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红砖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给排水工程的防渗止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1020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给排水工程的防渗止水结构,包括均匀安装在建筑墙体上的给若干组排水管道,相邻两组给排水管道的连接处端口处固定连接且连接处安装有止水结构,止水结构包括固定在墙体上的底板和固定在底板上的套管,底板的表面均匀开设有环形卡槽且底部加工成型有导向槽,套管的底部加工成型有配合环形卡槽使用的四组卡条,四组卡条呈环形设置且卡扣在环形卡槽内且连接处外围通过螺栓固定在墙体上,套管呈弧面结构且内部开设有渗水腔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止水结构内设计有相配合的导流机构,可以在出现渗水情况时通过导流机构对渗水进行及时外排,避免侵蚀墙体,从而达到渗水事后处理的及时性,达到更好的防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给排水工程的防渗止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给排水工程
,具体为一种基于给排水工程的防渗止水结构。
技术介绍
给水排水工程研究的是水的一个社会循环的问题。"给水":一所现代化的自来水厂,每天从江河湖泊中抽取自然水后,利用一系列物理和化学手段将水净化为符合生产、生活用水标准的自来水,然后通过四通八达的城市水网,将自来水输送到千家万户。"排水":一所先进的污水处理厂,把我们生产、生活使用过的污水、废水集中处理,然后干干净净的排放到江河湖泊中去。这个取水、处理、输送、再处理、然后排放的过程就是给水排水工程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建筑体内会安装有给排水管道用来对建筑体进行用水和排水的目的,通常需要多根管道进行拼接安装。然而,现有的建筑用给排水管道在安装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以下的问题:(1)管道之间的连接处受到温度的影响产生热胀冷缩,长时间容易导致连接处产生缝隙漏水的情况,渗水流至建筑墙体上容易损坏墙体结构;(2)现有的对于管道连接处的防渗的方式主要是提高连接处的密封性,然而当出现渗水时缺乏相应的导流机构。为此,需要设计相应的技术方案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给排水工程的防渗止水结构,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满足实际使用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给排水工程的防渗止水结构,包括均匀安装在建筑墙体上的若干组给排水管道,相邻两组给排水管道的连接处端口处固定连接且连接处安装有止水结构,所述止水结构包括固定在墙体上的底板和固定在底板上的套管,所述底板的表面均匀开设有环形卡槽且底部加工成型有导向槽,所述套管的底部加工成型有配合环形卡槽使用的四组卡条,四组所述卡条呈环形设置且卡扣在环形卡槽内且连接处外围通过螺栓固定在墙体上,所述套管呈弧面结构且内部开设有渗水腔道,所述渗水腔道的两端固定有端板,所述端板上均开设有穿口,所述穿口与内侧的渗水腔道相连接,位于下端的端板的一侧拐角处开设有导流口,所述导流口的外端固定有漏斗管,所述漏斗管的末端通过管道连接有导流支管,所述导流支管位于导向槽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端板呈两段式结构且包括内端均开设有卡口的侧板一和侧板二,所述侧板一和侧板二之间密封连接,两组所述卡口形成穿口,所述穿口的内侧设置有橡胶密封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位于下方的端板整体呈倾斜状设置且靠近导流口一侧低于另一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环形卡槽的内部铺设有防水隔垫,所述防水隔垫采用硅胶材料且呈多层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导流支管位于给排水管道的内侧且与给排水管道平行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方案在给排水管道的连接处的外侧设计有止水结构,可以提高连接处的密封性,达到预防的目的,并且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使用。2.在止水结构内设计有相配合的导流机构,可以在出现渗水情况时通过导流机构对渗水进行及时外排,避免侵蚀墙体,从而达到渗水事后处理的及时性,达到更好的防护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安装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安装侧视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止水结构的底部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止水结构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底板结构图。