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门限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819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尾门限位机构,包括第一安装结构和第二安装结构,第一安装结构具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具有呈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且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呈活动设置,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连接的调节组件;第二安装结构包括与所述导向槽相配合的定位块;其中,当所述定位块伸入至所述导向槽内时,所述调节组件用以调节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活动,以使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定位块限位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汽车尾门的自适应能力更好,可显著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尾门限位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尾门限位机构。
技术介绍
由于车辆尾门尺寸较大,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辆尾门很容易发生扭转和抖动,尤其在颠簸路面车辆尾门扭转和抖动尤为明显,严重影响尾门零件使用寿命及车辆乘坐舒适性。在传统的设计方案中,在尾门设计时,会在尾门左右下部两侧各设计楔形限位块来限制车辆行驶过程中尾门的扭转与抖动。楔形限位块通常由装配在尾门侧的楔形限位块与装配在车身侧的楔形限位块配合构成限位机构,此种限位块要求车身及尾门制造装配精度较高,因此尾门装配调整过程中会出现由于制造装配偏差导致尾门侧的楔形限位块与装配在车身侧的楔形限位块出现过配合或限位面不贴合问题,从而导致尾门关门力阻力大或起不到限位作用。另外,楔形限位块安装调整不便,增加尾门安装调整工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尾门限位机构,旨在解决传统的尾门限位机构不易调整,自适应能力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汽车尾门限位机构,包括:第一安装结构,具有导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尾门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安装结构,具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具有呈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且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呈活动设置,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均相连接的调节组件;以及,/n第二安装结构,包括与所述导向槽相配合的定位块;/n其中,当所述定位块伸入至所述导向槽内时,所述调节组件用以调节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活动,以使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定位块限位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尾门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安装结构,具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具有呈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且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呈活动设置,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均相连接的调节组件;以及,
第二安装结构,包括与所述导向槽相配合的定位块;
其中,当所述定位块伸入至所述导向槽内时,所述调节组件用以调节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活动,以使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定位块限位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门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包括:
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具有第一安装面;以及,
两个夹持件,活动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面上、且具有沿所述第一安装面的横向的活动行程,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以形成于两个所述夹持件呈相对的两侧壁上,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及所述第一安装面以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导向槽;
所述调节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面上、且与两个所述夹持件相连接,所述调节组件用以调节两个所述夹持件沿所述第一安装面的横向移动,以夹持固定伸入至所述导向槽内的所述定位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尾门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夹持件均设置为楔形块,两个所述楔形块的楔形面呈相对设置,两个所述楔形面和所述第一安装面以分别形成所述导向槽的三个侧面,两个所述楔形面之间的距离自所述导向槽的槽底向槽口方向呈渐扩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尾门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两个调节板,转动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面上,两个所述调节板的第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楔形块呈一一对应设置、且均位于所述定位块靠近槽底的一侧,两个所述调节板的第二端呈相对间隔设置;
所述定位块包括定位块本体、以及凸设于所述定位块本体朝向所述导向槽的一侧的第一凸起,当所述第一凸起伸入至所述导向槽内时,所述第一凸起抵顶两个所述调节板的第二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先志侯辉吴旭东李永王艳林段琪桐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