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骨科护理的训练装置,包括训练板,所述训练板正表面和背表面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训练板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腔的左侧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靠近第一滑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远离定位块的一侧贯穿第一滑槽并延伸至训练板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定位块、第一滑槽、滚轮、滑杆、连接伸缩杆、壳体、第二连接杆、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第一连接杆、固定块、限位卡杆、限位卡孔、纵杆和弹性魔术贴相互配合,解决了无法根据不同病人病患情况灵活调节肢体的屈伸长度,病患程度不同的患者对训练强度的要求不同,大大降低了训练装置使用范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骨科护理的训练装置
本技术涉及骨科护理
,具体为用于骨科护理的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骨折,指骨头或骨头的结构完全或部分断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也时有发生,病人常为—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经及时恰当处理,多数病人能恢复原来的功能,手臂和腿部是病人骨折位置之一,为了使病人快速康复,会使用到训练装置对病人进行辅助康复训练,而病人的病情情况不同,现有的训练装置无法根据不同病人病患情况灵活调节肢体的屈伸长度,病患程度不同的患者对训练强度的要求不同,大大降低了训练装置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骨科护理的训练装置,具备灵活调节肢体屈伸长度的优点,解决了无法根据不同病人病患情况灵活调节肢体的屈伸长度,病患程度不同的患者对训练强度的要求不同,大大降低了训练装置使用范围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用于骨科护理的训练装置,包括训练板,所述训练板正表面和背表面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训练板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腔的左侧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靠近第一滑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远离定位块的一侧贯穿第一滑槽并延伸至训练板的外侧,所述训练板顶部的左侧开设有限位卡孔,所述训练板顶部的左侧设置有限位卡杆,所述限位卡杆的底部依次贯穿限位卡孔和滑块,两个定位块相反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表面活动套设有第一连接杆,两个第一连接杆相对一侧的贯穿设置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滑槽内腔的右侧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远离滚轮的一侧贯穿第一滑槽并延伸至训练板的外侧,所述训练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正表面和背表面的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伸缩杆,所述连接伸缩杆的左侧与滑杆的右侧固定连接,两个滚轮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纵杆,所述纵杆右侧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卡板,所述纵杆表面的前后两侧均活动套设有第二连接杆,两个第二连接杆相对一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弹性魔术贴,两个第二连接杆相对一侧的左侧贯穿设置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前后两侧均贯穿第一支撑杆,所述壳体内腔底部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蓄电池,所述壳体内腔右侧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左侧贯穿壳体延伸至训练板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卡板的右侧贯穿至连接块的内腔,所述连接块的顶部贯穿设置有连接卡杆,所述连接卡杆的底部依次贯穿连接块和卡板。优选的,所述定位块的表面与第二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块的表面与第一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限位卡杆的表面与限位卡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卡孔的数量为若干个。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表面与第一连接杆的连接处活动连接,所述滑杆的表面与第一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弹性魔术贴的数量为两个,前侧弹性魔术贴顶部的表面是细小柔软的纤维,后侧弹性魔术贴的顶部是较硬带钩的刺毛。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表面与第二连接杆的连接处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表面与第一支撑杆的连接处活动连接,所述壳体的顶部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箱门。优选的,所述壳体右侧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入端与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定位块、第一滑槽、滚轮、滑杆、连接伸缩杆、壳体、第二连接杆、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第一连接杆、固定块、限位卡杆、限位卡孔、纵杆和弹性魔术贴相互配合,具有灵活调节肢体屈伸长度的优点,解决了无法根据不同病人病患情况灵活调节肢体的屈伸长度,病患程度不同的患者对训练强度的要求不同,大大降低了训练装置使用范围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滑块和滑杆,能够分别对定位块和滚轮起到限位的作用,通过设置若干个限位卡孔和限位卡杆配合使用,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灵活调节肢体屈伸度,通过设置弹性魔术贴,能够便于对病人的病患部位进行紧固,方便病人的锻炼,通过设置滚轮,能够化滑动为滚动,减小滚轮与第二滑槽之间的摩擦力,方便病人的肢体训练,通过设置第二支撑杆和第一支撑杆配合使用,能够对病人的患处起到支撑的作用,起到屈伸训练的作用,通过设置卡板、连接块、连接卡杆和电动伸缩杆配合使用,能够对患病程度较深的病人进行自动屈伸训练,提高了训练装置的使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训练板结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连接块结构正视剖视图。