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组装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773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组装墙体,包括墙体、固定在屋顶面的顶板和固定在地面的底板,所述墙体竖直沿横向的置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底板的顶部水平沿横向开设有母槽,所述墙体的底面水平固定有公榫,且所述公榫与所述母槽滑动配合;所述墙体的上部沿横向开设有若干个操作开口。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顶板和底板分别固定在屋顶面和地面,后通过墙体底面的公榫与底板的母槽配合的方式将墙体竖立置于顶板和底板之间,之后通过调节组件带动U型卡座上升的方式使限位杆与顶板的限位孔一一对照插入,以此来将墙体稳固的设置固定于屋顶面和地面之间,实现了建筑内部墙体的快速组装,施工过程简单易操作,减少了施工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组装墙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辅助组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组装墙体。
技术介绍
建筑墙体一般都是先打好立柱、再打好圈梁,然后再砌筑,速度慢、工期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市场上出现了组装墙体,组装墙体指通过组装多个墙板即可连接建立墙面,达到快速建立墙面的效果,但是目前的组装墙体稳定性较差且施工起来非常复杂,在建筑内部装修施工的过程中,当业主需要更改隔断墙的位置时,工作量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建筑组装墙体,将顶板和底板分别固定在屋顶面和地面,后通过墙体底面的公榫与底板的母槽配合的方式将墙体竖立置于顶板和底板之间,之后通过调节组件带动U型卡座上升的方式使限位杆与顶板的限位孔一一对照插入,以此来将墙体稳固的设置固定于屋顶面和地面之间,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组装墙体,包括墙体、固定在屋顶面的顶板和固定在地面的底板,所述墙体竖直沿横向的置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底板的顶部水平沿横向开设有母槽,所述墙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组装墙体,包括墙体、固定在屋顶面的顶板和固定在地面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竖直沿横向的置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底板的顶部水平沿横向开设有母槽,所述墙体的底面水平固定有公榫,且所述公榫与所述母槽滑动配合;/n所述墙体的上部沿横向开设有若干个操作开口,所述墙体在每个所述操作开口的顶面位置均竖直嵌装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伸出所述墙体顶面的端部均与倒置的U型卡座固定连接,所述U型卡座的前后部与所述墙体的前后面滑动配合;/n所述顶板的底部竖直开设有多个限位孔,所述U型卡座的顶面竖直固定有多根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限位孔一一对照且滑动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组装墙体,包括墙体、固定在屋顶面的顶板和固定在地面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竖直沿横向的置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底板的顶部水平沿横向开设有母槽,所述墙体的底面水平固定有公榫,且所述公榫与所述母槽滑动配合;
所述墙体的上部沿横向开设有若干个操作开口,所述墙体在每个所述操作开口的顶面位置均竖直嵌装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伸出所述墙体顶面的端部均与倒置的U型卡座固定连接,所述U型卡座的前后部与所述墙体的前后面滑动配合;
所述顶板的底部竖直开设有多个限位孔,所述U型卡座的顶面竖直固定有多根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限位孔一一对照且滑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建筑组装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榫为矩形块,所述母槽为矩形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建筑组装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开口和所述调节组件的数量均为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建筑组装墙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调节组件均包括螺纹套筒和螺柱,所述螺纹套筒竖直嵌装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忠源林小燕阮嘉仪肖宇晖刘冰晴林子仪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