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1056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载体,沿所述载体的外侧分布的若干内圈磁石,设置在所述内圈磁石外侧的若干线圈,设置在所述线圈外侧的若干外圈磁石,以及套设在所述载体、内圈磁石、线圈和外圈磁石外侧的磁轭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磁石设置有两层,分别为内圈磁石和外圈磁石。其中,内圈磁石沿载体的外圆周面分布,线圈沿内圈磁石的外圈分布,外圈磁石沿线圈的外圆周面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磁石总厚度相同条件下,磁场分布更均匀。在均匀的磁场条件下,驱动结构的线性度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及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马达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到一种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马达内部安装空间有限,现有的驱动结构基本都是在载体外侧分布线圈,然后在线圈外分布四边磁石或四角磁石。这种线圈和磁石的分布结构的缺陷在于:会导致大马达产品在自动对焦过程中推力不足,从而影响马达驱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透镜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载体,还包括沿所述载体的外侧分布的若干内圈磁石,设置在所述内圈磁石外侧的若干线圈,设置在所述线圈外侧的若干外圈磁石,以及套设在所述载体、内圈磁石、线圈和外圈磁石外侧的磁轭环。进一步的,所述载体包括中空主体,沿中空主体的外圆周面均匀分布有若干限位凸起,沿中空主体的底部边缘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凸起的顶部与中空主体的顶部齐平,限位凸起的底部与限位环的上表面连接;若干所述限位凸起与限位环在中空主体的外圆周面构成若干安装槽;所述内圈磁石设置在安装槽内。进一步的,还包括上弹片,所述上弹片设置在载体、内圈磁石、线圈和外圈磁石的顶部,上弹片的上表面与磁轭环的内表面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下弹片,所述下弹片位于载体的下方,下弹片设置在底座内。进一步的,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在载体的底部,底座包括板状主体,在板状主体的中间位置开设有贯穿圆孔,沿贯穿圆孔的边缘设有限位槽;所述底座的四个边角处分别设有一连接槽,连接槽与所述限位槽连通;所述下弹片设置在限位槽和连接槽内。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贯穿圆孔正对载体的中空主体。进一步的,还包括所述端子,所述端子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设置于底座的连接槽内且与下弹片连接,第二连接端延伸至底座的下方。进一步的,所述下弹片通过点胶与端子的第一连接端连接。一种驱动装置,具有上述结构的透镜驱动装置。一种电子设备,具有上述结构的驱动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在磁石总厚度相同条件下,磁场分布更均匀。在均匀的磁场条件下,驱动结构的线性度更佳。2.在磁石总厚度相同条件下,磁通量约增加20%,磁力增加20%,进而马达推力增大约20%,降低功耗且磁石所占总体积更小,节约原料。3.磁石片数的增加磁场强度会相应增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不含磁轭环)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载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内圈磁石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线圈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外圈磁石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磁轭环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上弹片的位置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上弹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下弹片的位置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下弹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底座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端子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下弹片、底座和端子的位置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形结构的在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参见图1至图1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载体(1),还包括沿所述载体(1)的外侧分布的若干内圈磁石(2),设置在所述内圈磁石(2)外侧的若干线圈(3),设置在所述线圈(3)外侧的若干外圈磁石(4),以及套设在所述载体(1)、内圈磁石(2)、线圈(3)和外圈磁石(4)外侧的磁轭环(5)。