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轿厢厢门的驱动结构
本技术属于电梯构件
,具体涉及一种电梯轿厢厢门的驱动结构。
技术介绍
前述的电梯轿厢厢门习惯称为“电梯门”,其开启或关闭是由驱动结构以及相关的传动连接部件来实现的,驱动结构也称开门机构。电梯门的开门形式有中分、旁开以及折中分等等,在技术上要求井道空间除了轿厢外,还需留出足够的开门空间。例如两扇中分门(两扇电梯门从中间向两侧开启的门)的宽度各为800mm,那么井道空间至少为1650mm。这对于有些紧凑的井道环境而言,一方面是难以甚至根本无法满足技术要求的,另一方面也对电梯井道的空间利用率造成一定的制约,特别是对于家用电梯,如果将井道的宽度满足前述足够的开门空间要求,那么毫无疑问会增加占用建筑物室内空间,并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观瞻。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与电梯轿厢厢门的驱动结构相关的技术信息,如CN101795955A(用于驱动电梯门的装置)、CN101670970A(一种轿厢门装置)和CN108689285A(直线电机驱动的电梯开门机),等等。并非限于例举的前述专利均为上面提及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轿厢厢门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左厢门启闭致动机构(1)、一右厢门启闭致动机构(2)、一厢门上导滑机构(3)和一厢门下导滑机构(4),左厢门启闭致动机构(1)设置在电梯轿厢(5)的内部上方的左侧,右厢门启闭致动机构(2)设置在电梯轿厢(5)的内部上方的右侧并且与左厢门启闭致动机构(1)对应,厢门上导滑机构(3)设置在电梯轿厢(5)的内部上方的前侧并且对应于左厢门启闭致动机构(1)与右厢门启闭致动机构(2)的前端之间,厢门下导滑机构(4)在对应于厢门上导滑机构(3)的下方的位于设置在电梯轿厢(5)的内部的下方前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轿厢厢门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左厢门启闭致动机构(1)、一右厢门启闭致动机构(2)、一厢门上导滑机构(3)和一厢门下导滑机构(4),左厢门启闭致动机构(1)设置在电梯轿厢(5)的内部上方的左侧,右厢门启闭致动机构(2)设置在电梯轿厢(5)的内部上方的右侧并且与左厢门启闭致动机构(1)对应,厢门上导滑机构(3)设置在电梯轿厢(5)的内部上方的前侧并且对应于左厢门启闭致动机构(1)与右厢门启闭致动机构(2)的前端之间,厢门下导滑机构(4)在对应于厢门上导滑机构(3)的下方的位于设置在电梯轿厢(5)的内部的下方前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厢门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梯轿厢(5)的内部上方固定有一上隔腔板(51),该上隔腔板(51)与电梯轿厢(5)的轿厢顶板(5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上隔腔(53),在电梯轿厢(5)的内部下方固定有一下隔腔板(54),该下隔腔板(54)与电梯轿厢(5)的轿厢底板(55)之间的空间构成为下隔腔(56);在上隔腔板(51)的左侧并且在对应于左厢门启闭致动机构(1)的位置开设有一左轿厢门上门轴左纵向让位槽(511),而在对应于所述右厢门启闭致动机构(2)的位置开设有一右轿厢门上门轴右纵向让位槽(512),以及在对应于所述厢门上导滑机构(3)的位置开设有一厢门上门轴横向让位槽(513),该厢门上门轴横向让位槽(513)的左端与左轿厢门上门轴左纵向让位槽(511)的前端相通,而右端与右轿厢门上门轴右纵向让位槽(512)的前端相通;在所述下隔腔板(54)的左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左轿厢门上门轴左纵向让位槽(511)的位置开设有一左轿厢门下门轴左纵向让位槽(541),而在对应于所述右轿厢门上门轴右