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辅助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外墙施工平台的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底盘和立杆,还包括控制器、牵引机构和输送机构,所述牵引机构设在底盘的顶部以支撑施工平台,牵引机构包括支撑框、圆形容纳壳、两个牵引组件和四个承托组件,所述输送机构设在底盘的顶部,输送机构包括支撑台、储存桶和挤压组件,所述支撑台固定设在底盘的顶部,所述挤压组件设在支撑台的顶部并与储存桶插接,所述挤压组件与控制器为电性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建筑外墙施工平台的安全防护装置及使用方法,能在工人施工时即时实现支撑,支撑效果更佳,同时能调节高度,并且能在不影响施工的前提下,有效减小施工平台的晃动,安全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外墙施工平台的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辅助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外墙施工平台的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高楼大厦如雨后般的春笋,拔地而起,层出不穷,而建筑施工项目作为高楼大厦生命保障的重要基础,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配重块是用于增加自身重量来保持装置平衡的重物,其在施工过程中起到辅助的作用,保障施工安全,为建筑施工中不可缺少的材料。传统的建筑外墙施工用配重,如吊篮配重、擦窗机配重等,多为混凝土或者铸铁材质,因此重量较大,搬运困难,在搬运过程中还容易摔坏,使用不方便,并且传统的配重块不能对重量进行无极调节,无法保证配重精度。我国专利申请号:CN202010163941.2;公开日:2020.04.14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可调节配重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包括支架,支架上连接有引流机构,引流机构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开口,其下方开口处连接有导料槽,引流机构和导料槽的连接处设置有电动开关B,导料槽的下方开口处设置有电动开关C,电动开关C上方设置有传感器,导料槽下方开口处还连接有回流管,回流管的另一端下方设置有回流机构,回流机构的下方设置有上料机构,上料机构的上方与下方均设置有开口,上料机构下方的开口处设置有电动开关E,上料机构中盛装有可流动性物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目前施工用配重由于重量较大所造成的搬运困难,在搬运过程中还容易摔坏,使用不方便,以及无法进行无极调节,保证配重精度的问题。我国专利申请号:CN202010438460.8;公开日:2020.06.26公开了一种机械施工平台用机械臂,包括大臂、小臂、伸缩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旋转驱动电机、花键轴、花键带轮、同步带、滑套、第一移动导向机构、旋转齿盘、轴承座、导向带轮;所述大臂和小臂呈上下叠加设置,且所述小臂位于所述大臂的上方;所述小臂通过所述伸缩驱动机构与所述大臂相连接;所述旋转齿盘包括盘体、沿所述盘体上圆周均布设置的多个驱动齿;所述滑套外套于所述大臂和小臂上,所述滑套通过所述第一移动导向机构与所述大臂移动配合连接,所述滑套通过所述第一移动导向机构与所述小臂移动配合连接。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巧妙,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以上两个专利技术的结构存在以下不足:1.需要先将可流动性物质事先输送至配重箱的内部,然后将配重箱从牵引索上取出,放到所需配重的装置上,最后工人才能站到施工平台上,过程复杂,费时费力,并且配重箱为矩形壳体结构,可流动性物质进入配重箱的内部后,存在会造成分布不均的情况,因而使得配重箱的支撑效果有待提升。