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梯轿厢及电梯,电梯轿厢包括:轿顶板,轿底板,轿壁,所述轿壁包括框架、轿壁面板,其中,框架包括上横梁、下横梁、立柱,立柱间隔置于轿壁水平轮廓线上,在各立柱相邻的一面都形成有用于夹持轿壁面板的类U形空间,各立柱的所述类U形空间依次相对,所述轿壁面板的水平两端分别安装在该类U形空间内;上横梁与轿顶板卡接,下横梁与轿底板卡接,并且,在所述上横梁的下部,以及所述下横梁的上部都形成有类U形空间,所述轿壁面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在对应的类U形空间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轿厢全部采用重量轻的铝合金制造,降低了启动、制动过程中的能耗。全部采用卡接连接方式,安装方式简单高效。轿顶板上不设加强筋,方便检修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轿厢及电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梯轿厢及电梯。
技术介绍
电梯是垂直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的轿厢,随着住宅和商用办公楼越来越高,使用电梯的频率也越来越多。轿厢主要由轿顶、轿壁、轿底组成,目前轿厢的制造材料几乎全部为钢材,并辅以筋板加强强度,轿厢的各部件之间用大量螺栓连接。如图1至3所示,如图1、图2所示,后轿壁4、侧轿壁5、前轿壁6都是由几块钢板通过螺栓连接而成,例如侧轿壁5由三块U形的钢板通过螺栓7连接而成。轿顶板2与后轿壁4、侧轿壁5、前轿壁6之间的连接也是采用螺栓7来连接。如图3所示,轿顶板2的上端具有加强筋1,这导致维修人员在轿顶板2上面检修时不方便操作。最小规格的标准轿厢约700kg,相应需要约1t的对重与其匹配,并且需要较大功率曳引机配套。由此可见,由于目前的电梯轿厢质量大,采用螺栓连接方式,使得目前的轿厢具有以下缺点:(1)由于钢材制作的轿厢质量大,对于电梯这种频繁起停的设备很大一部分能量消耗在启动、制动过程中,整机能耗大。(2)现有技术的安装、连接部分都是用螺栓的方式。螺栓数量多,一个轿厢约有上百个螺栓,安装效率低。(3)钢材加工时一般为剪板、冲孔、折弯、焊接、喷涂等工序,其中例如焊接这类操作对环境有污染,对操作者也有危害。(4)钢材不易于回收,不利于再利用。(5)轿顶板上端有加强筋,人员在上检修时不方便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梯轿厢,包括:轿顶板,轿底板,轿壁,包括铝框架、轿壁面板,其中,铝框架包括立柱,所述立柱间隔置于轿壁水平轮廓线上,各立柱相邻的一面都形成有用于夹持轿壁面板的类U形空间,各立柱的所述类U形空间依次相对,所述轿壁面板的水平两端分别安装在该类U形空间内。可选地,所述立柱形成有安装一体的类U形胶条的空间,该类U形胶条具有用以安装轿壁面板的类U形空间。可选地,铝框架还包括上横梁、下横梁,所述上横梁与轿顶板连接,所述下横梁与轿底板卡接,所述立柱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横梁和下横梁连接,并且,在所述上横梁的下部,以及所述下横梁的上部都形成有类U形空间,所述轿壁面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在对应的类U形空间内。可选地,所述轿壁面板的水平两端还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立柱上,并且,所述立柱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立柱卡接以遮挡所述紧固件。可选地,立柱和轿壁面板之间的安装形式为分体式胶条安装方式,其中,立柱外周相对的两侧对称的形成有用于安装胶条的卡勾组件,任一卡勾组件的形式为:从立柱的侧面延伸出一对用于卡接扣条的第一卡勾,立柱的形成有第一卡勾的所述侧面的相邻侧面上,沿该相邻侧面的平面方向延伸出延伸板,在该延伸板的距离所述侧面的一段距离的位置向垂直于该延伸板的方向形成有用于卡接第一胶条的第二卡勾;第一胶条远离第二卡勾的一侧为平面,并且,在第二卡勾与所述侧面之间还安装有方形的第二胶条,在扣条和第一胶条之间还设置有第三胶条,第一胶条、第二胶条、第三胶条之间形成用于夹持轿壁面板的类U形空间。可选地,第三胶条的相对的两侧都设置有倾斜的倒刺,对应的,在扣条与其接合的位置具有与其倾斜方向相反的倒刺,第三胶条的另一侧的倒刺用于与轿壁面板接触。可选地,上横梁上形成有一组所述卡勾组件,在将上横梁安装在轿顶板上后,使得所述卡勾组件朝下;下横梁上形成有一组卡勾组件,在将下横梁安装在轿底板上后,使得所述卡勾组件朝上,所述轿壁面板的上下两端安装在对应的卡勾组件构成的类U形空间。可选地,所述轿壁水平轮廓线包括方形、多边形,所述立柱设置在各角点上;所述轿壁水平轮廓线包括圆形、椭圆形,所述立柱均匀间隔设置在轿壁水平轮廓线上。可选地,在立柱之间还设置有过渡立柱,所述过渡立柱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上设置有所述类U形空间。可选地,轿顶板和轿底板是四周带框的铝蜂窝板。可选地,在上横梁上形成有一组卡勾组件,在上横梁与其卡勾组件相对的一侧设置有一对第五卡勾,其钩头相对,在轿顶板的下端对应上横梁的位置连接有一对第五钩头,一对第五钩头由上至下先向外侧倾斜弯曲形成第一凸台后又向内侧倾斜弯曲形成第二凸台,在第一凸台与轿顶板的下端面之间形成第一凹槽,第一凸台将第五卡勾卡住在所述第一凹槽内,使得上横梁与轿顶板安装后,上横梁的卡勾组件朝下;在下横梁上形成有一组卡勾组件,在下横梁与其卡勾组件相对的一侧设置有一对第五卡勾,其钩头相对,在轿底板的上端对应下横梁的位置连接有一对第五钩头,一对第五钩头由下至上先向外侧倾斜弯曲形成第一凸台后又向内侧倾斜弯曲形成第二凸台,在第一凸台与轿底板的上端面之间形成第一凹槽,第一凸台将第五卡勾卡住在所述第一凹槽内,使得下横梁与轿底板安装后,下横梁的卡勾组件朝上。可选地,在上横梁与轿顶板之间还设置有将上横梁与轿顶板连接起来的辅助扣条;在下横梁与轿底板之间还设置有将下横梁与轿底板连接起来的辅助扣条。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梯,包括电力拖动系统、门系统以及以上所述的电梯轿厢。