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寿命双色双脉冲飞秒激光产生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0990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长寿命双色双脉冲飞秒激光产生装置及方法,该方法为:(1)、将非线性晶体KDP飞秒激光器产生的第一波长飞秒激光脉冲一部分能量转换成第二波长飞秒激光脉冲;(2)、将第一波长飞秒激光脉冲和第二波长飞秒激光脉冲分开传输;(3)、调整第一光路和第二光路的方向和长度,使得第一波长飞秒激光脉冲和第二波长飞秒激光脉冲最终完全同步,并合并为一路得到双色双脉冲飞秒激光;(4)、调整第一光路和第二光路相对长度,使得第一波长飞秒激光脉冲和第二波长飞秒激光脉冲之间形成一定的相对时间延迟,从而延长双色双脉冲飞秒激光的成丝长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双色双脉冲飞秒激光脉冲结合,可大幅延长飞秒激光成丝的长度,简单而且有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寿命双色双脉冲飞秒激光产生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长寿命双色双脉冲飞秒激光产生装置及方法,对飞秒激光远程大气成分监测、激光引导闪电打击等具有重大应用意义,属于强场激光物理

技术介绍
飞秒激光的出现推动了化学、物理、生物等各个学科领域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很多和飞秒激光技术有关的重要研究成果。然后,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认为由于衍射、群速度色散等原因的影响,飞秒激光脉冲在大气中是不能实现远距离传输的。但是随着飞秒激光试验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发现飞秒激光在大气中传输时,由于非线性光学效应的存在,激光脉冲会形成等离子体通道,并且等离子体通道的长度可以保持很长的距离,等离子体通道是一种光学细丝,光丝内部的光强可以高达1013-1014W/cm2的量级。这种成丝现象得到了非常大的关注,一方面由于从非线性光学、强激光物理科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另一方面研究人员不断发现了光丝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比如远程大气成分检测、引导雷电风暴打击等。不难看出,所有的应用方向都希望能利用飞秒激光脉冲在大气成丝的长距离传输这一特性,因此很多研究都集中于如何实现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长寿命双色双脉冲飞秒激光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将非线性晶体KDP飞秒激光器产生的第一波长飞秒激光脉冲一部分能量转换成第二波长飞秒激光脉冲;/n(2)、将第一波长飞秒激光脉冲和第二波长飞秒激光脉冲分开传输:,第一波长飞秒激光脉冲沿着第一光路、第一波长飞秒激光脉冲沿着第二光路进行传输;/n(3)、调整第一光路和第二光路的方向和长度,使得第一波长飞秒激光脉冲和第二波长飞秒激光脉冲最终完全同步,并合并为一路得到双色双脉冲飞秒激光;/n(4)、调整第一光路和第二光路相对长度,使得第一波长飞秒激光脉冲和第二波长飞秒激光脉冲之间形成一定的相对时间延迟,从而延长双色双脉冲飞秒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寿命双色双脉冲飞秒激光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非线性晶体KDP飞秒激光器产生的第一波长飞秒激光脉冲一部分能量转换成第二波长飞秒激光脉冲;
(2)、将第一波长飞秒激光脉冲和第二波长飞秒激光脉冲分开传输:,第一波长飞秒激光脉冲沿着第一光路、第一波长飞秒激光脉冲沿着第二光路进行传输;
(3)、调整第一光路和第二光路的方向和长度,使得第一波长飞秒激光脉冲和第二波长飞秒激光脉冲最终完全同步,并合并为一路得到双色双脉冲飞秒激光;
(4)、调整第一光路和第二光路相对长度,使得第一波长飞秒激光脉冲和第二波长飞秒激光脉冲之间形成一定的相对时间延迟,从而延长双色双脉冲飞秒激光的成丝长度。


2.一种长寿命双色双脉冲飞秒激光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飞秒激光器、非线性晶体KDP、第一透射反射镜M3、第一全反射镜M4、第二全反射镜M5、第三全反射镜M7、第四全反射镜M8、第五全反射镜M9、第六全反射镜M10、第二透射反射镜M6;
飞秒激光器产生的第一波长飞秒激光脉冲,沿着主光路经过非线性晶体KDP之后,一部分能量的激光脉冲转换为第二波长飞秒激光脉冲;
第一波长飞秒激光脉冲经透射反射镜M3透射之后,依次经过第三全反射镜M7、第五全反射镜M9、第六全反射镜M10、第四全反射镜M8反射之后到达第二透射反射镜M6,经过第二透射反射镜M6透射,回到主光路输出;
第二波长飞秒激光脉冲经透射反射镜M3反射之后,依次经过第一全反射镜M4、第二全反射镜M5反射之后到达第二透射反射镜M6,经过第二透射反射镜M6反射之后,与第一波长飞秒激光脉冲沿着主光路传输。
所述第二透射反射镜M6输出的第一波长飞秒激光脉冲与第二波长飞秒激光脉冲具有一定相对时间延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长寿命双色双脉冲飞秒激光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定的相对时间延迟为2~7ns。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长寿命双色双脉冲飞秒激光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线性晶体KDP、第一透射反射镜M3、第一全反射镜M4、第二全反射镜M5、第三全反射镜M7、第四全反射镜M8、第二透射反射镜M6的摆放位置和方向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勋李维徐绍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