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管路排布增设的无负压供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1019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便于管路排布增设的无负压供水设备,包括无负压罐、多个压力泵和支架座;多个压力泵架设于支架座上,多个压力泵的输入端通过多通管道与无负压罐相连接;压力泵的输出端通过多通管道与用户供水管道相连通;支架座包括上平层和下平层;上平层架设于下平层的上表面,下平层的金属杆上表面设有滑轨;上平层的金属杆一端的端头处设有第一滑轮,上平层的金属杆另一端的端头处设有第二滑轮;通过将第二滑轮架设于地面上,将第一滑轮设于滑轨内,实现上表面相对下表面的可抽拉式结构,以提出一种便于进行管道排布以及压力泵增设,以适应多种地区不同供水压力需求的无负压供水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管路排布增设的无负压供水设备
本技术涉及二次供水
,有且涉及一种便于管路排布增设的无负压供水设备。
技术介绍
无负压给水设备是一种加压给水机直接与市政供水管网连接、在市政官网剩余压力基础上串联叠压供水而确保市政管网压力不小于设定保护压力的二次加压给水设备。现有的无负压供水设备大多管道排布复杂,功率单一;面对一些供水压力需求较大的地方,传统的无负压供水设备需要提供多级的压力泵进行串联,串联后的压力泵以及管道排布导致占地面积极大,及其不便,并且其结构为整体的设计结构,难以拆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便于进行管道排布以及压力泵增设,以适应多种地区不同供水压力需求的无负压供水设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便于管路排布增设的无负压供水设备,包括无负压罐、多个压力泵和支架座;多个所述压力泵架设于所述支架座上,多个所述压力泵的输入端通过多通管道与所述无负压罐相连接;所述压力泵的输出端通过多通管道与用户供水管道相连通;所述支架座包括上平层和下平层;所述下平层和所述上平层均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金属杆,两根所述金属杆之间均架设有一根管道支撑杆和一根泵支撑杆;所述上平层架设于所述下平层的上表面,所述下平层的金属杆上表面设有滑轨;所述上平层的金属杆一端的端头处设有第一滑轮,所述上平层的金属杆另一端的端头处设有第二滑轮;通过将所述第二滑轮架设于地面上,将所述第一滑轮设于所述滑轨内,实现所述上表面相对所述下表面的可抽拉式结构。优选的,所述管道支撑杆的表面设有多个管道支撑凸起;所述凸起的表面呈弧面,与输水管道的弧面相匹配。优选的,所述泵支撑杆表面设有多个泵支撑底座;所述泵支撑底座上设有多个螺栓孔,所述压力泵的底座上设有多个与所述螺栓孔配合的螺纹孔;通过螺钉旋拧于所述螺栓孔和所述螺纹孔内,实现所述压力泵架设于所述泵支撑底座上。优选的,所述支架座包括收纳状态和展开状态。优选的,当所述支架座为收纳状态下;所述上平层架设于所述下平层上端;多个所述压力泵并排设于所述上平层的泵支撑杆上;多个所述压力泵通过所述多通管到与所述无负压罐的输入端相连通;并排设置的所述压力泵为并联的结构;所述压力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用户供水管道相连通;并且所述多通管道的中间段架设于所述管道支撑杆上。优选的,当所述支架座为展开状态下,所述上平层从所述下平层表面滑出;所述上平层和所述下平层的所述泵支撑杆上均并排设有多个所述压力泵;设于所述下平层的所述压力泵的输入端通过多通管道与所述无负压罐相连通,并且所述多通管道的中间段架设于所述下平层的所述管道支撑杆上;设于所述上平层上的所述压力泵的输入端通过输水管道与所述下平层上的所述压力泵的输出端相连通,所述输水管道的中间段架设于所述上平层上的所述管道支撑杆上;所述上平层的所述压力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用户供水管道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势之处在于:本技术的无负压供水设备的支架座采用上平层和下平层的收纳式设计,在支架座上设计管道支撑杆和泵支撑杆用来增设管道和泵;面对压力需求较小的地方,操作人员将支架座采用收纳的结构,在单层的支架座上加设泵和管道,采用单级泵即可满足需求,并且收纳状态下的支架座占地面积也相对较小;面对压力需求较大的地方,操作人员将支架座展开,在上平层和下平层上均搭设管道和泵;并且上平层的泵和下平层的泵相互串联,来增加供水压力,十分的便捷;与此同时,管道支撑杆的设计也为泵与泵之间的连接管道提供一个支撑点,避免管道因为承受的压力过大,重力太大,如一些PPR管道发生爆裂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便于管路排布增设的无负压供水设备的在收纳状态下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便于管路排布增设的无负压供水设备的在展开状态下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支架座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说明。