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轿厢全部采用铝合金制造,重量轻,降低了启动、制动过程中的能耗。(2)轿厢取消了螺栓连接方式,全部采用卡接连接方式,安装方式简单高效。(3)轿顶板上不设加强筋,方便检修操作。(4)采用卡接连接方式,不会产生粉尘,而现有技术中对于轿壁则通常采用焊接方式,粉尘大。附图说明通过结合下面附图对其实施例进行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技术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图1是表示现有技术的轿壁的连接示意图;图2是表示现有技术的轿壁与轿顶板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表示现有技术的轿顶板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轿厢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轿顶板、轿底板的示意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框架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去掉轿顶板的平面示意图;图8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采用分体式胶条的安装示意图;图8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采用一体式胶条的安装示意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上横梁和下横梁的安装示意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上横梁和轿顶板的安装剖视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辅助扣条的示意图;图12和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横梁与立柱的螺接示意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轿壁与侧轿壁的卡接示意图;图1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轿壁面板通过紧固件与立柱连接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梯轿厢及电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或其组合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此外,在本说明书中,附图未按比例画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包括:/n轿顶板,/n轿底板,/n轿壁,包括铝框架、轿壁面板,其中,铝框架包括立柱,所述立柱间隔置于轿壁水平轮廓线上,各立柱相邻的一面都形成有用于夹持轿壁面板的类U形空间,各立柱的所述类U形空间依次相对,所述轿壁面板的水平两端分别安装在该类U形空间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包括:
轿顶板,
轿底板,
轿壁,包括铝框架、轿壁面板,其中,铝框架包括立柱,所述立柱间隔置于轿壁水平轮廓线上,各立柱相邻的一面都形成有用于夹持轿壁面板的类U形空间,各立柱的所述类U形空间依次相对,所述轿壁面板的水平两端分别安装在该类U形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柱形成有安装一体的类U形胶条的空间,该类U形胶条具有用以安装轿壁面板的类U形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铝框架还包括上横梁、下横梁,所述上横梁与轿顶板连接,所述下横梁与轿底板卡接,所述立柱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横梁和下横梁连接,并且,在所述上横梁的下部,以及所述下横梁的上部都形成有类U形空间,所述轿壁面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在对应的类U形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轿壁面板的水平两端还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立柱上,并且,所述立柱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立柱卡接以遮挡所述紧固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立柱和轿壁面板之间的安装形式为分体式胶条安装方式,其中,立柱外周相对的两侧对称的形成有用于安装胶条的卡勾组件,任一卡勾组件的形式为:
从立柱的侧面延伸出一对用于卡接扣条的第一卡勾,立柱的形成有第一卡勾的所述侧面的相邻侧面上,沿该相邻侧面的平面方向延伸出延伸板,在该延伸板的距离所述侧面的一段距离的位置向垂直于该延伸板的方向形成有用于卡接第一胶条的第二卡勾;
第一胶条远离第二卡勾的一侧为平面,并且,在第二卡勾与所述侧面之间还安装有方形的第二胶条,在扣条和第一胶条之间还设置有第三胶条,第一胶条、第二胶条、第三胶条之间形成用于夹持轿壁面板的类U形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第三胶条的相对的两侧都设置有倾斜的倒刺,对应的,在扣条与其接合的位置具有与其倾斜方向相反的倒刺,第三胶条的另一侧的倒刺用于与轿壁面板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宝华,毛鹤同,房祥雨,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远大智能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