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微动力污水净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0759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微动力污水净水器,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净水机构,所述外圈和内圈的底部均与底座的上表面相固接,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与挡板的两侧相卡接,所述内圈的偏上位置开设有第一走水排孔,所述内圈的偏下位置开设有第二走水排孔,三个所述挡板中的两个均开设有第三走水排孔。该智能微动力污水净水器,通过外圈、内圈、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一走水排孔、第二走水排孔、挡板和第三走水排孔的配合,为A2/O工艺提供工作环境,通过顶盖、曝气机组、曝气盘和气孔的配合,并结合生物填料实现A2/O工艺,从而实现正常的净水工作,采用A2/O工艺的净水方式使得整体机构外形更加规则,且相对传统净水装置的体积更小,极大的提高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微动力污水净水器
本技术涉及污水净水器
,具体为一种智能微动力污水净水器。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是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通常家用污水处理装置结构较为复杂,导致其整体形状不规则,使得用户在使用时会因为净水器不规则的外形产生极大的不便,从而使用户体验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微动力污水净水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通常家用污水处理装置结构较为复杂,导致其整体形状不规则,使得用户在使用时会因为净水器不规则的外形产生极大的不便,从而使用户体验降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微动力污水净水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净水机构;所述净水机构包括外圈、内圈、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一走水排孔、第二走水排孔、挡板和第三走水排孔;所述外圈的内部设有内圈,所述外圈和内圈的底部均与底座的上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微动力污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净水机构(2);/n所述净水机构(2)包括外圈(201)、内圈(202)、第一卡槽(203)、第二卡槽(204)、第一走水排孔(205)、第二走水排孔(206)、挡板(207)和第三走水排孔(208);/n所述外圈(201)的内部设有内圈(202),所述外圈(201)和内圈(202)的底部均与底座(1)的上表面相固接,所述外圈(201)的内壁均匀固接有三个第一卡槽(203),所述内圈(202)的外壁均匀固接有三个第二卡槽(204),三个所述第一卡槽(203)与三个第二卡槽(204)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卡槽(20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微动力污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净水机构(2);
所述净水机构(2)包括外圈(201)、内圈(202)、第一卡槽(203)、第二卡槽(204)、第一走水排孔(205)、第二走水排孔(206)、挡板(207)和第三走水排孔(208);
所述外圈(201)的内部设有内圈(202),所述外圈(201)和内圈(202)的底部均与底座(1)的上表面相固接,所述外圈(201)的内壁均匀固接有三个第一卡槽(203),所述内圈(202)的外壁均匀固接有三个第二卡槽(204),三个所述第一卡槽(203)与三个第二卡槽(204)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卡槽(203)与第二卡槽(204)与挡板(207)的两侧相卡接,所述内圈(202)的偏上位置开设有第一走水排孔(205),所述内圈(202)的偏下位置开设有第二走水排孔(206),三个所述挡板(207)中的两个均开设有第三走水排孔(2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微动力污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201)和内圈(202)的顶端与曝气机构(3)相固接;
所述曝气机构(3)包括顶盖(301)、曝气机组(302)、曝气盘(303)和气孔(304);
所述顶盖(3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安康博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