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橡胶材料及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橡胶材料及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强度橡胶材料及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橡胶(Rubber)是一种有弹性的聚合物,可以从一些植物的树汁中取得,也可以是人造的。按照制成方式的不同,橡胶可以分为合成橡胶和天然橡胶两类。其有相当多的应用及产品,例如轮胎、垫圈等。橡胶的种植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如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橡胶制品在军工、民用中的用途越来越广泛,性能要求也由简单的密封提高到耐高温、耐介质油、防腐蚀、防老化,耐曲挠等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有更深层次的提高。但是目前的橡胶强度还是差强人意,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橡胶材料及加工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橡胶材料,按质量组分计,包括以下组分含量:丁苯橡胶90-110份,高耐磨炉黑25-35份,陶土30-40份,环烷系操作油20-30份,N-异丙基-N'–苯基对苯二胺1-3份,石蜡3-5份,氧化锌4-7份,硬脂酸0.5-1.5份,硫磺1.5-2份,活性剂有机胺0.15-0.2份。优选的,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二硫化二苯并噻唑1-1.5份,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0.1-0.2份。一种高强度橡胶材料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原料投入橡胶生产设备中进行生产;S2:在S1中的橡胶生产设备的出料口处固定有强度检测装置,以检测橡胶生产设备生产的橡胶材料的强度;r>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的橡胶生产设备包括混合组件、塑炼组件、混炼组件和硫化组件;所述混合组件设置于橡胶生产设备一侧顶端,混合组件包括混合室、搅拌电机和搅拌杆;所述混合室顶端一侧设置有进料管道且进料管道底端与混合室内部连通,进料管道为漏斗状,混合室内部底端为锥形且混合室内部中心竖直设置有搅拌杆,搅拌杆底端固定连接有搅拌头;所述搅拌头为圆锥形结构且搅拌头尺寸与混合室内部底端尺寸匹配;所述搅拌杆顶端贯穿混合室内壁与搅拌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混合室底端中心连通有第一导料管道,第一导料管道内设置有第一阀门;优选的,所述混合组件下方设置有塑炼组件;所述塑炼组件包括塑炼室、塑炼辊和塑炼电机;所述塑炼室顶端与第一导料管道连通,塑炼室内部水平对称设置有两塑炼辊,两所述塑炼辊一端通过轴承与塑炼室转动连接,另一端贯穿塑炼室与塑炼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塑炼室底端设置有接料盘,接料盘为倾斜设置,塑炼室一侧底端延伸设置有第二导料管道;所述第二导料管道倾斜设置,第二导料管道顶端与接料盘底端连通,第二导料管道内设置有第二阀门。优选的,所述混炼组件设置于塑炼组件一侧,混炼组件包括混炼室、转动辊和混炼辊;所述混炼室一侧与第二导料管道连通,混炼室内部中心水平设置有转动辊,转动辊一端贯穿混炼室与第一混炼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转动辊中部外侧套设有混炼辊;所述混炼辊内部中空且混炼辊内壁安装固定有若干加热管,混炼辊外侧设置有混炼筒,混炼筒一端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环,固定环外径与混炼筒内径匹配,固定环内径与转动辊外径匹配且固定环与转动辊滑动连接;所述混炼筒另一端面中心固定连接有转杆,转杆另一端贯穿混炼室与第二混炼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混炼筒表面开设有开门,开门与混炼筒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硫化组件设置于混炼组件上方,硫化组件包括硫化室和微波加热器;所述硫化室设置于混炼室上方,硫化室内部顶端安装固定有微波加热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混炼电机、第二混炼电机、混炼辊、转动辊和混炼筒的配合,使橡胶原料能够在混炼筒和混炼辊之间来回翻转,从而完成混炼步骤,而混炼辊内壁安装有若干加热管,能够控制混炼辊的温度,对混炼步骤进行控制,从而生产出高强度的橡胶材料。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橡胶材料具有优良的拉升强度和扯断伸长率,并且该橡胶材料内部含有大量的丁苯橡胶,具有耐高温的性质,在高温下也不易形变,改进了传统橡胶材料的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橡胶生产设备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橡胶生产设备中混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橡胶生产设备中塑炼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橡胶生产设备中混炼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橡胶生产设备;2、混合组件;201、混合室;202、搅拌电机;203、搅拌杆;204、搅拌头;3、塑炼组件;301、塑炼室;302、塑炼电机;303、塑炼辊;304、接料盘;4、混炼组件;401、混炼室;402、第一混炼电机;403