2.对施工平台进行安全防护的前提下,无法有效调节施工平台的高度,进而无法满足多种施工要求。3,工人站立在施工平台内部,对建筑墙面进行施工的时候,对于施工平台的平稳性要求很高,上述专利技术没有设计很好的辅助支撑结构,施工平台容易产生晃动,不仅影响工人施工,同时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因而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在工人施工时即时实现支撑,支撑效果更佳,同时能调节高度,并且能在不影响施工的前提下,有效减小施工平台的晃动,安全性较高的建筑外墙施工平台的安全防护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外墙施工平台的安全防护装置及使用方法。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外墙施工平台的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装置使用前的准备工作:通过推把将本装置推到建筑外墙的旁侧,防护海绵提升抓握的舒适感,抓槽用来抓握,在底盘被推至靠近夹住外墙时,四个搭接轮与建筑外墙的墙面贴合,弹性杆则起到保证搭接轮具有一定的伸缩距离,满足不同凹凸表面情况的建筑外墙,在工人站立在支撑框顶部的施工平台内时,四个搭接轮能保证支撑框与墙面保持一定距离,防止工人在工作时不小心触碰到墙面而受伤,同时在支撑框升降时,能保证支撑框的升降平稳,二者皆能起到保证施工平台稳固的效果,若干个安装孔用来固定支撑框与施工平台,施工平台可以是吊篮等设施,两个限位块对施工平台的两端进行限位,防止其晃动,保证工人安全,待四个搭接轮与建筑墙面完全贴合时,将四个万向轮锁住,防止打滑。S2:施工平台的悬停维持:在初始状态下,支撑框顶部的施工平台在没有装载工人和物品时,由于齿条与齿轮啮合连接,又因为牵引绳受到防脱柱的阻挡,加之,圆形容纳壳受到防脱帽的阻挡,无法实现自身的上升,因而齿条无法带动齿轮旋转,从而无法带动与齿轮同轴的转轮旋转,从而使得牵引绳不作用,支进而使得支撑框顶部空置的施工平台为悬停状态,当工人进入支撑框顶部的施工平台内后,支撑框受到重力影响,本应该开始下降,但是与上述因素一样,防脱帽限制了圆形容纳壳的上升,从而使得防脱柱限制了牵引绳的运作,因而使得支撑框下降的前提调节不成立,进而保证了施工平台的安全。S3:施工平台的高度调节:在工人完成了一定高度的建筑外墙的墙面施工时,通过控制器启动伺服电机,从而带动圆盘旋转,由于挤压杆与储存桶插接,挤压杆远离储存桶的一端和圆盘分别与连杆的两端铰接,因而带动挤压杆于储存桶的内部向远离伺服电机的一端挤压,将其内部的可流动性物质向外挤压,当可流动性物质进入圆形容纳壳的内部后,首先直接对导管的内部填充,由于导管的圆周方向上的外壁上设计有若干个通孔,从而首先将圆形容纳壳的内侧底部四周填满,当填满后,导管内部也随之填满,继续下落的可流动性物质只能从锥形导流台的顶部向四周均匀滑动,从而对圆形容纳壳的内侧顶部四周进行均匀填充,相较于现有的配重结构,能够将可流动性物质对圆形容纳壳的内部由低到高且均匀的进行填充,不会造成圆形容纳壳内部的可流动性物质的分布不均,进而有利于保证圆形容纳壳填充后的平稳性,进一步保证了支撑框和施工平台的稳固性,对施工平台的安全防护起到辅助作用。在可流动性物质向圆形容纳壳的内部逐渐输送时,圆形容纳壳的重量逐渐增加,由于搭接壳于圆形容纳壳固定连接,每个限位杆均与搭接壳和支撑块插接,因而带动圆形容纳壳于限位杆的外壁上逐渐下降,两个缓冲弹簧对搭接壳进行抵触,从而保证圆形容纳壳的下降是缓速的,当圆形容纳壳下降时,拉杆通过防脱柱将牵引绳向下拉动,由于牵引绳与转轮套接,转轮与支撑杆转动连接,因而带动转轮旋转,又因为转轮与齿轮同轴,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从而通过齿轮带动齿条上升,由于齿条与支撑框固定连接,进而带动支撑框上升,上升后,圆形容纳壳内的可流动性物质可保证施工平台的悬停,工作完成后,从圆形容纳壳内抽出可流动性物质,施工平台随支撑框下降,工人再从施工平台出来,相较于现有技术,通过向圆形容纳壳内部填充可流动性物质的方式,来调节支撑框顶部施工平台的高度,不仅可以保证施工平台向上位移一定距离,满足一定的施工要求,同时支撑框带动施工平台的上升速度是缓慢的,进而在上升时,也保证了施工平台内部人员的安全,达到了对施工平台安全防护的效果,进一步增加了本装置的实用性。