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有害气体的防护服
本技术属于防护服
,具体涉及一种防有害气体的防护服。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防护服主要功能是防御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保护人体的工作服。经过检索发现,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7380877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有害气体泄漏灾难现场的救援防护服。但是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只能在防护服破裂时,检测到防护服内部的有害气体浓度变化,出现破裂导致有害气体侵入的时候,提醒救援人员进行撤离,因此还存在救援人员面临有害气体侵袭,不能及时有效自救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有害气体的防护服,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救援人员面临有害气体侵袭,不能及时有效自救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有害气体的防护服,包括:躯部,所述躯部顶部固定连接有头部,所述躯部一侧固定连接有臂部,所述躯部底侧固定连接有腿部,所述躯部前侧固定安装有拉链、自救盒,所述头部前侧固定连接有防护镜、过滤面罩。为了使得穿戴人员进行自救,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有害气体的防护服,其特征在于:包括:躯部(1),所述躯部(1)顶部固定连接有头部(2),所述躯部(1)一侧固定连接有臂部(3),所述躯部(1)底侧固定连接有腿部(4),所述躯部(1)前侧固定安装有拉链(8)、自救盒(7),所述头部(2)前侧固定连接有防护镜(5)、过滤面罩(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有害气体的防护服,其特征在于:包括:躯部(1),所述躯部(1)顶部固定连接有头部(2),所述躯部(1)一侧固定连接有臂部(3),所述躯部(1)底侧固定连接有腿部(4),所述躯部(1)前侧固定安装有拉链(8)、自救盒(7),所述头部(2)前侧固定连接有防护镜(5)、过滤面罩(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有害气体的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救盒(7)包括盒体(701)、电池盒(702)、固定槽(703)、微型泵(704)、固定柱(705)、置药轮(706)、置药槽(707)、第一弹簧(708)、微型无针注射器(709)、按钮开关(710)、口槽(711)、转柱(712)、齿轮(713),所述盒体(701)内壁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池盒(702)、固定槽(703),所述固定槽(703)一侧固定连接有微型泵(704),所述固定槽(703)一侧与固定柱(705)一端轴接,所述固定柱(705)另一端固定连接置药轮(706)一侧,所述置药轮(706)表面开设有置药槽(707),所述置药槽(707)内壁固定连接第一弹簧(708)一端,所述第一弹簧(708)另一端固定连接微型无针注射器(709)一侧,所述盒体(701)一侧开固定安装有按钮开关(710),所述盒体(701)同按钮开关(710)一侧开设有口槽(711),所述口槽(711)内壁一侧与转柱(712)轴接,所述转柱(712)中间固定连接有齿轮(7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有害气体的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无针注射器(709)包括外壳(7091)、第二弹簧(7092)、内壳(7093)、第三弹簧(7094)、芯杆(7095)、卡槽(7096)、第四弹簧(7097)、输药孔(7098)、药物安瓿(7099)、控制槽(70910)、旋转柱(70911)、控制装置(70912),所述外壳(7091)内壁一侧固定连接第二弹簧(7092)一端,所述第二弹簧(7092)另一端固定连接内壳(7093)外表面一侧,所述内壳(7093)内壁一侧固定连接第三弹簧(7094)一端,所述第三弹簧(7094)另一端固定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致婷,杨宁,宋玉兰,李红,郭妹,陆明实,钟晓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