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国学专利>正文

一种电磁驱动非接触的钢桥面板U肋内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9739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驱动非接触的钢桥面板U肋内焊装置,包括沿U肋的长度方向铺设在U肋的内侧、且互相平行的两根行进导轨,设置在行进导轨上、并置于所述U肋的内侧、且沿行进导轨方向行进的焊接车,设置在焊接车的顶部的下磁吸件,一端置于所述焊接车内的管线,一端与管线连接并固定在焊接车内、且另一端正对钢桥面板与U肋的内侧接缝处的焊接头,以及跨接在U肋的外侧、且沿U肋的长度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上设置有与下磁吸件吸合匹配的上磁吸件;所述焊接车的底部设置有与行进导轨滑动匹配的数个V型滑轮。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驱动非接触的钢桥面板U肋内焊装置
本技术涉及钢桥面板U肋内焊
,尤其是一种电磁驱动非接触的钢桥面板U肋内焊装置。
技术介绍
正交异性板结构在钢结构桥梁的建设中被广泛应用,在大跨径钢桥中其技术优势更加明显。但现有技术中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因局部轮载及结构细节应力集中影响,各类疲劳开裂问题突出,其中,U肋与桥面板的焊接接头处萌生的焊根裂纹及焊脚裂纹广受关注。此类裂纹一旦萌生,有向桥面板发展形成贯通裂纹的大概率可能,且检测维护工作十分困难。桥面U肋加劲通常情况下只能在外侧单面施焊,即使按照普遍的设计要求达到80%熔透焊。但因为超载现象较为普遍,未熔合部分应力集中,在反复动载作用下容易产生疲劳裂纹。根据运行寿命来说,目前钢桥设计寿命普遍在百年以上,传统的钢桥面板与U肋的外侧单面焊技术,其接头焊缝每15年左右就需要大修一次,后期维护成本高,且降低了钢桥的使用寿命。但是,现有技术中暂未钢桥面板与U肋的内侧焊接的专用工装。因此,急需要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使用便捷的电磁驱动非接触的钢桥面板U肋内焊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驱动非接触的钢桥面板U肋内焊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磁驱动非接触的钢桥面板U肋内焊装置,用于钢桥面板与U肋的内侧焊接;所述钢桥面板U肋内焊装置包括沿U肋的长度方向铺设在U肋的内侧、且互相平行的两根行进导轨,设置在行进导轨上、并置于所述U肋的内侧、且沿行进导轨方向行进的焊接车,设置在焊接车的顶部的下磁吸件,一端置于所述焊接车内的管线,一端与管线连接并固定在焊接车内、且另一端正对钢桥面板与U肋的内侧接缝处的焊接头,以及跨接在U肋的外侧、且沿U肋的长度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上设置有与下磁吸件吸合匹配的上磁吸件;所述焊接车的底部设置有与行进导轨滑动匹配的数个V型滑轮。进一步地,所述焊接车的顶部设置有与U肋的内侧顶壁接触的下滚轮。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沿U肋的长度方向布设的两个门型架,设置在两个门型架之间的两根横梁,以及设置在任一门型架的底部的滑轮;所述上磁吸件设置在横梁上。优选地,所述上磁吸件的底部设置有与U肋的外侧顶部接触的数个上滚轮。优选地,所述上磁吸件为圆形状。更进一步地,还包括沿上磁吸件的直径方向贯穿上磁吸件设置、且端部一一对应贯穿横梁设置的连接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巧妙地设置了行进导轨(该行进导轨可由多段刚性节段构成,各刚性节段间通过柔性节点连接,通过柔性节点调整各刚性节段的相对位置,达到拟合U肋曲线线形的目的),为焊接车移动提供导向支撑的同时,也能通过改变行进导轨的位置,以实现焊接头与钢桥面板和U肋的焊接处的距离调整,保证焊接更可靠;(2)本技术巧妙地在焊接车的顶部设置下磁吸件,且在驱动机构上设置与下磁吸件吸合匹配的上磁吸件,通过缓慢推动驱动机构,即可带动焊接车和焊接头焊接行进;(3)本技术还设置有管线,其具有一定的支撑强度,以便于推动、回拉焊接车;以减少驱动机构的推拉力;如此一来,便能保证焊接车行进更可靠;(4)本技术通过设置下滚轮、V型滑轮、滑轮和上滚轮,以保证焊接车和驱动机构行进更可靠;综上所述,本技术填补了现有技术中无钢桥面板与U肋的内侧焊接的专用工装的技术空白,实现了钢桥面板与U肋的内焊作业,极大提高了U肋与钢桥面板接头焊缝的强度与疲劳寿命,进而提高了钢桥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成本投入。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U肋和行进导轨的布设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焊接车和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焊接车结构示意图(一)。