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循环全装配式混凝土临建板房及其制造方法。可循环全装配式混凝土临建板房包括:预制基础,可循环全装配式混凝土临建板房,包括:预制基础;预制墙体,一端与预制基础可拆卸连接;预制楼板,可拆卸连接于预制墙体内;预制屋顶,可拆卸连接于预制墙体的另一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可循环全装配式混凝土临建板房的周转效率和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循环全装配式混凝土临建板房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循环全装配式混凝土临建板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施工业内现场办公区与生活区主要以活动板房与集装箱为主。活动板房是以轻钢结构为骨架,以彩钢夹芯板为围护材料的结构形式,集装箱则是以轻钢结构或集装箱结构为框架、集成各类新型节能建筑装饰材料的单元结构。两者的优点均为结构材料轻、拆装方便。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弊端:(1)抗风能力差,特别是在沿海地区,台风频发,现场活动板房或集装箱无法承受台风侵袭,常发生大面倒塌等毁灭性破坏,造成工程资料损毁,生活设施损毁,灾后重建或维修,不仅增加了成本支出,而且影响现场的及时复工,造成工期延误,影响生产履约;(2)私密性、舒适性差;隔热、隔音效果差,现场施工噪音较大,临时板房靠近施工现场,影响正常的工作及生活休息,南方夏季酷暑、北方冬季寒冷,板房隔热效果差,夏热冬冷,空调都难以缓解,导致人员办公生活体验极差,影响工作积极性;(3)防火性能差,尤其是在生活区,工人居住比较密集,衣物、家具等可燃物堆积较多,一旦发生火灾,火势扩展迅猛,难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威胁作业人员生命安全;(4)低周转、高浪费;可周转次数少、破损率高、由于板房的围护体系材料为彩钢夹芯板,在运输及安装过程中容易损坏,且耐久性差,一般周转一次即难以使用了,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垃圾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之一。本专利技术的目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循环全装配式混凝土临建板房。本专利技术的目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循环全装配式混凝土临建板房制造方法。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循环全装配式混凝土临建板房,包括:预制基础;预制墙体,一端与预制基础可拆卸连接;预制楼板,可拆卸连接于预制墙体内;预制屋顶,可拆卸连接于预制墙体的另一端。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可循环全装配式混凝土临建板房主要分成预制基础、预制墙体,预制楼板和预制屋顶四大组成部分,四大组成部分之间通过相互拼接而构成可循环全装配式混凝土临建板房,提高了可循环全装配式混凝土临建板房的周转率,使得可循环全装配式混凝土临建板房可周转循环使用,能够实现标准化制作、可重复使用、快拆快装,且整体安全环保、施工成本低、工期短。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上述技术方案中,可循环全装配式混凝土临建板房,还包括:预制楼梯,与预制基础和预制墙体可拆卸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预制楼梯可以提高可循环全装配式混凝土临建板房使用的方便性,可循环全装配式混凝土临建板房与预制基础和预制墙体分别可拆卸连接,以能够提高预制楼梯周转率,使预制楼梯能够实现周转循环使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根据权利要求的可循环全装配式混凝土临建板房还包括:预制走廊,与预制墙体可拆卸连接,预制走廊包括:走廊板;栏杆,与走廊板可拆卸连接;其中,走廊板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多个栏杆,且每侧的多个栏杆依次相互间隔设置。在该技术方案中,栏杆与走廊板可拆卸连接,能够提高预制走廊的周转效率和适用范围。为了增加预制走廊的连接结构强度,两侧的栏杆之间还设有横梁,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到预制立柱上。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预制基础包括多个相互拼接而成的条形基础,条形基础包括:基础本体;第一预埋件,设于基础本体内,用于可拆卸连预制楼板;第二预埋件,设于基础本体内,用于可拆卸连预制墙体;第三预埋件,设于基础本体内,用于可拆卸连预制墙体。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预埋件为预制楼板连接件,用于连接预制楼板,第二预埋件为墙体连接预埋件,用于连接预制墙体,第一预埋件、第二预埋件分别预埋在混凝土基础中,以形成一个整体预制构件,构件于厂家生产加工完成,现场可直接进行拼装,实现了该装配式结构体系的快速吊装作业。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预制墙体包括:预制框架,一端与预制基础可拆卸连接;预制墙板,与预制框架可拆卸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预制墙板安装于预制框架内,以能够构成预制墙体,进一步提高了预制墙体的可周转率和重复使用率,进一步方便了预制墙体的周转使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预制框架包括:预制柱,一端与预制基础可拆卸连接;预制横梁,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预制柱可拆卸连接;其中,预制柱设置为多个,多个预制柱相互间隔且均匀布设,预制横梁设置为多个,多个预制横梁相互间隔且均匀布设,相邻的两个预制柱和相邻的两个预制横梁形成可安装预制墙板的框架结构。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预制柱与预制基础形成可拆卸连接,预制横梁和预制柱互相可拆卸连接成可周转全装配式混凝土临建板房框架,提高了可周转全装配式混凝土临建板房框架的周转率,使整体结构也更加稳定。。