S4:可流动性物质的抽空:由于每次施工平台装载的施工人数和物品的重量不一致,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外墙施工平台的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S1:装置使用前的准备工作:/n通过推把将本装置推到建筑外墙的旁侧,防护海绵提升抓握的舒适感,抓槽用来抓握,在底盘(1)被推至靠近夹住外墙时,四个搭接轮(322)与建筑外墙的墙面贴合,弹性杆(321)则起到保证搭接轮(322)具有一定的伸缩距离,满足不同凹凸表面情况的建筑外墙,在工人站立在支撑框(30)顶部的施工平台内时,四个搭接轮(322)能保证支撑框(30)与墙面保持一定距离,防止工人在工作时不小心触碰到墙面而受伤,同时在支撑框(30)升降时,能保证支撑框(30)的升降平稳,二者皆能起到保证施工平台稳固的效果,若干个安装孔用来固定支撑框(30)与施工平台,施工平台可以是吊篮等设施,两个限位块对施工平台的两端进行限位,防止其晃动,保证工人安全,待四个搭接轮(322)与建筑墙面完全贴合时,将四个万向轮锁住,防止打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外墙施工平台的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装置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通过推把将本装置推到建筑外墙的旁侧,防护海绵提升抓握的舒适感,抓槽用来抓握,在底盘(1)被推至靠近夹住外墙时,四个搭接轮(322)与建筑外墙的墙面贴合,弹性杆(321)则起到保证搭接轮(322)具有一定的伸缩距离,满足不同凹凸表面情况的建筑外墙,在工人站立在支撑框(30)顶部的施工平台内时,四个搭接轮(322)能保证支撑框(30)与墙面保持一定距离,防止工人在工作时不小心触碰到墙面而受伤,同时在支撑框(30)升降时,能保证支撑框(30)的升降平稳,二者皆能起到保证施工平台稳固的效果,若干个安装孔用来固定支撑框(30)与施工平台,施工平台可以是吊篮等设施,两个限位块对施工平台的两端进行限位,防止其晃动,保证工人安全,待四个搭接轮(322)与建筑墙面完全贴合时,将四个万向轮锁住,防止打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步骤:
S2:施工平台的悬停维持:
在初始状态下,支撑框(30)顶部的施工平台在没有装载工人和物品时,由于齿条(31)与齿轮(322)啮合连接,又因为牵引绳(321)受到防脱柱(324)的阻挡,加之,圆形容纳壳(31)受到防脱帽的阻挡,无法实现自身的上升,因而齿条(31)无法带动齿轮(322)旋转,从而无法带动与齿轮(322)同轴的转轮(323)旋转,从而使得牵引绳(321)不作用,支进而使得支撑框(30)顶部空置的施工平台为悬停状态,当工人进入支撑框(30)顶部的施工平台内后,支撑框(30)受到重力影响,本应该开始下降,但是与上述因素一样,防脱帽限制了圆形容纳壳(31)的上升,从而使得防脱柱(324)限制了牵引绳(321)的运作,因而使得支撑框(30)下降的前提调节不成立,进而保证了施工平台的安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步骤:
S3:施工平台的高度调节:
在工人完成了一定高度的建筑外墙的墙面施工时,通过控制器(2)启动伺服电机(420),从而带动圆盘(422)旋转,由于挤压杆(423)与储存桶(41)插接,挤压杆(423)远离储存桶(41)的一端和圆盘(422)分别与连杆(421)的两端铰接,因而带动挤压杆(423)于储存桶(41)的内部向远离伺服电机(420)的一端挤压,将其内部的可流动物质向外挤压,当可流动物质进入圆形容纳壳(31)的内部后,首先直接对导管(311)的内部填充,由于导管(311)的圆周方向上的外壁上设计有若干个通孔,从而首先将圆形容纳壳(31)的内侧底部四周填满,当填满后,导管(311)内部也随之填满,继续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远航,张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孟远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