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裴乐庚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微藻培养的污水处理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0719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微藻培养的污水处理装置及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主体、进水装置、出水装置、曝气装置、搅拌装置和控制系统,在所述反应主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进水装置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出水装置连通,所述曝气装置和搅拌装置分别与所述反应主体连接以对反应主体中的污水进行曝气和搅拌,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进水装置、出水装置、曝气装置和搅拌装置连接以对所述进水装置、曝气装置、搅拌装置和出水装置进行周期定时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装置和系统能够实现活性污泥与藻类之间的共生和相互协同作用,对污水COD、氨氮、总氮与总磷的去除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微藻培养的污水处理装置及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微藻培养的污水处理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环境法对于污水的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格,但是由于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很快,处理能力有限,仍然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混合了天然有机物质、无机物质和大量人工合成化合物,其中无机物主要包括浓度较大的钠、钙、钾、镁盐以及氯、硫、磷盐、碳酸氢铵和重金属,在污水中3/4的有机物是以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氨基酸和挥发性酸的形式存在。现有的污水处理主要是降低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以及减少其中的致病菌含量,然而其并不能很好地解决生活污水对水资源污染这一问题。此外,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伴随着大量的能源消耗,然而污水中蕴含的化学能据估算是水处理能耗的9.3倍左右。因此,探寻新的处理与系统,回收污水中蕴含的巨大能源,成为了一个新的国际热点。SBR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SBR工艺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污水处理工艺,使用十分广泛,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水质好、耐冲击能力强、处理高浓度废水能力强等优点。然而,SBR的推广与应用仍面临着氮磷去除率低等技术瓶颈。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微藻培养的污水处理装置,该污水处理装置能够能够利用活性污泥与藻类之间的协同作用进行污水处理,COD、氨氮、总氮与总磷的去除效果好。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微藻培养的污水处理系统,既可以解决SBR在脱氮除磷方面的缺陷,同时还可以进一步降低能耗,并使污水中的资源得到同步回收利用。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微藻培养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主体、进水装置、出水装置、曝气装置、搅拌装置和控制系统,在所述反应主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进水装置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出水装置连通,所述曝气装置和搅拌装置分别与所述反应主体连接以对反应主体中的污水进行曝气和搅拌,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进水装置、出水装置、曝气装置和搅拌装置连接以对所述进水装置、曝气装置、搅拌装置和出水装置进行周期定时控制。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系统在每一周期依次控制进水装置定时开启和关闭、曝气装置和搅拌装置同时定时开启、曝气装置和搅拌装置同时定时关闭或先后定时关闭以及出水装置定时开启和关闭。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在每一周期依次控制进水装置定时开启20-40min后关闭、曝气装置和搅拌装置同时定时开启3.5-4.5h、曝气装置定时关闭、搅拌装置继续定时开启1.5-2.5h后关闭以及出水装置定时开启20-40min后关闭。进一步地,本实施新型的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框架,所述反应主体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内部,在所述框架上安装有两个以上照明装置。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系统在每一周期依次控制进水装置定时开启和关闭,曝气装置、搅拌装置和照明装置同时定时开启,曝气装置和照明装置同时定时关闭,搅拌装置定时关闭以及出水装置定时开启和关闭。进一步地,本实施新型的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反应主体连接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温度检测装置、pH值检测装置和溶氧检测装置中的至少一种。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微藻培养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上述污水处理装置和微藻培养装置,所述微藻培养装置的出口端与所述污水处理装置的反应主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微藻培养装置包括恒温光照培养装置,所述恒温光照培养装置具有搅拌部件。进一步地,本技术的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污泥处理装置,所述污泥处理装置的出口端与所述污水处理装置的反应主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污泥处理装置包括处理主体和营养补充装置,所述处理主体具有曝气部件,所述营养补充装置的出口端与所述处理主体连通。本技术的基于微藻培养的污水处理装置,通过控制系统分别对进水装置、曝气装置、搅拌装置和出水装置进行周期定时控制,从而能够实现良好的菌藻共生条件,该装置能够充分发挥活性污泥微生物与藻类之间的协同作用,增强污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同时利用微藻的同化作用使污水中的营养元素得到回收并被再次利用,有效提升了城市污水处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基于微藻培养的污水处理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基于微藻培养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基于微藻培养的污水处理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基于微藻培养的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反应主体;11:进水口;12:第一出水口;13:第二出水口;2:搅拌装置;3:控制系统;31:第一控制装置;32:第二控制装置;33:第三控制装置;34:第四控制装置;4:框架;5:照明装置;6:恒温光照培养装置;61:搅拌部件;7:处理主体;71:曝气部件;8:营养补充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坚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基于微藻培养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主体1、进水装置、出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微藻培养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主体、进水装置、出水装置、曝气装置、搅拌装置和控制系统,在所述反应主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进水装置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出水装置连通,所述曝气装置和搅拌装置分别与所述反应主体连接以对反应主体中的污水进行曝气和搅拌,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进水装置、出水装置、曝气装置和搅拌装置连接以对所述进水装置、曝气装置、搅拌装置和出水装置进行周期定时控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微藻培养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主体、进水装置、出水装置、曝气装置、搅拌装置和控制系统,在所述反应主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进水装置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出水装置连通,所述曝气装置和搅拌装置分别与所述反应主体连接以对反应主体中的污水进行曝气和搅拌,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进水装置、出水装置、曝气装置和搅拌装置连接以对所述进水装置、曝气装置、搅拌装置和出水装置进行周期定时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在每一周期依次控制进水装置定时开启和关闭、曝气装置和搅拌装置同时定时开启、曝气装置和搅拌装置同时定时关闭或先后定时关闭以及出水装置定时开启和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在每一周期依次控制进水装置定时开启20-40min后关闭、曝气装置和搅拌装置同时定时开启3.5-4.5h、曝气装置定时关闭、搅拌装置继续定时开启1.5-2.5h后关闭以及出水装置定时开启20-40min后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框架,所述反应主体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内部,在所述框架上安装有两个以上照明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乐庚杜远达孔强邹艳玲
申请(专利权)人:裴乐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