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火防霉砌块及其制备工艺;通过对石膏和煤渣进行混合处理、制备玻璃化纤维、采用乳胶对贝壳粉进行接枝改性、利用天然植物制备防霉液,再结合简单快捷的制备方法,生产出一种耐火极限可达到1.42h,常温抗压强度达5.7MPa,且防霉效果好的砌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火防霉砌块及其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火防霉砌块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砌块是一种比粘土砖体型大的块状建筑制品,其原材料来源广、品种多,可就地取材,价格便宜。按材料分为混凝土、水泥砂浆、加气混凝土、粉煤灰硅酸盐、煤矸石、人工陶粒、矿渣废料等砌块。按结构构造分为密实和空心的两种。但吸水率较大的砌块不能用于长期浸水、经常受干湿交替或冻融循环的建筑部位,容易发生青苔霉变,从而影响到砌块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砌块的原材料品种丰富,在处理不当后可能还混有易燃物质,降低砌块的耐火性,影响到建筑安全。目前针对砌块砖的防霉处理,多是采用化学有机试剂进行处理,或是在砌块制备过程中将有机试剂作为原料的一部分进行添加剂。但一些有机试剂的耐热性较差,防霉持续时间较短,并且对人体、环境和动植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公开号为CN105272349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防霉菌加气砌块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原料制成:硅微粉、萤石矿渣、蟹壳粉、硫磺渣、纳米磷酸锆载银、聚丙烯酰胺、中药渣灰烬、钢渣微粉、多孔陶粒、白水泥、煅烧黄土、生石灰、双氧水、水。其制备方法大致为:将萤石矿渣、硫磺渣、生石灰混合粉碎得粉料,取硅微粉、钢渣微粉和煅烧黄土加水制成浆液,再加入蟹壳粉、纳米磷酸锆载银、中药渣灰烬、多孔陶粒及粉料,搅拌后加入白水泥和聚丙烯酰胺,调整含水量,加入双氧水入模发气,进行蒸汽养护即得成品。其中所采用的纳米磷酸锆载银、蟹壳粉、硫磺渣、聚丙烯酰胺和中药渣灰烬都可以明显提高加气砌块的防霉菌性能,同时具有优良的抗冲击性、耐热老化性和耐腐蚀性。但是将中药渣烧成灰烬后,会造成其中的中药成分损失,并且不对蟹壳粉进行处理而直接使用,作为海鲜废料,本身是较容易腐烂发霉的,容易成为霉菌的营养源,反而可能造成砌块发霉。多孔陶粒的制备需要多种矿渣、矿石为原料,制备过程繁琐,并且针对矿渣的制备仅为混合粉碎,矿渣中含有多种金属或非金属杂质,在进行烧结后不同元素的杂质其硬度不同,就导致砌块的硬度不均,在受到外力作用后容易出现开裂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耐火防霉砌块及其制备工艺。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耐火防霉砌块,其组成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水泥20-30份、石膏料25-40份、玻璃化纤维7-15份、改性贝壳粉12-18份;此外,还含有防霉液,其组成按重量份计包括:乳化硅氧烷10-15份、艾蒿提取物7-14份、模数为2.0-2.5的硅酸钠5-8份、氯苯酚0.5-1.5份。进一步,所述耐火防霉砌块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处理石膏料:将石膏与煤渣按1-1.5:0.7-1.2的质量比混合,在120-150℃下煅烧20-40min,在700-900℃下煅烧2-4h,再于200-300℃下煅烧45-50min后,以双氧水洗涤得到。2、制备防霉液:a.取新鲜艾蒿磨碎成浆,加入纤维素酶进行酶解,再经水蒸汽蒸馏、过滤得滤渣和滤液A,滤液A离心取上清液,滤渣用乙酸乙酯浸提,过滤取滤液B,将滤液B与上清液混合,浓缩即得艾蒿提取物;b.将氯苯酚溶于乙醇中,将硅酸钠溶于水中,混合乙醇-氯苯酚溶液和硅酸钠-水溶液,一边搅拌一边加入乳化硅氧烷,直至溶液呈乳白色即可。3、制备玻璃化纤维:将树皮先以盐酸溶液浸泡至软化,采用氢氧化钠溶液熬煮后清洗,取条状纤维部分干燥,与足量聚丙烯共混加热,至聚丙烯融化后将纤维取出,在120-140℃下进行玻璃化处理,即得到玻璃化纤维。4、制备改性贝壳粉:将贝壳粉碎后加入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溶液,在加热条件下滴入贝壳粉质量15-20%的乳胶,搅拌至糊状,蒸干水分,冷冻干燥后加入相同体积的硝酸银溶液进行研磨,干燥后粉碎得到。5、制备耐火防霉砌块:a.煤渣、改性贝壳粉混合研磨,以波长为280-300nm的紫外光照射2-5min后加入水泥和水制浆,以60-70rpm的速度搅拌1-2h;b.在步骤a中的浆液中加入玻璃化纤维,搅拌均匀后制成砖坯,一次烧制成型;进一步,所述的一次烧制,是在900-1200℃下烧制8-10h;c.将成型的砌块浸泡在防霉液中,取出进行二次烧制,冷却后以蒸汽养护即得;进一步,所述的二次烧制,是在600-800℃下烧制20-30min。进一步,所述的耐火防霉砌块可作为承重墙砌块使用,还可作为人行道地砖进行铺设;步骤2所制备的防霉液可以直接喷涂在水泥建筑外表,或木质板材表面进行防霉处理。