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反渗透装置,包括一级反渗透器和二级反渗透器所述一级反渗透器和二级反渗透器之间通过导水管相连接,所述一级反渗透器一侧通过精密过滤器连接有活性炭过滤器,所述活性炭过滤器一端远离设有与第一水泵相连接的机械过滤器,所述第一水泵一侧安装有沿液体流动方向的加药装置,所述活性炭过滤器和机械过滤器内均设有与其相适配的双S型管道,所述双S型管道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防塞口,所述二级反渗透器管口输出端通过水箱连接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一端远离水箱一侧通过紫外线杀菌器连接有微滤器。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管道发生堵塞,过滤净化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渗透装置
本技术涉及净化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反渗透装置。
技术介绍
反渗透装置是将原水经过精细过滤器、颗粒活性碳过滤器、压缩活性碳过滤器等,再通过泵加压,利用孔径为1/10000μm(相当于大肠杆菌大小的1/6000,病毒的1/300)的反渗透膜(RO膜),使较高浓度的水变为低浓度水,同时将工业污染物、重金属、细菌、病毒等大量混入水中的杂质全部隔离,从而达到饮用规定的理化指标及卫生标准,产出至清至纯的水,是人体及时补充优质水份的最佳选择。由于RO反渗透技术生产的水纯净度是人类掌握的一切制水技术中最高的,洁净度几乎达到100%,所以人们称这种产水机器为反渗透纯净水机。反渗透装置主要用于将水质进行过滤净化,目前市场的反渗透装置主要通过渗透膜进行溶质分离,但是过量装置预先的净化处理并不完全,其结构也较为单一,净化效果不完全,而且当流量较大时,工作效率较慢,颗粒杂质容易造成堵塞现象,装置在实用性上得到下降,影响到人生活用水的健康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稳定、净化效果好和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有利于调节疏水的反渗透装置,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反渗透装置,包括一级反渗透器和二级反渗透器所述一级反渗透器和二级反渗透器之间通过导水管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反渗透器一侧通过精密过滤器连接有活性炭过滤器,所述活性炭过滤器一端远离设有与第一水泵相连接的机械过滤器,所述第一水泵一侧安装有沿液体流动方向的加药装置,所述活性炭过滤器和机械过滤器内均设有与其相适配的双S型管道,所述双S型管道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防塞口,所述二级反渗透器管口输出端通过水箱连接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一端远离水箱一侧通过紫外线杀菌器连接有微滤器,所述一级反渗透器和二级反渗透器均包括与端盖相连接的中心管,所述端盖卡接固定在壳体上,所述中心管外壁上分别设有与渗透膜相连接的导流隔网,所述中心管一端设有延伸至外部的废水口和净水口。进一步的,所述机械过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器之间设有与导水管相连接的调节阀。进一步的,所述水箱顶端两侧分别安装有压力表和泄压口。进一步的,所述二级反渗透器管口输出端设有浓度传感器,所述浓度传感器通过控制器电连接有开关阀,所述开关阀一端设有与一级反渗透器相连接的回流管。进一步的,所述导流隔网靠近壳体内壁上安装有玻璃钢外壳。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反渗透装置净化处理前通过设置有机械过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器,由于自身的滤芯容易更换,便于后期的维修安装作业,同时进水口前设置有加药装置,是为了通过加入化学物进行物质将的中和反应,以此将混合物的PH值进行调节,过滤器中双S型管道可以减轻液体在管道流动的压力,同时设置有防塞口避免发生杂质过多而产生堵塞现象,反渗透器中的导流隔网可以将液体进行导流疏通的作用,而壳体上的玻璃钢外壳可以防止长时间与液体接触从而发生腐蚀现象,这样的反渗透装置大大提高了使用性能,设计合理,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管道发生堵塞,过滤净化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反渗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反渗透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一级反渗透器;2-二级反渗透器;3-精密过滤器;4-活性炭过滤器;5-第一水泵;6-机械过滤器;7-加药装置;8-双S型管道;9-防塞口;10-水箱;11-第二水泵;12-紫外线杀菌器;13-微滤器;14-端盖;15-中心管;16-导流隔网;17-废水口;18-净水口。