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防止改变计量系统接线窃电的三相防窃电装置。用三只二次电流互感器监示总电流和电能表电流,以窃电时不平衡而感应的电流作电流单元工作电源,用三相半波整流后电压连续和阻容移相监示电能表电压。电流电压单元分开记录控制,并发射无线电报警信号,能对改变电能表外接线的电流线断路、分流、换向、互感器一次二次反向电流倒表,相线零线互换、电压线断相、换相、零线带压、切断计量系统等窃电进行防范。(*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防止改变计量系统接线进行窃电的装置。在三相较大用电户中,一般都使用电流互感器配合电能表计量电量。在这种计量系统中,改变系统接线如电流线断路、分流、换向、换相、互感器一次二次反向电流倒表、相线与零线互换,电压线断相、换相、零线带压甚至切断计量系统等手段进行窃电,而电力部门很难查找。现在国内研制的三相防窃电装置,如福建松溪县无线电二厂研制的专利号为90204318.8的三相防窃电装置,可对改变计量系统接线的电流线断线、分流、换向、换相、互感器一次二次反向电流倒表、相线与零线互换、电压线断相、换相等窃电方式进行防范,但对于电能表零线带压、切断计量系统等窃电方式还不能防范。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应电流互感器配合电能表计量系统的三相防窃电装置,它不仅能对改变系统接线如电流线断路、分流、换向、换相、互感器一次二次反向电流倒表、相线与零线互换,电压线断相、换相等窃电行为进行防范,而且对电能表零线带压、切断计量系统等窃电行为也能进行防范。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组成防电流窃电单元的主回路控制电流互感器TA1~TA3串联在总电路上测量总电流,二次电流互感器TA4~TA6每只都有两个初级绕组,TA4的两个初级绕组分别与A相上的主回路检测电流互感器TA1和计量电流互感器TAa的次级绕组串联连接,TA5的两个初级绕组分别与B相上的TA2和TAb的次数绕组串联连接,TA6的两个初级绕组分另与C相上的TA3和TAC的次数绕组串联连接,TA4~TA6的次级绕组分别接在电源电路(1)的交流输入端,电源电路(1)的直流输出端接控制电路(2)的电源端。利用窃电时同一相上的电流不平衡,而在二次互感器次级绕组产生的感互电流经电源电路(1)转换后供给控制电路(2)电源,使控制电路(2)计数或控制,因而对改变系统接线的电流线断路、分流、换向、换相、互感器一次二次反向电流倒表、相线与零线互换、切断计量系统等电流窃电行为和破坏控制线进行防范。组成防电压窃电单元的三相变压器T1~T3的初级绕组接成星型,首端接电能表wh的ABC电压端,其公共端接wh的零线端。利用变压器一组三个次级绕组接成星型,其公共端接电源负端,首端接二极管V18~V20的阳极,V18~V20的阴极共同连接后一路经二极管V21隔离后接滤波电容C9做为防电压窃电单元的工作电源,另一路经电阻R7R8分压后接电压比较器AJ1输入端,AJ1输出端接控制电路(3)的输入端,以检出电能表wh的电压线断相、零线带压等窃电行为。利用变压器的另一组三个次级绕组接成星型,首端分别接电源负端,电阻R6和电容C8,R6与C8的另一端连接后接二极管V22阳极,V22阴极接电压比较器AJ2输入端,AJ2输出端接控制电路(3)的输入端,以检出电能表wh的电压线换相窃电行为。控制电路(3)收到AJ1、AJ2的检出信号后,启动计数器电路工作,累计窃电时间而对电能表wh的电压线断相、换相、零线带压等窃电行为进行防范。防电流窃电单元和防电压窃电单元各自独立工作,单独记录或控制。同时防电流窃电单元通过二极管V16,防电压窃电单元通过二极管V25一起接电压比较电路AJ4输入端,AJ4输出端控制无线电报警发射电路(4)发射无线电报警信号,以达到防窃电的目的。本技术只需要将主回路检测电流互感器安装在电源总线上,电能表电流线穿过二次电流互感器,并将相应线路连接好即可工作。它不仅能对改变计量系统接线如电流线断路、分流、换向、换相,互感器一次、二次加反向电流倒表,相线与零线互换,电压线断相、换相、破坏控制线等窃电行为进行防范,而且具有以下优点(1)对电能表中零线带压,切断计量系统窃电也能进行防范。(2)装置只取总电路电流信号,使主回路检测部分安装方便、故障少。