撑件3的上侧,且第一安装槽5的上下两端内壁均呈斜面结构,通过预留的第一安装槽5便于将装置与其他的连接件进行连接,提高了实用性。第二安装槽7的深度与第一安装槽5的深度相等,且第二安装槽7的上下两端内壁均呈斜面结构,通过预留的第二安装槽7便于将装置与其他的连接件进行连接,提高了实用性。本技术提供的美观性墙面凹槽式踢脚线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通过墙钉配合墙钉固定槽6对装置与墙面之间的连接进行加固,同时确保第一支撑件1的地面与地面紧密接触,随后将需要进行连接的墙板底部与第三支撑件3的顶部相连接即可,在安装完毕后,墙面板整体固定于装置的上部,安装完成后的墙面板与装置为统一水平面,且装置的造型留有精致的凹槽造型,使空间更具有品质感,这样就完成了该美观性墙面凹槽式踢脚线的使用过程。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美观性墙面凹槽式踢脚线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一种美观性墙面凹槽式踢脚线,设置有第一支撑件1,通过槽型结构的第一支撑件1对墙板的底部提供支撑,且槽型结构的第一支撑件1在不增加整体重量的情况下确保第一支撑件1可以保持在当前高度,有效提高了第一支撑件1的支撑效果,提高了实用性。2、本技术提供一种美观性墙面凹槽式踢脚线,设置有第二支撑件2、第一安装槽5、第二安装槽7、第三支撑件3、支撑板4,通过第三支撑件3便于将装置整体与墙板的底部进行连接,且预留的第一安装槽5和第二安装槽7便于根据需求与其他连接件进行组合,提高了只用便捷性。3、本技术提供一种美观性墙面凹槽式踢脚线,设置有墙钉固定槽6,通过墙钉固定槽6便于对墙钉的顶端进行包裹,进而提高了实用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美观性墙面凹槽式踢脚线,包括第一支撑件(1)和第二安装槽(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的顶部后端与第二支撑件(2)相连接,且第二支撑件(2)的前侧开设有第三支撑件(3),所述第三支撑件(3)底部与第一支撑件(1)顶部之间设置有支撑板(4),所述第二安装槽(7)开设在第二支撑件(2)的后侧上端,且第二支撑件(2)的前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5),所述第二支撑件(2)前侧开设有墙钉固定槽(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美观性墙面凹槽式踢脚线,包括第一支撑件(1)和第二安装槽(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的顶部后端与第二支撑件(2)相连接,且第二支撑件(2)的前侧开设有第三支撑件(3),所述第三支撑件(3)底部与第一支撑件(1)顶部之间设置有支撑板(4),所述第二安装槽(7)开设在第二支撑件(2)的后侧上端,且第二支撑件(2)的前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5),所述第二支撑件(2)前侧开设有墙钉固定槽(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观性墙面凹槽式踢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的竖截面呈槽形结构,且第一支撑件(1)的上侧宽度与第一支撑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晟寿晨辉陈莹孙若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绿城联合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