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1-2,一种反渗透装置,包括一级反渗透器1和二级反渗透器2所述一级反渗透器1和二级反渗透器2之间通过导水管相连接,所述一级反渗透器1一侧通过精密过滤器3连接有活性炭过滤器4,所述活性炭过滤器4一端远离设有与第一水泵5相连接的机械过滤器6,所述第一水泵5一侧安装有沿液体流动方向的加药装置7,所述活性炭过滤器4和机械过滤器6内均设有与其相适配的双S型管道8,所述双S型管道8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防塞口9,所述二级反渗透器2管口输出端通过水箱10连接有第二水泵11,所述第二水泵11一端远离水箱10一侧通过紫外线杀菌器12连接有微滤器13,所述一级反渗透器1和二级反渗透器2均包括与端盖14相连接的中心管15,所述端盖14卡接固定在壳体上,所述中心管15外壁上分别设有与渗透膜相连接的导流隔网16,所述中心管15一端设有延伸至外部的废水口17和净水口18。本方案的具体实施例为,机械过滤器6连接的第一水泵5能够进行加压输送液体,过滤器内形成一定的压力差,利用反渗透膜,使较高浓度的水变为低浓度水,进而将杂质进行隔离,紫外线杀菌器12连接的微滤器13简称为微孔过滤,属于精密过滤,微滤能够过滤掉溶液中的微米级或纳米级的微粒和细菌,同时一级反渗透器1和二级反渗透器2上卡接固定的端盖14,从而打开渗透器内部,便于装置的拆卸安装。本方案的具体实施例为,所述机械过滤器6和活性炭过滤器4之间设有与导水管相连接的调节阀,调节阀的设置有利于控制液体流量的大小,所述水箱10顶端两侧分别安装有压力表和泄压口,所述导流隔网16靠近壳体内壁上安装有玻璃钢外壳。本方案的具体实施例为,所述二级反渗透器2管口输出端设有浓度传感器,所述浓度传感器通过控制器电连接有开关阀,所述开关阀一端设有与一级反渗透器1相连接的回流管,浓度传感器的型号为ADE901,重量轻,体积小巧,结构紧凑,易于现场安装,而且性价比极高。除了液晶显示器以外产品还具有4-20MA电流信号以及RS232C计算机接口信号,便于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实现自动控制,当出水口浓度大于设定的标准时,传感器会将信号传递到控制器上,并通过控制器启动开关阀,以此液体通过回流管重新进入到渗透器中进行净化处理。本方案的具体实施例为,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渗透装置,包括一级反渗透器(1)和二级反渗透器(2)所述一级反渗透器(1)和二级反渗透器(2)之间通过导水管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反渗透器(1)一侧通过精密过滤器(3)连接有活性炭过滤器(4),所述活性炭过滤器(4)一端远离设有与第一水泵(5)相连接的机械过滤器(6),所述第一水泵(5)一侧安装有沿液体流动方向的加药装置(7),所述活性炭过滤器(4)和机械过滤器(6)内均设有与其相适配的双S型管道(8),所述双S型管道(8)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防塞口(9),所述二级反渗透器(2)管口输出端通过水箱(10)连接有第二水泵(11),所述第二水泵(11)一端远离水箱(10)一侧通过紫外线杀菌器(12)连接有微滤器(13),所述一级反渗透器(1)和二级反渗透器(2)均包括与端盖(14)相连接的中心管(15),所述端盖(14)卡接固定在壳体上,所述中心管(15)外壁上分别设有与渗透膜相连接的导流隔网(16),所述中心管(15)一端设有延伸至外部的废水口(17)和净水口(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渗透装置,包括一级反渗透器(1)和二级反渗透器(2)所述一级反渗透器(1)和二级反渗透器(2)之间通过导水管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反渗透器(1)一侧通过精密过滤器(3)连接有活性炭过滤器(4),所述活性炭过滤器(4)一端远离设有与第一水泵(5)相连接的机械过滤器(6),所述第一水泵(5)一侧安装有沿液体流动方向的加药装置(7),所述活性炭过滤器(4)和机械过滤器(6)内均设有与其相适配的双S型管道(8),所述双S型管道(8)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防塞口(9),所述二级反渗透器(2)管口输出端通过水箱(10)连接有第二水泵(11),所述第二水泵(11)一端远离水箱(10)一侧通过紫外线杀菌器(12)连接有微滤器(13),所述一级反渗透器(1)和二级反渗透器(2)均包括与端盖(14)相连接的中心管(15),所述端盖(14)卡接固定在壳体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凤,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艾莉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