(3)防电压窃电单元和防电流窃电单元分开记录控制,对供电部门最难发现的电流窃电方式由窃电时不平衡电流经二次互感器感应产生电流作为电源,除非主回路检测电流互感器回路损坏,其他任何故障,均不会引起误动,有利于电力部门对窃电行为进行处置。(4)窃电时装置发射无线电信号,有利于电力部门查找窃电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观图,由主机(1),二次检测单元(2)和主回路检测单元(3)组成。图2为本技术的电原理图。以下结合图2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TAa、TAb、TAC为计量系统的计量电流互感器,wh为计量系统的电能表。TA1~TA3为主回路检测电流互感器,TA4~TA6为二次电流互感器。TA4~TA6每只均有两个初级绕组,TA4第一个初级绕组与TA1次级绕组串联连接,测量A相总电路电流,而装在A相上的TAa次级绕组引出线穿过TA4作为TA4的第二个初级绕组测量进入电能表wh的A相电流。同样结构,TA5与TA2和TAb,测量B相总电流和wh的B相电流,TA6与TA3和TAC测量C相总电流和wh的C相电流。为了提高TA1~TA3次级带负载阻抗的能力,TA1~TA3额定二次电流不大于2.5A,本实施细例为0.5A。为了提高TA4~TA6二次感应电压,TA4~TA6二次匝数之大于300匝,本实施细例为1000压。电源电路(1),由电容C1~C5二极管V1~V15组成。在正常计量时,二次电流互感器的二个初级绕组电流基本平衡,相互抵消,次级绕组基本上没有感应电流。当A相上TA1和TAa二次电流不平衡时,TA4次级绕组感应出电流,该电流一路通过由电容C1,二极管V3、V4组成的整流电路整流后向电容C4充电,另一路通过二极管V5整流后向C5充电,而转换成两路直流电源供给控制电路(2)。V1、V2为稳压管二极管,当感应电流过大时,感应电压升高,V1、V2击穿,保护电路安全。同理,B相或C相上电流不平衡时,TA5和TA6感应的次极电流由电容器C2、二极管V6~V10和由电容器C3二极管V11~V15组成的同样电路向C4C5充电。当不平衡电流大于额定值5%时,电容C4C5上的电压可使控制电路(2)正常工作。控制线路(2)由集成电路IC1、二极管V16,三极管V17,电容C6、C7,电阻R1~R5和PC1组成。当PC1是计数器时,控制电路(2)是累计记数电路,当PC1是继电器时,控制电路是延时切断电路。电容C5向集成电路IC1供电、IC1、C6、R1、R2组成计时电路,IC1输出通过R3、R4、C7提供V17基极电流,每个时间周期V17导通一次这时C4上的电压通过PC1和V17放电,PC1动作一次,计数器计一个数或继电器动作。这样当计量系统电流线断路、分流、换向、换相、互感器一次二次加反向电流倒表,相线零线互换,切断计量系统和破坏控制线等进行电流方式窃电时,TA4~TA6必定有若干只不平衡,装置必然动作。防电压窃电单元中三相变压器(也可以是三个单相变压器)T1~T3的三个初级绕组接成星型,公共点接wh的零线端,三个首端接wh的ABC电压端。第一组三个次级接成星型,公共点为电源负极三个首端分别接二极管V18~V20阳极,V18~V20阴极共连后一路通过二极管V21隔离后接电容C9,作为单元电源正极,另一路经电阻R7、R8分压后接电压比较器AJ1负输入端。C9电压经电阻R9、R10分压后接AJ1正输入端,同时也接AJ2负输入端以及AJ3和AJ4的正输入端。AJ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防止改变计量系统接线进行窃电的三相防窃电装置,包括主回路检测电流互感器TA1~TA3、电源电路(1)、控制电路(2),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二次电流互感器TA4~TA6每只都有两个初级绕组,TA4的两个初级绕组分别与A相上的主回路检测电流互感器TA1和计量电流互感器TAa的次级绕组串联连接,TA5的两个初级绕组分别与B相上的TA2和TA6的次级绕组串联连接,TA6的两个初级绕组分别与C相上的TA3和TAC的次级绕组串联连接,TA4~TA6的次级绕组分别接在电源电路(1)的交流输入端,电源电路(1)的直流输出端接控制电路(2)的电源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芳彪,
申请(专利权)人:刘芳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