、第二混炼电机;404、转动辊;405、混炼辊;406、混炼筒;407、转杆;408、固定环;409、加热管;5、硫化组件;501、硫化室;502、微波加热器;6、进料管道;7、第一导料管道;8、第一阀门;9、第二导料管道;10、第二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接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为一种高强度橡胶材料,该橡胶材料按质量组分计,包括以下组分含量:丁苯橡胶90-110份,高耐磨炉黑25-35份,陶土30-40份,环烷系操作油20-30份,N-异丙基-N'–苯基对苯二胺1-3份,石蜡3-5份,氧化锌4-7份,硬脂酸0.5-1.5份,硫磺1.5-2份,活性剂有机胺0.15-0.2份,二硫化二苯并噻唑1-1.5份,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0.1-0.2份。如图1-4中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高强度橡胶材料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原料投入橡胶生产设备1中进行生产;S2:在S1中的橡胶生产设备1的出料口处固定有强度检测装置,以检测橡胶生产设备1生产的橡胶材料的强度。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的橡胶生产设备1包括混合组件2、塑炼组件3、混炼组件4和硫化组件5;所述混合组件2设置于橡胶生产设备1一侧顶端,混合组件2包括混合室201、搅拌电机202和搅拌杆203;所述混合室201顶端一侧设置有进料管道6且进料管道6底端与混合室201内部连通,进料管道6为漏斗状,混合室201内部底端为锥形且混合室201内部中心竖直设置有搅拌杆203,搅拌杆203底端固定连接有搅拌头204;所述搅拌头204为圆锥形结构且搅拌头204尺寸与混合室201内部底端尺寸匹配;所述搅拌杆203顶端贯穿混合室201内壁与搅拌电机202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混合室201底端中心连通有第一导料管道7,第一导料管道7内设置有第一阀门8;所述混合组件2下方设置有塑炼组件3;所述塑炼组件3包括塑炼室301、塑炼辊303和塑炼电机302;所述塑炼室301顶端与第一导料管道7连通,塑炼室301内部水平对称设置有两塑炼辊303,两所述塑炼辊303一端通过轴承与塑炼室301转动连接,另一端贯穿塑炼室301与塑炼电机302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塑炼室301底端设置有接料盘304,接料盘304为倾斜设置,塑炼室301一侧底端延伸设置有第二导料管道9;所述第二导料管道9倾斜设置,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橡胶材料,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组分计,包括以下组分含量:丁苯橡胶90-110份,高耐磨炉黑25-35份,陶土30-40份,环烷系操作油20-30份,N-异丙基-N'–苯基对苯二胺1-3份,石蜡3-5份,氧化锌4-7份,硬脂酸0.5-1.5份,硫磺1.5-2份,活性剂有机胺0.15-0.2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橡胶材料,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组分计,包括以下组分含量:丁苯橡胶90-110份,高耐磨炉黑25-35份,陶土30-40份,环烷系操作油20-30份,N-异丙基-N'–苯基对苯二胺1-3份,石蜡3-5份,氧化锌4-7份,硬脂酸0.5-1.5份,硫磺1.5-2份,活性剂有机胺0.15-0.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橡胶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二硫化二苯并噻唑1-1.5份,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0.1-0.2份。
3.一种高强度橡胶材料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原料投入橡胶生产设备(1)中进行生产;
S2:在S1中的橡胶生产设备(1)的出料口处固定有强度检测装置,以检测橡胶生产设备(1)生产的橡胶材料的强度;
本发明中采用的橡胶生产设备(1)包括混合组件(2)、塑炼组件(3)、混炼组件(4)和硫化组件(5);所述混合组件(2)设置于橡胶生产设备(1)一侧顶端,混合组件(2)包括混合室(201)、搅拌电机(202)和搅拌杆(203);所述混合室(201)顶端一侧设置有进料管道(6)且进料管道(6)底端与混合室(201)内部连通,进料管道(6)为漏斗状,混合室(201)内部底端为锥形且混合室(201)内部中心竖直设置有搅拌杆(203),搅拌杆(203)底端固定连接有搅拌头(204);所述搅拌头(204)为圆锥形结构且搅拌头(204)尺寸与混合室(201)内部底端尺寸匹配;所述搅拌杆(203)顶端贯穿混合室(201)内壁与搅拌电机(202)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混合室(201)底端中心连通有第一导料管道(7),第一导料管道(7)内设置有第一阀门(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橡胶材料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组件(2)下方设置有塑炼组件(3);所述塑炼组件(3)包括塑炼室(301)、塑炼辊(303)和塑炼电机(302);所述塑炼室(3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则久,肖富波,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睿驰精密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