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运动步数的旅游路线规划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0659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运动步数的旅游路线规划方法及系统,涉及路线规划技术领域,解决了游玩路线规划不合理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通过获取一个周期内用户每天的运动步数,根据运动步数得到用户的运动指数,再结合预先设置的规划条件,将运动指数与规划条件、景点之间的步数进行路线规划。该方法及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运动指数智能地向用户规划旅游线路,合理规划游玩路线,提升了游玩体验,同时也提高了用户生活的方便性、舒适性和趣味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运动步数的旅游路线规划方法及系统
本公开涉及路线规划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运动步数的旅游路线规划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旅游度假是很平常事情,不仅可以了解当地的人文情怀,还能放松心情。目前到各景区或景点游玩时,虽然有一些景区小交通的存在,但大多数游客主要还是依靠步行的方式,如何规划一条适合自己的旅游线路,成了大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由于用户平时的运动量相对固定,但出去游玩时,由于不同景点之间的距离很难准确估算,导致游玩路线规划不当,使得在游玩的过程中运动量加大,从而常感觉到游玩疲累,影响游玩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运动步数的旅游路线规划方法及系统,其技术目的是合理规划游玩路线,提升游玩体验。本公开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基于运动步数的旅游路线规划方法,包括:获取一个周期内用户每天的运动步数,根据所述运动步数得到用户的运动指数;设置规划条件;将所述运动指数与所述规划条件、景点之间的步数Bn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根据所述比对结果进行路线规划;其中,所述运动指数V=(T-Tn-Tm)/N-2,V表示所述运动指数,Tn为用户在一个周期内运动步数的最小值,Tm为用户在一个周期内运动步数的最大值,N表示一个周期的天数,T为用户在一个周期内运动步数的总和。进一步地,所述规划条件包括:第一规划条件,一个周期内运动步数的最大值Tm;第二规划条件,愿意接受景区提供的小交通服务;第三规划条件,不愿意接受景区提供的小交通服务。进一步地,所述运动指数与规划条件的比对包括:若所述运动指数V大于所述第一规划条件,则提醒重新设置所述第一规划条件;若所述运动指数V小于等于所述第一规划条件,进行路线规划。进一步地,所述路线规划包括:当Bn小于等于V时,将景点Ji与景点Jj加入路线规划中;当Bn大于V时,查询景点Ji与景点Jj之间是否有小交通,若没有小交通且Bn小于等于所述第一规划条件时,将景点Ji与景点Jj加入路线规划中;若有小交通且符合所述第二规划条件时,将景点Ji与景点Jj加入路线规划中;若有小交通且符合所述第三规划条件时,景点Ji与景点Jj则不加入路线规划。其中,Bn表示景点Ji与景点Jj之间的步数,i,j表示景点的编号,都为正整数。一种基于运动步数的旅游路线规划系统,包括:获取单元,获取一个周期内用户每天的运动步数,根据所述运动步数得到用户的运动指数;设置单元,设置规划条件;比对单元,将所述运动指数与所述规划条件、景点之间的步数Bn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规划单元,根据所述比对结果进行路线规划;其中,所述运动指数V=(T-Tn-Tm)/N-2,V表示所述运动指数,Tn为用户在一个周期内运动步数的最小值,Tm为用户在一个周期内运动步数的最大值,N表示一个周期的天数,T为用户在一个周期内运动步数的总和。进一步地,所述设置单元包括:第一设置模块,设置第一规划条件,所述第一规划条件包括:一个周期内运动步数的最大值Tm;第二设置模块,设置第二规划条件,所述第二规划条件包括:愿意接受景区提供的小交通服务;第三设置模块,设置第三规划条件,所述第三规划条件包括:不愿意接受景区提供的小交通服务。进一步地,所述运动指数与规划条件的比对包括:若所述运动指数V大于所述第一规划条件,则提醒重新设置所述第一规划条件;若所述运动指数V小于等于所述第一规划条件,进行路线规划。进一步地,所述规划单元包括:第一规划模块,当Bn小于等于V时,将景点Ji与景点Jj加入路线规划中;第二规划模块,当Bn大于V时,查询景点Ji与景点Jj之间是否有小交通,若没有小交通且Bn小于等于所述第一规划条件时,将景点Ji与景点Jj加入路线规划中;若有小交通且符合所述第二规划条件时,将景点Ji与景点Jj加入路线规划中;若有小交通且符合所述第三规划条件时,景点Ji与景点Jj则不加入路线规划。其中,Bn表示景点Ji与景点Jj之间的步数,i,j表示景点的编号,都为正整数。本公开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公开所述的基于运动步数的旅游路线规划方法及系统,通过获取一个周期内用户每天的运动步数,根据运动步数得到用户的运动指数,再结合预先设置的规划条件,将运动指数与规划条件、景点之间的步数进行路线规划。