所述载体(1)包括中空主体(11),沿中空主体(11)的外圆周面均匀分布有若干限位凸起(12),沿中空主体(11)的底部边缘设有限位环(13)。所述限位凸起(12)的顶部与中空主体(11)的顶部齐平,限位凸起(12)的底部与限位环(13)的上表面连接;若干所述限位凸起(12)与限位环(13)在中空主体(11)的外圆周面构成若干安装槽(14);所述内圈磁石(2)设置在安装槽(14)内。在载体(1)、内圈磁石(2)、线圈(3)和外圈磁石(4)的顶部设置有上弹片(6),上弹片(6)的上表面与磁轭环(5)的内表面连接。在载体(1)的下方设有下弹片(7),下弹片(7)设置在底座(8)内。在载体(1)的底部设有底座(8),底座(8)包括板状主体(81),在板状主体(81)的中间位置开设有贯穿圆孔(82),沿贯穿圆孔(82)的边缘设有限位槽(83);所述底座(8)的四个边角处分别设有一连接槽(84),连接槽(84)与所述限位槽(83)连通;所述下弹片(7)设置在限位槽(83)和连接槽(84)内。所述底座(8)的贯穿圆孔(82)正对载体(1)的中空主体(11)。本专利技术还包括所述端子(9),所述端子(9)具有第一连接端(91)和第二连接端(92),第一连接端(91)设置于底座(8)的连接槽(84)内且与下弹片(7)连接,第二连接端(92)延伸至底座(8)的下方。所述下弹片(7)通过点胶与端子(9)的第一连接端(91)连接。实施例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载体(1)、内圈磁石(2)、线圈(3)、外圈磁石(4)、磁轭环(5)、上弹片(6)、下弹片(7)、底座(8)和端子(9)。参见图3,载体(1)包括中空主体(11),沿中空主体(11)的外圆周面均匀分布有若干限位凸起(12),沿中空主体(11)的底部边缘设有限位环(13)。所述限位凸起(12)的顶部与中空主体(11)的顶部齐平,限位凸起(12)的底部与限位环(13)的上表面连接;若干所述限位凸起(12)与限位环(13)在中空主体(11)的外圆周面构成若干安装槽(14);所述内圈磁石(2)设置在安装槽(14)内。在载体(1)、内圈磁石(2)、线圈(3)和外圈磁石(4)的顶部设置有上弹片(6),上弹片(6)的上表面与磁轭环(5)的内表面连接。参见图4、图5、图6和图7,内圈磁石(2)、线圈(3)和外圈磁石(4)由内而外依次沿所述载体(1)的外侧均匀分布。具体的,内圈磁石(2)、线圈(3)和外圈磁石(4)具有与中空主体(11)外表面相配合的弧度结构,从而达到较好的安装效果。内圈磁石(2)、线圈(3)和外圈磁石(4)安装完毕后,在最外侧设置磁轭环(5)。参见图8和图9,所述上弹片(6)设置在载体(1)、内圈磁石(2)、线圈(3)和外圈磁石(4)的顶部,下弹片(6)的下表面位于载体(1)、内圈磁石(2)、线圈(3)和外圈磁石(4)的上方,上弹片(6)的上表面与磁轭环(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载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沿所述载体(1)的外侧分布的若干内圈磁石(2),/n设置在所述内圈磁石(2)外侧的若干线圈(3),/n设置在所述线圈(3)外侧的若干外圈磁石(4),/n以及套设在所述载体(1)、内圈磁石(2)、线圈(3)和外圈磁石(4)外侧的磁轭环(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载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沿所述载体(1)的外侧分布的若干内圈磁石(2),
设置在所述内圈磁石(2)外侧的若干线圈(3),
设置在所述线圈(3)外侧的若干外圈磁石(4),
以及套设在所述载体(1)、内圈磁石(2)、线圈(3)和外圈磁石(4)外侧的磁轭环(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1)包括中空主体(11),沿中空主体(11)的外周面均匀分布有若干限位凸起(12),沿中空主体(11)的底部边缘设有限位环(13)。
所述限位凸起(12)的顶部与中空主体(11)的顶部齐平,限位凸起(12)的底部与限位环(13)的上表面连接;若干所述限位凸起(12)与限位环(13)在中空主体(11)的外周面构成若干安装槽(14);
所述内圈磁石(2)设置在安装槽(14)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载体(1)、内圈磁石(2)、线圈(3)和外圈磁石(4)顶部的上弹片(6),上弹片(6)的上表面与磁轭环(5)的内表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在伟
申请(专利权)人: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