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扶手轴,包括马达,所述马达输出轴与输入轴之间活动连接,所述输入轴与马达连接的另一端固定输入轴锥形齿轮,所述输入轴锥形齿轮与侧面锥形齿轮啮合,所述侧面锥形齿轮固定于第三输出轴一端,另一端与第一输出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另一端连接第一扶手驱动盘,所述第三输出轴与第四输出轴通过齿轮机构连接,所述第四输出轴另一端与第二输出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轴另一端与第二扶手驱动盘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扶手轴内加入齿轮结构使得扶手在弯曲处内圈比外圈行程少的情况下还能顺畅运作,其结构巧妙,很好的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扶手轴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扶梯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扶手轴。
技术介绍
自动扶梯是由一台特种结构形式的链式输送机和两台特殊结构形式的胶带输送机所组合而成,带有循环运动梯路,用以在建筑物的不同层高间向上或向下倾斜输送乘客的固定电力驱动设备。市面上有一种旋转自动扶梯,造型优美,通过旋转上下可以节省较多空间,但是由于扶梯是旋转上下方式,需通过不对称的梯路连接扶手轴并产生旋转轨迹,其内部结构极为复杂,所需造价高昂以及后期维护繁琐。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解决自动旋转扶梯扶手轴结构复杂并且造价高昂、后期维护繁琐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电梯扶手轴。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由扶手驱动盘、输出轴、齿轮组、输入轴、活动接头组成的一种电梯扶手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梯扶手轴包括马达,所述马达输出轴与输入轴之间活动连接,所述输入轴与马达连接的另一端固定输入轴锥形齿轮,所述输入轴锥形齿轮与侧面锥形齿轮啮合,所述侧面锥形齿轮固定于第三输出轴一端,另一端与第一输出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另一端连接第一扶手驱动盘,所述第三输出轴与第四输出轴通过齿轮机构连接,所述第四输出轴另一端与第二输出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轴另一端与第二扶手驱动盘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侧面锥形齿轮齿面一侧设置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并且中部设置通孔,所述通孔相对于齿面一侧设置台阶孔。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通过轴孔固定第一行星齿轮和第二行星齿轮。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输出轴与侧面锥形齿轮连接的顶端固定锥形齿轮,所述锥形齿轮锥面朝外,直面与侧面锥形齿轮通孔平行,所述第三输出轴锥形齿轮锥面相对的第四输出轴一端设置相同锥形齿轮,所述第三输出轴锥形齿轮与第四输出轴锥形齿轮平行并且齿面分别与第一行星齿轮和第二行星齿轮齿面啮合。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扶手驱动盘和第二扶手驱动盘结构相同,盘体外圈设置输送道,盘体中部设置沉孔式卡槽,所述输送道内设置若干挡块。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与第一扶手驱动盘和第二扶手驱动盘连接处均设置法兰盘,所述法兰盘连接面设置卡块。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梯扶手轴,在旋转扶梯中通过可以活动的输出轴和输入轴进行变向,左右两端的输出轴通过之间的差速齿轮机构连接达到运行时内圈与外圈不同速还能顺畅运行。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梯扶手轴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梯扶手轴A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梯扶手轴侧面锥形齿轮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梯扶手轴输出轴法兰盘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梯扶手轴扶手驱动盘示意图。图中:1为第一扶手驱动盘;2为第二扶手驱动盘;3为第一输出轴;4为第二输出轴;5为第三输出轴;6为第四输出轴;7为输入轴;8为输送道;9为卡槽;10为第一行星齿轮;11为第二行星齿轮;12为侧面锥形齿轮;13为第一固定块;14为第二固定块;15为法兰盘;16为卡块;17为输入轴锥形齿轮;18为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如图1-5所示,一种电梯扶手轴,包括马达,所述马达输出轴与输入轴7之间活动连接,所述输入轴7与马达连接的另一端固定输入轴锥形齿轮17,所述输入轴锥形齿轮17与侧面锥形齿轮12啮合,所述侧面锥形齿轮12固定于第三输出轴5一端,另一端与第一输出轴3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3另一端连接第一扶手驱动盘1,所述第三输出轴5与第四输出轴6通过齿轮机构连接,所述第四输出轴6另一端与第二输出轴4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轴4另一端与第二扶手驱动盘2连接。