图中:1-排水管道,2-底板,3-套管,4-环形卡槽,5-导向槽,6-卡条,7-渗水腔道,8-端板,9-穿口,10-导流口,11-漏斗管,12-导流支管,13-侧板一,14-侧板二,15-橡胶密封环,16-防水隔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给排水工程的防渗止水结构,包括均匀安装在建筑墙体上的若干组给排水管道1,相邻两组给排水管道1的连接处端口处固定连接且连接处安装有止水结构,止水结构包括固定在墙体上的底板2和固定在底板2上的套管3,底板2的表面均匀开设有环形卡槽4且底部加工成型有导向槽5,套管3的底部加工成型有配合环形卡槽4使用的四组卡条6,四组卡条6呈环形设置且卡扣在环形卡槽4内且连接处外围通过螺栓固定在墙体上,套管3呈弧面结构且内部开设有渗水腔道7,渗水腔道7的两端固定有端板8,端板8上均开设有穿口9,穿口9与内侧的渗水腔道7相连接,位于下端的端板8的一侧拐角处开设有导流口10,导流口10的外端固定有漏斗管11,漏斗管11的末端通过管道连接有导流支管12,导流支管12位于导向槽5内。进一步改进地,如图4所示:端板8呈两段式结构且包括内端均开设有卡口的侧板一13和侧板二14,侧板一13和侧板二14之间密封连接,两组卡口形成穿口9,穿口9的内侧设置有橡胶密封环15,将端板8设计为两段式结构便于将端板8进行拆分并将整个套管3从排水管道1上进行分离,方便进行拆卸和维修。附注:可以在套管3的两端内壁开设有环形结构的槽体,方便将侧板一13和侧板二14卡扣在内,在连接处可以通过螺钉固定。进一步改进地,如图4所示:位于下方的端板8整体呈倾斜状设置且靠近导流口10一侧低于另一侧,这样的设计方式便于将给排水管道1连接处渗水达到向一侧导流的目的,通过导流口10达到外导的目的。进一步改进地,如图5所示:环形卡槽4的内部铺设有防水隔垫16,防水隔垫16采用硅胶材料且呈多层结构,将防水隔垫16设计为多层的硅胶结构可以在卡条6挤压的过程中对连接处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具体地,导流支管12位于给排水管道1的内侧且与给排水管道1平行设置,通过这样的设计方式可以将导流支管12进行隐藏式铺设,一方面提高了导流支管12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给排水工程整体的美观性。在使用时:本技术在给排水管道1安装时在给排水管道1的内侧铺设有橡胶材质的导流支管12,并在相邻给排水管道1的连接处的底部穿插入底板2,并将底板2的导向槽5卡扣在导流支管12上,然后将底板2外部的套管3卡扣在给排水管道1的连接处的外侧,使得套管3底部的卡条6卡扣入环形卡槽4内并通过螺栓固定在墙体上,安装完毕后将上下两组端板8卡扣入套管3的两端达到固定的目的,并使得形成的穿口9卡扣在给排水管道1连接处的外侧并内置橡胶密封环15达到对连接处密封的目的,当给排水管道1的连接处出现渗水时,水流渗水腔道7向下流入导流口10,导流口10通过管道将水流流至导流支管12内达到外排的目的。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给排水工程的防渗止水结构,包括均匀安装在建筑墙体上的若干组给排水管道(1),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组给排水管道(1)的连接处端口处固定连接且连接处安装有止水结构,所述止水结构包括固定在墙体上的底板(2)和固定在底板(2)上的套管(3),所述底板(2)的表面均匀开设有环形卡槽(4)且底部加工成型有导向槽(5),所述套管(3)的底部加工成型有配合环形卡槽(4)使用的四组卡条(6),四组所述卡条(6)呈环形设置且卡扣在环形卡槽(4)内且连接处外围通过螺栓固定在墙体上,所述套管(3)呈弧面结构且内部开设有渗水腔道(7),所述渗水腔道(7)的两端固定有端板(8),所述端板(8)上均开设有穿口(9),所述穿口(9)与内侧的渗水腔道(7)相连接,位于下端的端板(8)的一侧拐角处开设有导流口(10),所述导流口(10)的外端固定有漏斗管(11),所述漏斗管(11)的末端通过管道连接有导流支管(12),所述导流支管(12)位于导向槽(5)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给排水工程的防渗止水结构,包括均匀安装在建筑墙体上的若干组给排水管道(1),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组给排水管道(1)的连接处端口处固定连接且连接处安装有止水结构,所述止水结构包括固定在墙体上的底板(2)和固定在底板(2)上的套管(3),所述底板(2)的表面均匀开设有环形卡槽(4)且底部加工成型有导向槽(5),所述套管(3)的底部加工成型有配合环形卡槽(4)使用的四组卡条(6),四组所述卡条(6)呈环形设置且卡扣在环形卡槽(4)内且连接处外围通过螺栓固定在墙体上,所述套管(3)呈弧面结构且内部开设有渗水腔道(7),所述渗水腔道(7)的两端固定有端板(8),所述端板(8)上均开设有穿口(9),所述穿口(9)与内侧的渗水腔道(7)相连接,位于下端的端板(8)的一侧拐角处开设有导流口(10),所述导流口(10)的外端固定有漏斗管(11),所述漏斗管(11)的末端通过管道连接有导流支管(12),所述导流支管(12)位于导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砖龚海艳孟芹
申请(专利权)人:张红砖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