纵向让位槽(512)的位置开设一右轿厢门下门轴右纵向让位槽(542),以及在对应于所述厢门上门轴横向让位槽(513)的左端的位置开设有一左轿厢门下门轴横向让位槽(543),而在对应于厢门上门轴横向让位槽(513)的右端的位置开设有一右轿厢门下门轴横向让位槽(544),左轿厢门下门轴横向让位槽(543)与所述左轿厢门下门轴左纵向让位槽(541)相通,右轿厢门下门轴横向让位槽(544)与所述右轿厢门下门轴右纵向让位槽(542)相通,电梯轿厢(5)的左轿厢门(57)的顶部在对应于左轿厢门上门轴左纵向让位槽(511)的位置探入所述上隔腔(53)与所述左厢门启闭致动机构(1)连接,并且还与所述厢门上导滑机构(3)连接,而左轿厢门(57)的底部在对应于所述左轿厢门下门轴左纵向让位槽(541)以及左轿厢门下门轴横向让位槽(543)的位置探入所述下隔腔(56)内与所述厢门下导滑机构(4)构成滚动副,电梯轿厢(5)的右轿厢门(58)的顶部在对应于所述右轿厢门上门轴右纵向让位槽(512)以及所述厢门上门轴横向让位槽(513)的位置探入所述上隔腔(53)内与所述右厢门启闭致动机构(2)以及所述厢门上导滑机构(3)连接,而右轿厢门(58)的底部在对应于所述右轿厢门下门轴右纵向让位槽(542)以及右轿厢门下门轴横向让位槽(544)的位置探入所述下隔腔(56)内与所述厢门下导滑机构(4)构成滚动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厢门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厢门启闭致动机构(1)的结构与所述右厢门启闭致动机构(2)相同,该右厢门启闭致动机构(2)包括右导轨固定板(21)、右导轨(22)、右驱动连接板(23)、右驱动滑块(24)、右驱动电机(25)、右驱动主动轮(26)、右驱动从动轮(27)、右轿厢门上门轴连接座(28)和右驱动传动带(29),右导轨固定板(21)设置在所述上隔腔(53)的右侧并且与所述轿厢顶板(52)固定,右导轨(22)与右导轨固定板(21)朝向左的一侧固定,并且该右导轨(22)对应于所述右轿厢门上门轴右纵向让位槽(512)的上方,右驱动滑块(24)与右驱动连接板(23)的前端右侧固定并且与右导轨(22)滑动配合,右驱动连接板(23)的后端通过传动带连接块(231)与右驱动传动带(29)固定,右驱动电机(25)以卧置状态与右驱动电机座(251)固定,并且在右驱动电机(25)的右驱动电机轴伸展到右驱动电机座(251)的右侧,而该右驱动电机座(251)与所述右导轨固定板(21)的前端上部固定,右驱动主动轮(26)固定在所述的右驱动电机轴上,右驱动从动轮(27)转动地设置在右驱动从动轮座(271)上,而该右驱动从动轮座(271)在对应于所述右驱动电机座(251)的位置与所述右导轨固定板(21)的后端上部固定,右轿厢门上门轴连接座(28)在对应于右驱动连接板(23)的前端下方的位置与右驱动连接板(23)固定,右驱动传动带(29)的一端套置在右驱动主动轮(26)上,另一端套置在右驱动从动轮(27)上;所述左轿厢门上门轴左纵向让位槽(511)以及右轿厢门上门轴右纵向让位槽(512)与所述厢门上门轴横向让位槽(513)之间各构成有一让位槽夹角(α),该让位槽夹角(α)的度数为95-105°,在所述左轿厢门下门轴左纵向让位槽(541)与所述左轿厢门下门轴横向让位槽(543)之间以及在所述右轿厢门下门轴右纵向让位槽(542)与所述右轿厢门下门轴横向让位槽(544)之间各构成有一与所述让位槽夹角(α)的度数相同的夹角;所述左轿厢门(57)的结构与所述右轿厢门(58)相同,在该右轿厢门(58)的顶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右轿厢门上门轴连接座(28)的位置固定有一右轿厢门第一连接轴Ⅰ(581),而在对应于所述厢门导滑机构(3)的位置固定有一右轿厢门第二连接轴Ⅱ(582),右轿厢门第一连接轴Ⅰ(581)与所述右轿厢门上门轴连接座(28)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平,张维皓,张逢博,朱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莱茵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