其中,当第一扶手驱动盘1和第二扶手驱动盘2固定于扶梯梯路上,第一扶手驱动盘1和第二扶手驱动盘2之间通过第一输出轴3、第二输出轴4、第三输出轴5和第四输出轴6连接,第三输出轴5和第四输出轴6之间又通过差速齿轮机构连接,并且第一输出轴3与第三输出轴5和第二输出轴4与第四输出轴6均使用万向联轴器连接可以随意变换方向,在弯曲处输入轴7在马达带动下通过顶端的输入轴锥形齿轮17带动侧面锥形齿轮12旋转,由于在弯曲处内圈与外圈行程不一样,内圈行程短阻力也比外圈大,所以通过第一行星齿轮10和第二行星齿轮11将阻力平衡达到内圈与外圈速度一样的目的。如图3所示,所述侧面锥形齿轮12齿面一侧设置第一固定块13和第二固定块14并且中部设置通孔,所述通孔相对于齿面一侧设置台阶孔。其中,台阶孔可以更好的放置锥形齿轮,第一固定块13和第二固定块14可以将固定在其上的齿轮随着侧面锥形齿轮12转动而转动。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固定块13和第二固定块14通过轴孔固定第一行星齿轮10和第二行星齿轮11。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三输出轴5与侧面锥形齿轮12连接的顶端固定锥形齿轮,所述锥形齿轮锥面朝外,直面与侧面锥形齿轮12通孔平行,所述第三输出轴5锥形齿轮锥面相对的第四输出轴6一端设置相同锥形齿轮,所述第三输出轴5锥形齿轮与第四输出轴6锥形齿轮平行并且齿面分别与第一行星齿轮10和第二行星齿轮11齿面啮合。其中,第一行星齿轮10和第二行星齿轮11在直道和弯曲处通过阻力大小来切换,阻力大时第一行星齿轮10和第二行星齿轮11会围绕第三输出轴5和第四输出轴6的锥形齿轮转动从而将阻力平衡达到两侧速度一致。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扶手驱动盘1和第二扶手驱动盘2结构相同,盘体外圈设置输送道8,盘体中部设置沉孔式卡槽9,所述输送道8内设置若干挡块18。其中,扶手驱动盘在旋转时,内部的输送道8将扶手进行循环传送并且在传送过程中输送道8内部的挡块18与扶手内侧卡块卡接可以更加有效的输送。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输出轴3和第二输出轴4与第一扶手驱动盘1和第二扶手驱动盘2连接处均设置法兰盘15,所述法兰盘15连接面设置卡块16。其中,在第一扶手驱动盘1和第二扶手驱动盘2设置沉孔式卡槽9,在第一输出轴3和第二输出轴4于扶手驱动盘连接处设置相应法兰盘15与卡块16,可以更好与沉孔式卡槽9连接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以上举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专利技术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扶手轴,包括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输出轴与输入轴(7)之间活动连接,所述输入轴(7)与马达连接的另一端固定输入轴锥形齿轮(17),所述输入轴锥形齿轮(17)与侧面锥形齿轮(12)啮合,所述侧面锥形齿轮(12)固定于第三输出轴(5)一端,另一端与第一输出轴(3)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3)另一端连接第一扶手驱动盘(1),所述第三输出轴(5)与第四输出轴(6)通过齿轮机构连接,所述第四输出轴(6)另一端与第二输出轴(4)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轴(4)另一端与第二扶手驱动盘(2)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扶手轴,包括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输出轴与输入轴(7)之间活动连接,所述输入轴(7)与马达连接的另一端固定输入轴锥形齿轮(17),所述输入轴锥形齿轮(17)与侧面锥形齿轮(12)啮合,所述侧面锥形齿轮(12)固定于第三输出轴(5)一端,另一端与第一输出轴(3)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3)另一端连接第一扶手驱动盘(1),所述第三输出轴(5)与第四输出轴(6)通过齿轮机构连接,所述第四输出轴(6)另一端与第二输出轴(4)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轴(4)另一端与第二扶手驱动盘(2)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扶手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锥形齿轮(12)齿面一侧设置第一固定块(13)和第二固定块(14)并且中部设置通孔,所述通孔相对于齿面一侧设置台阶孔。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扶手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块(13)和第二固定块(14)通过轴孔固定第一行星齿轮(10)和第二行星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娟,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古涞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