本技术提出一种便于进行管道排布以及压力泵2增设,以适应多种地区不同供水压力需求的无负压供水设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便于管路排布增设的无负压供水设备,包括无负压罐1、多个压力泵2和支架座3;多个压力泵2架设于支架座3上,多个压力泵2的输入端通过多通管道4与无负压罐1相连接;压力泵2的输出端通过多通管道4与用户供水管道相连通;如图3所示,支架座3包括上平层5和下平层6;下平层6和上平层5均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金属杆7,两根金属杆7之间均架设有一根管道支撑杆8和一根泵支撑杆9;上平层5架设于下平层6的上表面,下平层6的金属杆7上表面设有滑轨;上平层5的金属杆7一端的端头处设有第一滑轮,上平层5的金属杆7另一端的端头处设有第二滑轮;通过将第二滑轮架设于地面上,将第一滑轮设于滑轨内,实现上表面相对下表面的可抽拉式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管道支撑杆8的表面设有多个管道支撑凸起;凸起的表面呈弧面,与输水管道10的弧面相匹配;管道支撑杆8的设计也为泵与泵之间的连接管道提供一个支撑点,避免管道因为承受的压力过大,重力太大,如一些PPR管道发生爆裂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泵支撑杆9表面设有多个泵支撑底座;泵支撑底座上设有多个螺栓孔,压力泵2的底座上设有多个与螺栓孔配合的螺纹孔;通过螺钉旋拧于螺栓孔和螺纹孔内,实现压力泵2架设于泵支撑底座上。在本实施例中,支架座3包括收纳状态和展开状态。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支架座3为收纳状态下;上平层5架设于下平层6上端;多个压力泵2并排设于上平层5的泵支撑杆9上;多个压力泵2通过多通管到与无负压罐1的输入端相连通;并排设置的压力泵2为并联的结构;压力泵2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用户供水管道相连通;并且多通管道4的中间段架设于管道支撑杆8上;面对压力需求较小的地方,操作人员将支架座3采用收纳的结构,在单层的支架座3上加设泵和管道,采用单级泵即可满足需求,并且收纳状态下的支架座3占地面积也相对较小。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支架座3为展开状态下,上平层5从下平层6表面滑出;上平层5和下平层6的泵支撑杆9上均并排设有多个压力泵2;设于下平层6的压力泵2的输入端通过多通管道4与无负压罐1相连通,并且多通管道4的中间段架设于下平层6的管道支撑杆8上;设于上平层5上的压力泵2的输入端通过输水管道10与下平层6上的压力泵2的输出端相连通,输水管道10的中间段架设于上平层上的管道支撑杆8上;上平层的压力泵2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用户供水管道相连通;面对压力需求较大的地方,操作人员将支架座3展开,在上平层5和下平层6上均搭设管道和泵;并且上平层5的泵和下平层6的泵相互串联,来增加供水压力,十分的便捷。上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技术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
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管路排布增设的无负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无负压罐、多个压力泵和支架座;/n多个所述压力泵架设于所述支架座上,多个所述压力泵的输入端通过多通管道与所述无负压罐相连接;/n所述压力泵的输出端通过多通管道与用户供水管道相连通;/n所述支架座包括上平层和下平层;所述下平层和所述上平层均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金属杆,两根所述金属杆之间均架设有一根管道支撑杆和一根泵支撑杆;/n所述上平层架设于所述下平层的上表面,所述下平层的金属杆上表面设有滑轨;所述上平层的金属杆一端的端头处设有第一滑轮,所述上平层的金属杆另一端的端头处设有第二滑轮;通过将所述第二滑轮架设于地面上,将所述第一滑轮设于所述滑轨内,实现所述上表面相对下表面的可抽拉式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管路排布增设的无负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无负压罐、多个压力泵和支架座;
多个所述压力泵架设于所述支架座上,多个所述压力泵的输入端通过多通管道与所述无负压罐相连接;
所述压力泵的输出端通过多通管道与用户供水管道相连通;
所述支架座包括上平层和下平层;所述下平层和所述上平层均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金属杆,两根所述金属杆之间均架设有一根管道支撑杆和一根泵支撑杆;
所述上平层架设于所述下平层的上表面,所述下平层的金属杆上表面设有滑轨;所述上平层的金属杆一端的端头处设有第一滑轮,所述上平层的金属杆另一端的端头处设有第二滑轮;通过将所述第二滑轮架设于地面上,将所述第一滑轮设于所述滑轨内,实现所述上表面相对下表面的可抽拉式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管路排布增设的无负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支撑杆的表面设有多个管道支撑凸起;所述凸起的表面呈弧面,与输水管道的弧面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管路排布增设的无负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支撑杆表面设有多个泵支撑底座;所述泵支撑底座上设有多个螺栓孔,所述压力泵的底座上设有多个与所述螺栓孔配合的螺纹孔;通过螺钉旋拧于所述螺栓孔和所述螺纹孔内,实现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宏斯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