该方法及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运动指数智能地向用户规划旅游线路,合理规划游玩路线,提升了游玩体验,同时也提高了用户生活的方便性、舒适性和趣味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公开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公开系统示意图;图3为路线规划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地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仅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图1为本公开流程图,如图1所示,获取一个周期内用户每天的运动步数,根据运动步数得到用户的运动指数;设置规划条件后,将运动指数与规划条件、景点之间的步数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最后根据比对结果进行路线规划。其中,运动指数V=(T-Tn-Tm)/N-2,V表示运动指数,Tn为用户在一个周期内运动步数的最小值,Tm为用户在一个周期内运动步数的最大值,N表示一个周期的天数,T为用户在一个周期内运动步数的总和。一般地,一个周期的时间长短可以自由设置,为了规划更合适的游玩路线,周期的时间不建议设置的太短,若周期较短且存在周期中有一天的运动步数特别多或特别少的情况时,得到的运动指数就不够客观,因此一般将一个周期的时间至少设置为1个月。规划条件又包括第一规划条件、第二规划条件和第三规划条件,第一规划条件为一个周期内运动步数的最大值Tm,第二规划条件为愿意接受景区提供的小交通服务,第三规划条件为不愿意接受景区提供的小交通服务。图2为本公开系统示意图,该系统包括获取单元、设置单元、比对单元和规划单元,设置单元又包括第一设置模块、第二设置模块和第三设置模块,规划单元又包括第一规划模块和第二规划模块,各模块的功能参见本公开所述的方法,不再赘述。图3为路线规划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首先将运动指数与规划条件的进行比对:若运动指数V大于第一规划条件,则提醒重新设置第一规划条件;若运动指数V小于等于第一规划条件,开始进行路线规划。具体的路线规划包括:当Bn小于等于V时,将景点Ji与景点Jj加入路线规划中;当Bn大于V时,查询景点Ji与景点Jj之间是否有小交通,若没有小交通且Bn小于等于第一规划条件时,将景点Ji与景点Jj加入路线规划中;若有小交通且符合第二规划条件时,将景点Ji与景点Jj加入路线规划中;若有小交通且符合第三规划条件时,景点Ji与景点Jj则不加入路线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运动步数的旅游路线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获取一个周期内用户每天的运动步数,根据所述运动步数得到用户的运动指数;/n设置规划条件;/n将所述运动指数与所述规划条件、景点之间的步数B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运动步数的旅游路线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一个周期内用户每天的运动步数,根据所述运动步数得到用户的运动指数;
设置规划条件;
将所述运动指数与所述规划条件、景点之间的步数Bn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
根据所述比对结果进行路线规划;
其中,所述运动指数V=(T-Tn-Tm)/N-2,V表示所述运动指数,Tn为用户在一个周期内运动步数的最小值,Tm为用户在一个周期内运动步数的最大值,N表示一个周期的天数,T为用户在一个周期内运动步数的总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运动步数的旅游路线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划条件包括:
第一规划条件,一个周期内运动步数的最大值Tm;
第二规划条件,愿意接受景区提供的小交通服务;
第三规划条件,不愿意接受景区提供的小交通服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运动步数的旅游路线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指数与规划条件的比对包括:
若所述运动指数V大于所述第一规划条件,则提醒重新设置所述第一规划条件;
若所述运动指数V小于等于所述第一规划条件,进行路线规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运动步数的旅游路线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线规划包括:
当Bn小于等于V时,将景点Ji与景点Jj加入路线规划中;
当Bn大于V时,查询景点Ji与景点Jj之间是否有小交通,若没有小交通且Bn小于等于所述第一规划条件时,将景点Ji与景点Jj加入路线规划中;若有小交通且符合所述第二规划条件时,将景点Ji与景点Jj加入路线规划中;若有小交通且符合所述第三规划条件时,景点Ji与景点Jj则不加入路线规划。
其中,Bn表示景点Ji与景点Jj之间的步数,i,j表示景点的编号,都为正整数。


5.一种基于运动步数的旅游路线规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获取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晓梅陈勇良
申请(专利权)人:马上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