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石膏和煤渣进行混合处理、制备玻璃化纤维、采用乳胶对贝壳粉进行接枝改性、利用天然植物制备防霉液,再结合简单快捷的制备方法,生产出一种耐火极限可达到1.42h,常温抗压强度达5.7MPa,且防霉效果好的砌块。其中,对石膏料采取了不同的三段温度进行煅烧,可将煤渣和石膏中的一些杂质进行去除,有机杂质随着温度的升高会被分解,煅烧完毕后采用双氧水进行洗涤,在去除杂质的同时增大了煤渣的比表面积,使煤渣与其他原料能更充分的结合。当采用的石膏为工业副产石膏时,对石膏中杂质的去除相较传统的水洗筛分等方式更加有效,以磷石膏为例,采用三段不同温度煅烧的方式,磷石膏晶格中的共晶杂质会被分解出来。对树皮采用酸性溶液浸泡,去除表面杂质的同时将纤维软化,再采用碱性溶液熬煮,可去除纤维之外的杂质,并强化纤维的韧性,以聚丙烯对纤维包覆后玻璃化处理,不仅进一步增加了纤维的强度,使纤维更加不易断裂,进而使砌块的抗压强度更高、开裂风险更小,还提高了砌块的耐火程度,提高了其作为建材的安全系数。以乳胶接枝改性贝壳粉,在缓冲溶液的辅助下,乳胶分子与贝壳粉中的甲壳素等物质交联形成网状结构,在制备砌块时吸水形成骨架起到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砌块的强度。同时以等体积浸渍法将银离子负载在改性贝壳粉上,可进一步起到抑菌作用,使砌块的防霉效果更好。对艾蒿进行提取制备防霉液,有效抑制霉菌生长,再配合氯苯酚,可将艾蒿提取物未彻底抑制的霉菌杀灭,大大减少了有机防霉剂的用量,使其安全系数得到保障。同时结合乳化硅氧烷,可以使砌块兼具防水和透气的作用,减少了因为下雨等情况导致的防霉液有效成分流失的问题出现。在制备砌块时采用先烧制成型再浸泡防霉液的方式,可使防霉液渗入砌块表面的孔隙中,若直接将防霉液添加至砖坯中制备砌块,由于水泥凝固后将防霉液的有效成分固定住,导致砌块表面的防霉效果不理想,时间长了或环境潮湿依然会生长霉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代替,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耐火防霉砌块,其组成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水泥25份、石膏料27份、玻璃化纤维11份、改性贝壳粉15份;此外,还含有防霉液,其组成按重量份计包括:乳化硅氧烷13份、艾蒿提取物10份、模数为2.3的硅酸钠7份、氯苯酚1.0份。进一步,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火防霉砌块,其特征在于,其组成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水泥20-30份、石膏料25-40份、玻璃化纤维7-15份、改性贝壳粉12-18份;此外,还含有防霉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火防霉砌块,其特征在于,其组成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水泥20-30份、石膏料25-40份、玻璃化纤维7-15份、改性贝壳粉12-18份;此外,还含有防霉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火防霉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膏料,是将石膏与煤渣按1-1.5:0.7-1.2的质量比混合,经过分段煅烧后以双氧水洗涤得到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火防霉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段煅烧,是指在120-150℃下煅烧20-40min,在700-900℃下煅烧2-4h,再于200-300℃下煅烧45-50min。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火防霉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霉液,其组成按重量份计包括:乳化硅氧烷10-15份、艾蒿提取物7-14份、硅酸钠5-8份、氯苯酚0.5-1.5份。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耐火防霉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霉液,其制备方法为:
a.取新鲜艾蒿磨碎成浆,加入纤维素酶进行酶解,再经水蒸汽蒸馏、过滤得滤渣和滤液A,滤液A离心取上清液,滤渣用乙酸乙酯浸提,过滤取滤液B,将滤液B与上清液混合,浓缩即得艾蒿提取物;
b.将氯苯酚溶于乙醇中,将硅酸钠溶于水中,混合乙醇-氯苯酚溶液和硅酸钠-水溶液,一边搅拌一边加入乳化硅氧烷,直至溶液呈乳白色即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封信超,陈正强,丁黎,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汉丰装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