图中:1训练板、2滑块、3定位块、4第一滑槽、5滚轮、6滑杆、7连接伸缩杆、8壳体、9第二连接杆、10第二支撑杆、11第一支撑杆、12第一连接杆、13固定块、14限位卡杆、15限位卡孔、16蓄电池、17电动伸缩杆、18连接块、19纵杆、20弹性魔术贴、21卡板、22连接卡杆、23第二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用于骨科护理的训练装置,包括训练板1,训练板1正表面和背表面均开设有第一滑槽4,训练板1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23,第二滑槽23内腔的左侧设置有定位块3,定位块3的表面与第二滑槽23的内壁滑动连接,定位块3靠近第一滑槽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块2,滑块2远离定位块3的一侧贯穿第一滑槽4并延伸至训练板1的外侧,滑块2的表面与第一滑槽4的内壁滑动连接,训练板1顶部的左侧开设有限位卡孔15,限位卡孔15的数量为若干个,训练板1顶部的左侧设置有限位卡杆14,限位卡杆14的底部依次贯穿限位卡孔15和滑块2,限位卡杆14的表面与限位卡孔15的内壁滑动连接,通过设置若干个限位卡孔15和限位卡杆14配合使用,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灵活调节肢体屈伸度,两个定位块3相反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3,固定块13的表面活动套设有第一连接杆12,两个第一连接杆12相对一侧的贯穿设置有第一支撑杆11,第一支撑杆11的表面与第一连接杆12的连接处活动连接,第二滑槽23内腔的右侧设置有滚轮5,通过设置滚轮5,能够化滑动为滚动,减小滚轮5与第二滑槽23之间的摩擦力,方便病人的肢体训练,滚轮5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滑杆6,滑杆6远离滚轮5的一侧贯穿第一滑槽4并延伸至训练板1的外侧,滑杆6的表面与第一滑槽4的内壁滑动连接,通过设置滑块2和滑杆6,能够分别对定位块3和滚轮5起到限位的作用,训练板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壳体8,壳体8的顶部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箱门,壳体8正表面和背表面的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伸缩杆7,连接伸缩杆7的左侧与滑杆6的右侧固定连接,两个滚轮5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纵杆19,纵杆19右侧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卡板21,纵杆19表面的前后两侧均活动套设有第二连接杆9,两个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骨科护理的训练装置,包括训练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板(1)正表面和背表面均开设有第一滑槽(4),所述训练板(1)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23),所述第二滑槽(23)内腔的左侧设置有定位块(3),所述定位块(3)靠近第一滑槽(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块(2),所述滑块(2)远离定位块(3)的一侧贯穿第一滑槽(4)并延伸至训练板(1)的外侧,所述训练板(1)顶部的左侧开设有限位卡孔(15),所述训练板(1)顶部的左侧设置有限位卡杆(14),所述限位卡杆(14)的底部依次贯穿限位卡孔(15)和滑块(2),两个定位块(3)相反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3),所述固定块(13)的表面活动套设有第一连接杆(12),两个第一连接杆(12)相对一侧的贯穿设置有第一支撑杆(11),所述第二滑槽(23)内腔的右侧设置有滚轮(5),所述滚轮(5)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滑杆(6),所述滑杆(6)远离滚轮(5)的一侧贯穿第一滑槽(4)并延伸至训练板(1)的外侧,所述训练板(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壳体(8),所述壳体(8)正表面和背表面的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伸缩杆(7),所述连接伸缩杆(7)的左侧与滑杆(6)的右侧固定连接,两个滚轮(5)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纵杆(19),所述纵杆(19)右侧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卡板(21),所述纵杆(19)表面的前后两侧均活动套设有第二连接杆(9),两个第二连接杆(9)相对一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弹性魔术贴(20),两个第二连接杆(9)相对一侧的左侧贯穿设置有第二支撑杆(10),所述第二支撑杆(10)的前后两侧均贯穿第一支撑杆(11),所述壳体(8)内腔底部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蓄电池(16),所述壳体(8)内腔右侧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7),所述电动伸缩杆(17)的左侧贯穿壳体(8)延伸至训练板(1)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8),所述卡板(21)的右侧贯穿至连接块(18)的内腔,所述连接块(18)的顶部贯穿设置有连接卡杆(22),所述连接卡杆(22)的底部依次贯穿连接块(18)和卡板(21)。/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骨科护理的训练装置,包括训练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板(1)正表面和背表面均开设有第一滑槽(4),所述训练板(1)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23),所述第二滑槽(23)内腔的左侧设置有定位块(3),所述定位块(3)靠近第一滑槽(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块(2),所述滑块(2)远离定位块(3)的一侧贯穿第一滑槽(4)并延伸至训练板(1)的外侧,所述训练板(1)顶部的左侧开设有限位卡孔(15),所述训练板(1)顶部的左侧设置有限位卡杆(14),所述限位卡杆(14)的底部依次贯穿限位卡孔(15)和滑块(2),两个定位块(3)相反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3),所述固定块(13)的表面活动套设有第一连接杆(12),两个第一连接杆(12)相对一侧的贯穿设置有第一支撑杆(11),所述第二滑槽(23)内腔的右侧设置有滚轮(5),所述滚轮(5)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滑杆(6),所述滑杆(6)远离滚轮(5)的一侧贯穿第一滑槽(4)并延伸至训练板(1)的外侧,所述训练板(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壳体(8),所述壳体(8)正表面和背表面的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伸缩杆(7),所述连接伸缩杆(7)的左侧与滑杆(6)的右侧固定连接,两个滚轮(5)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纵杆(19),所述纵杆(19)右侧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卡板(21),所述纵杆(19)表面的前后两侧均活动套设有第二连接杆(9),两个第二连接杆(9)相对一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弹性魔术贴(20),两个第二连接杆(9)相对一侧的左侧贯穿设置有第二支撑杆(10),所述第二支撑杆(10)的前后两侧均贯穿第一支撑杆(11),所述壳体(8)内腔底部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蓄电池(16),所述壳体(8)内腔右侧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7),所述电动伸缩杆(17)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玲,郭艳宏,赵小芹,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