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循环全装配式混凝土临建板房还包括:走线结构,设于预制墙板和预制楼板内。在该技术方案中,走线结构包括预埋管线和压槽,预埋管线精确定位预埋于预制楼板内,机电管线置于预制墙板的压槽中。预制楼板的电线和预制墙板的电线集中从预制型钢梁加腋钢板下走线,通过扣板对其隐蔽处理,操作简便,节约成本。机电管线已提前预埋,无需开槽,提高了施工效率及施工质量,节约工期,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空间利用率,节能美观。电线预埋无需明敷,不仅提高了板房的空间利用率,而且走线规整统一,通过隐蔽处理,增强室内美观性。延长构件使用寿命。机电管线预埋,现场无需对构件开槽处理,大大增长了构件的使用寿命,提高周转率。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循环全装配式混凝土临建板房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处理地基;安装预制基础;在预制基础上铺设一层预制楼板;在预制基础上安装预制墙体;在预制墙体上安装预制屋顶。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在预制基础上安装预制墙体的步骤之后,且在预制墙体上安装预制屋顶之前的步骤还包括:在预制基础和预制墙体上安装预制楼梯;在预制墙体内安装至少一层预制楼板;在预制墙体安装预制走廊。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在预制基础上安装预制墙体的步骤包括:在预制基础上安装预制柱;在相邻的两个预制柱安装预制墙板;在预制柱和预制墙板上安装预制横梁。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可循环全装配式混凝土临建板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可循环全装配式混凝土临建板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可循环全装配式混凝土临建板房的预制基础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可循环全装配式混凝土临建板房的预制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可循环全装配式混凝土临建板房的预制墙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可循环全装配式混凝土临建板房的走线结构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可循环全装配式混凝土临建板房的预制墙板的连接示意图。其中,图1至图7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循环全装配式混凝土临建板房,其特征在于,包括:/n预制基础(110);/n预制墙体(120),一端与所述预制基础(110)可拆卸连接;/n预制楼板(13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预制墙体(120)内;/n预制屋顶(14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预制墙体(120)的另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循环全装配式混凝土临建板房,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制基础(110);
预制墙体(120),一端与所述预制基础(110)可拆卸连接;
预制楼板(13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预制墙体(120)内;
预制屋顶(14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预制墙体(120)的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全装配式混凝土临建板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预制楼梯(150),与所述预制基础(110)和所述预制墙体(120)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全装配式混凝土临建板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预制走廊(160),与所述预制墙体(120)可拆卸连接,所述预制走廊(160)包括:
走廊板(162);
栏杆(164),与所述走廊板(162)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走廊板(162)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多个所述栏杆(164),且每侧的多个所述栏杆(164)依次相互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循环全装配式混凝土临建板房,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制基础(110)包括多个相互拼接而成的条形基础,所述条形基础包括:
基础本体(112);
第一预埋件(114),设于所述基础本体(112)内,用于可拆卸连所述预制楼板(120);
第二预埋件(116),设于所述基础本体(112)内,用于可拆卸连所述预制墙体(120);
第三预埋件(118),设于所述基础本体(112)内,用于可拆卸连所述预制墙体(12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循环全装配式混凝土临建板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体(120)包括:
预制框架(122),一端与所述预制基础(110)可拆卸连接;
预制墙板(124),与所述预制框架(122)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循环全装配式混凝土临建板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框架(122)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寇广辉,邬晓,黎攀,杨勇,罗敏军,叶阳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