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填制备站和具有该充填制备站的矿山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9864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填制备站和具有该充填制备站的矿山系统。所述充填制备站包括:第一和第二物料仓;第一输送硐室和第一输送装置,第一输送装置设在第一输送硐室内,第一输送装置的受料端与第一物料仓配合;第二输送硐室和第二输送装置,第二输送装置设在第二输送硐室内,第二输送装置的受料端与第二物料仓配合;搅拌硐室和搅拌装置,搅拌硐室位于第一和第二输送硐室的下方,搅拌装置设在搅拌硐室内,搅拌装置的进料口与第一和第二输送装置的出料端配合;和第一输送管,第一输送管的第一端与搅拌装置的出料口相连且第二端延伸至矿山的填充区域。该充填制备站具有占用工业场地小、环境友好、稳定性高、安全性好、经济性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填制备站和具有该充填制备站的矿山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矿山领域,具体地,涉及充填制备站和具有该充填制备站的矿山系统。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的充填制备站都是建设在矿山的地表的工业场地内,并要求工业场地具有足够大的面积。随着矿山工程的不断发展,开采条件越来越难,有些矿山的工业场地比较紧张,有些矿山的环保要求比较高,导致无法在矿山的地表的工业场地内设置充填制备站。这样充填膏体需要通过管路远距离输送到充填区域内,既不经济也不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充填制备站和具有该充填制备站的矿山系统。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填制备站包括:第一物料仓和第二物料仓;第一输送硐室和第一输送装置,所述第一输送装置设在所述第一输送硐室内,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的受料端与所述第一物料仓的出料口配合;第二输送硐室和第二输送装置,所述第二输送装置设在所述第二输送硐室内,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的受料端与所述第二物料仓的出料口配合;搅拌硐室和搅拌装置,所述搅拌硐室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硐室和所述第二输送硐室中的每一者的下方,所述搅拌装置设在所述搅拌硐室内,所述搅拌装置的进料口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的出料端和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的出料端中的每一者配合;和第一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搅拌装置的出料口相连,所述第一输送管的第二端能够延伸至矿山的填充区域。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填制备站具有占用工业场地小、环境友好、稳定性高、安全性好、经济性好的优点。r>可选地,所述第一物料仓为卧式料仓,所述第二物料仓为立式料仓,所述第一物料仓和所述第二物料仓中的每一者设在地下,所述第一输送硐室位于所述第一物料仓的下方,所述第二输送硐室位于所述第二物料仓的下方。可选地,所述第一输送装置为定量给料机,所述第二输送装置为螺旋给料机。可选地,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的长度大于等于预设值。可选地,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第一螺旋搅拌机和第二螺旋搅拌机,所述第一螺旋搅拌机的进料口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的出料端和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的出料端中的每一者配合,所述第一螺旋搅拌机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二螺旋搅拌机的进料口相连,所述第二螺旋搅拌机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一输送管的第一端相连。可选地,所述充填制备站进一步包括:填充硐室,所述填充硐室位于所述搅拌硐室的下方,所述填充硐室具有事故池;和第二输送管,所述第二输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搅拌装置的出料口相连,所述第二输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事故池相连。可选地,所述充填制备站进一步包括填充泵,所述填充泵位于所述填充硐室内,所述填充泵设在所述第一输送管上。可选地,所述搅拌硐室与所述第一输送硐室、所述第二输送硐室和所述填充硐室中的每一者连通。可选地,所述充填制备站进一步包括:第一高压水管,所述第一高压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搅拌装置的进料口相连;添加水管,所述添加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搅拌装置的进料口相连;第二高压水管,所述第二高压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输送管相连,所述第二高压水管的出水端位于所述填充泵的上游;和第三高压水管,所述第三高压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输送管相连,所述第三高压水管的出水端位于所述填充泵的下游。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矿山系统包括:矿山,所述矿山具有通风通道、逃生通道和设备运输层;和充填制备站,所述充填制备站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填制备站,所述充填制备站邻近所述通风通道和所述逃生通道,所述充填制备站的搅拌硐室邻近所述设备运输层。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填制备站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填制备站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填制备站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填制备站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填制备站100。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填制备站100包括第一物料仓11、第二物料仓12、第一输送硐室21、第一输送装置31、第二输送硐室22、第二输送装置32、搅拌硐室23、搅拌装置33和第一输送管41。