图6为本技术的焊接车结构示意图(二)。图7为本技术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1-钢桥面板,2-U肋,3-行进导轨,4-焊接车,5-驱动机构,6-焊接头,7-管线,41-下磁吸件,42-下滚轮,43-V型滑轮,51-门型架,52-横梁,53-上磁吸件,54-滑轮,55-上滚轮,56-连接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驱动非接触的钢桥面板U肋内焊装置,用于钢桥面板1与U肋2的内侧焊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顶部”、“四周边缘”、“中央”等方位性用语是基于附图来说明的。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钢桥面板U肋内焊装置包括沿U肋2的长度方向铺设在U肋2的内侧、且互相平行的两根行进导轨3(角钢类),设置在行进导轨3上、并置于所述U肋2的内侧、且沿行进导轨3方向行进的焊接车4,设置在焊接车4的顶部的下磁吸件41,一端置于所述焊接车4内的管线7,一端与管线7连接并固定在焊接车4内、且另一端正对钢桥面板1与U肋2的内侧接缝处的焊接头6,以及跨接在U肋2的外侧、且沿U肋2的长度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5;其中,驱动机构5包括沿U肋2的长度方向布设的两个门型架51,设置在两个门型架51之间的两根横梁52,设置在任一门型架51的底部的滑轮54,设置在两根横梁52之间、且与下磁吸件41吸合匹配的上磁吸件53,设置在上磁吸件53的底部、且与U肋2的外侧顶部接触的数个上滚轮55,以及沿上磁吸件53的直径方向贯穿上磁吸件53设置、且端部一一对应贯穿横梁52设置的连接轴56。其中,该上磁吸件53为圆形状。另外,本实施例的焊接车4的底部设置有与行进导轨3滑动匹配的数个V型滑轮43并且在焊接车4的顶部设置有与U肋2的内侧顶壁接触的下滚轮42。在本实施例中,将两根行进导轨3铺设在待焊接的U肋2的内侧,并将焊接车4放置在行进导轨3上,将驱动机构5跨接在待焊接的U肋2的外侧;焊接U肋2的一内侧与钢桥面板1。在焊接过程中,缓慢且同步推拉管线7和移动驱动机构5。本实施例通过调整进导轨3与U肋2的内侧距离,以实现焊接头与钢桥面板和U肋的焊接处的距离调整。另外,本实施例采用单一的焊接头焊接,可想而知地,也可采用两个焊接头,分别正对钢桥面板与U肋的两内侧,以实现U肋的两内侧的焊接。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等优点,在钢桥面板U肋内焊
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驱动非接触的钢桥面板U肋内焊装置,用于钢桥面板(1)与U肋(2)的内侧焊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桥面板U肋内焊装置包括沿U肋(2)的长度方向铺设在U肋(2)的内侧、且互相平行的两根行进导轨(3),设置在行进导轨(3)上、并置于所述U肋(2)的内侧、且沿行进导轨(3)方向行进的焊接车(4),设置在焊接车(4)的顶部的下磁吸件(41),一端置于所述焊接车(4)内的管线(7),一端与管线(7)连接并固定在焊接车(4)内、且另一端正对钢桥面板(1)与U肋(2)的内侧接缝处的焊接头(6),以及跨接在U肋(2)的外侧、且沿U肋(2)的长度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5);/n所述驱动机构(5)上设置有与下磁吸件(41)吸合匹配的上磁吸件(53);所述焊接车(4)的底部设置有与行进导轨(3)滑动匹配的数个V型滑轮(4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驱动非接触的钢桥面板U肋内焊装置,用于钢桥面板(1)与U肋(2)的内侧焊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桥面板U肋内焊装置包括沿U肋(2)的长度方向铺设在U肋(2)的内侧、且互相平行的两根行进导轨(3),设置在行进导轨(3)上、并置于所述U肋(2)的内侧、且沿行进导轨(3)方向行进的焊接车(4),设置在焊接车(4)的顶部的下磁吸件(41),一端置于所述焊接车(4)内的管线(7),一端与管线(7)连接并固定在焊接车(4)内、且另一端正对钢桥面板(1)与U肋(2)的内侧接缝处的焊接头(6),以及跨接在U肋(2)的外侧、且沿U肋(2)的长度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5);
所述驱动机构(5)上设置有与下磁吸件(41)吸合匹配的上磁吸件(53);所述焊接车(4)的底部设置有与行进导轨(3)滑动匹配的数个V型滑轮(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驱动非接触的钢桥面板U肋内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车(4)的顶部设置有与U肋(2)的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学
申请(专利权)人:张国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