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量测控分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0103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流量测控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流量测控分析系统,包括第一气路,所述第一气路两端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之间先后设置有减压阀J1、调节阀S1和压力表P2;以及第二气路,所述第二气路两端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第二出气口之间先后设置有调节阀S2和压力表P3;以及机壳,第一气路和第二气路密封设置在所述机壳内,机壳的一表面形成用于控制调节的操作面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安全实用、便于操作、通用化高的流量测控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量测控分析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流量测控
,具体涉及一种流量测控分析系统。
技术介绍
装置进行流量测试、露点测试及管路吹除是设备准备运行至关重要的测试过程。现有技术的通用测试设备在设计定型时缺少流量测试项,没有专用氮气管路吹除调压阀和压力表,吹除和供气阀门共用,压力表量程范围大,调节旋钮不能精确调控所需较小气体压力;存在容易出现输出压力超差,造成接头线缆剧烈甩动打伤人员、损坏设备及装置漏气等安全隐患,难以满足现代设备保障的实际要求。为了实现大通用测试设备对流量测试、露点测试及管路吹除的要求,亟需研究设计一种安全实用、便于操作、通用化高的流量测控装置,这对于提升设备保障能力,提高测试设备的使用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流量测控分析系统,旨在提供一种安全实用、便于操作、通用化高的流量测控装置。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流量测控分析系统,包括第一气路,所述第一气路两端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之间先后设置有减压阀J1、调节阀S1和压力表P2;以及第二气路,所述第二气路两端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第二出气口之间先后设置有调节阀S2和压力表P3;以及机壳,第一气路和第二气路密封设置在所述机壳内,机壳的一表面形成用于控制调节的操作面板。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为同一进气阀口,第一气路、第二气路分别通过切换阀T1与所述进气阀口连通,进气阀口与切换阀T1之间设有用于显示输入气源压力的压力表P1。更进一步地,所述进气阀口处在压力表P1的前侧设置有截止阀F1,所述第二气路在所述切换阀T1与调节阀S2之间设置有截止阀F2。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气路在调节阀S2和压力表P3之间连通有支路,所述支路的外端设置有放空阀F3。更进一步地,所述机壳包括设有容置腔的底壳,所述底壳的上侧密封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底壳与盖板采用钢板喷塑工艺制作,所述盖板表面为所述操作面板。更进一步地,所述盖板靠近下侧开设有与进气阀口、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对应的气孔,所述气孔处固定连接有快速接头,压力表P1、压力表P2和压力表P3分别固定在盖板上。更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供第一气路、第二气路的各个阀体的操作柄穿出。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流量测控分析系统,与现有公知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设计的流量测量控制系统放置在被测系统的前段密封连接后测试后级测量设备的泄露的微流量,接入系统后采用该设备整体测试不用增加其他辅助测量设备。通过独立的小压力的第一气路和大压力的第二气路的设计;利用第一气路减压阀J1、调节阀S1调节达到合适的露点测试流量,后接露点仪流量可实现露点监测调控;通过第二气路的调节阀S2调节小流量氮气对某通用检测设备致冷管路进行清洁吹除;并通过观察精密压力表P3压力显示,计算起始压力和当前压力两者压力差,对设备装置进行高压下微流量测量;涵盖管道的干燥吹扫,气源微量水分的测量等功能综合测试。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通用测试设备设计定型时缺少流量测试项的问题,同时也可解决管路吹除、露点测试对气体压力精确调控的问题。利用功能选择控制开关,不仅可以完成对气源流量测试,而且可以对气体压力精确调控以完成管路吹除和露点测试,预计整个测试过程可由一人完成,节省了人力,提高了设备的测试精度,最大限度的消除了安全隐患,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气路及第二气路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机壳的控制面板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机壳的盖板开孔示意图;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第一气路;2-第二气路;3-进气阀口;4-机壳;5-快速接头;11-第一出气口;21-第二出气口;41-底壳;42-盖板;43-气孔;44-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一种流量测控分析系统,参照图1,包括第一气路1,第一气路1两端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11,第一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11之间先后设置有减压阀J1、调节阀S1和压力表P2;以及第二气路2,第二气路2两端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21,第二进气口与第二出气口21之间先后设置有调节阀S2和压力表P3;以及机壳4,第一气路1和第二气路2密封设置在机壳4内,机壳4的一表面形成用于控制调节的操作面板。本流量测控分析系统使用需要具备条件是有较高纯度的氮气,氮气的含水量要达到气源的露点值小于-60度,设备是测量设备后面连接设备的微流量所以需要连接后级设备。其中,本实施中优选地第一进气口与第二进气口为同一进气阀口3,第一气路1、第二气路2分别通过切换阀T1与进气阀口3连通,进气阀口3与切换阀T1之间设有用于显示输入气源压力的压力表P1。将第一气路1和第二气路2采用共有的进气口,使用时,通过金属软管接通气源,简化操作。通过切换阀T1的的电动切换选择第一气路1或第二气路2。参照图1,进气阀口3处在压力表P1的前侧设置有截止阀F1,第二气路2在切换阀T1与调节阀S2之间设置有截止阀F2。截止阀F1用于控制氮气经进气阀口3进入,气源压力表P1显示输入气源压力在15~23MPa之间。截止阀F2用于实现第二气路2的手动调控开关,在第二气路2截止阀F2关闭的状态下,截止阀F1可以作为第一气路1的手动调控开关。其中,在第二气路2在调节阀S2和压力表P3之间连通有支路,支路的外端设置有放空阀F3,放空阀F3用于将气路内的带有压力的气体,在非工作的时候或者紧急状态通过它排放掉,避免发生安全隐患。参照图2-3,机壳4包括设有容置腔的底壳41,底壳41的上侧密封固定连接有盖板42,底壳41与盖板42采用钢板喷塑工艺制作,盖板42表面为操作面板。底壳41和盖板42之间通过螺钉固定相接,拆卸维护方便;接口处固定有密封圈,防止装置漏气保证测试过程安全有效。本实施中通过在盖板42靠近下侧开设有与进气阀口3、第一出气口11和第二出气口21对应的气孔43,气孔43处固定连接有快速接头5,压力表P1、压力表P2和压力表P3分别固定在盖板42上。快速接头5方便本系统在使用时方便与气源、露点仪和致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量测控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气路,所述第一气路两端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之间先后设置有减压阀J1、调节阀S1和压力表P2;/n第二气路,所述第二气路两端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第二出气口之间先后设置有调节阀S2和压力表P3;/n机壳,第一气路和第二气路密封设置在所述机壳内,机壳的一表面形成用于控制调节的操作面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量测控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气路,所述第一气路两端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之间先后设置有减压阀J1、调节阀S1和压力表P2;
第二气路,所述第二气路两端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第二出气口之间先后设置有调节阀S2和压力表P3;
机壳,第一气路和第二气路密封设置在所述机壳内,机壳的一表面形成用于控制调节的操作面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量测控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为同一进气阀口,第一气路、第二气路分别通过切换阀T1与所述进气阀口连通,进气阀口与切换阀T1之间设有用于显示输入气源压力的压力表P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流量测控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阀口处在压力表P1的前侧设置有截止阀F1,所述第二气路在所述切换阀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义民梁超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科鹏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