第一输送装置31设在第一输送硐室21内,第一输送装置31的受料端与第一物料仓11的出料口配合,以便第一输送装置31能够输送第一物料仓11内的物料。第二输送装置32设在第二输送硐室22内,第二输送装置32的受料端与第二物料仓12的出料口配合,以便第二输送装置32能够输送第二物料仓12内的物料。搅拌硐室23位于第一输送硐室21和第二输送硐室22中的每一者的下方,搅拌装置33设在搅拌硐室23内。搅拌装置33的进料口与第一输送装置31的出料端和第二输送装置32的出料端中的每一者配合,以便对第一输送装置31和第二输送装置32输送来的物料进行搅拌。第一输送管41的第一端与搅拌装置33的出料口相连,第一输送管41的第二端能够延伸至填充区域。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填制备站100通过设置第一输送硐室21、第二输送硐室22和搅拌硐室23,从而可以将充填制备站100的主体部分设在地下。由此不仅可以节约矿山的地表的工业场地,而且可以使充填制备站100能够满足更高的环保要求,进而可以使充填制备站100设置在靠近矿山的填充区域的位置,以便减小第一输送管41的长度、提高充填制备站100的经济性。而且,通过使搅拌硐室23位于第一输送硐室21和第二输送硐室22的下方,从而可以极大地减小地下的开挖空间。由此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充填制备站100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且可以降低搅拌硐室23、第一输送硐室21和第二输送装置32的支护难度。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填制备站100具有占用工业场地小、环境友好、稳定性高、安全性好、经济性好等优点。如图1-图4所示,充填制备站100包括第一物料仓11、第二物料仓12、第一输送硐室21、第一输送装置31、第二输送硐室22、第二输送装置32、搅拌硐室23、搅拌装置33和第一输送管41。充填制备站100可以邻近矿山系统的通风通道和逃生通道。由此可以使充填制备站100的通风通道和逃生通道与矿山的通风通道和逃生通道较好的融合,从而可以降低充填制备站100的通风通道和逃生通道的施工量,以便降低充填制备站100的建设成本。第一物料仓11为卧式料仓,第一物料仓11内可以容纳干砂和尾砂。第二物料仓12为立式料仓,第二物料仓12内可以容纳水泥。第一物料仓11和第二物料仓12中的每一者设在地下。通过将第一物料仓11和第二物料仓12中的每一者设在地下,从而不仅可以进一步减小充填制备站100占用的工业场地的面积,以便进一步节约矿山的地表的工业场地,而且可以使充填制备站100能够满足更高的环保要求。通过使第一物料仓11为卧式料仓,从而可以减少第一物料仓11的数量。也就是说,如果第一物料仓11为立式料仓,则需要设置两个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填制备站,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物料仓和第二物料仓;/n第一输送硐室和第一输送装置,所述第一输送装置设在所述第一输送硐室内,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的受料端与所述第一物料仓的出料口配合;/n第二输送硐室和第二输送装置,所述第二输送装置设在所述第二输送硐室内,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的受料端与所述第二物料仓的出料口配合;/n搅拌硐室和搅拌装置,所述搅拌硐室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硐室和所述第二输送硐室中的每一者的下方,所述搅拌装置设在所述搅拌硐室内,所述搅拌装置的进料口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的出料端和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的出料端中的每一者配合;和/n第一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搅拌装置的出料口相连,所述第一输送管的第二端能够延伸至矿山的填充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填制备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物料仓和第二物料仓;
第一输送硐室和第一输送装置,所述第一输送装置设在所述第一输送硐室内,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的受料端与所述第一物料仓的出料口配合;
第二输送硐室和第二输送装置,所述第二输送装置设在所述第二输送硐室内,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的受料端与所述第二物料仓的出料口配合;
搅拌硐室和搅拌装置,所述搅拌硐室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硐室和所述第二输送硐室中的每一者的下方,所述搅拌装置设在所述搅拌硐室内,所述搅拌装置的进料口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的出料端和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的出料端中的每一者配合;和
第一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搅拌装置的出料口相连,所述第一输送管的第二端能够延伸至矿山的填充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填制备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料仓为卧式料仓,所述第二物料仓为立式料仓,所述第一物料仓和所述第二物料仓中的每一者设在地下,所述第一输送硐室位于所述第一物料仓的下方,所述第二输送硐室位于所述第二物料仓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填制备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为定量给料机,所述第二输送装置为螺旋给料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填制备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的长度大于等于预设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填制备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第一螺旋搅拌机和第二螺旋搅拌机,所述第一螺旋搅拌机的进料口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的出料端和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的出料端中的每一者配合,所述第一螺旋搅拌机的出料口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过曾明刘育明朱维根葛启发王宏勋安建英徐长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