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志坚专利>正文

一种血管介入术后下肢制动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8960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管介入术后下肢制动固定装置,涉及一种辅助医疗设备领域,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四角底部焊接有调节支撑杆,所述第二滑动件焊接有导杆,所述导杆左端安装有置物袋,所述导杆右端安装有蜂鸣定时器,通过用置物袋代替现有的膝盖护具,既可起到重物对血管的压迫作用,又可以防止下肢屈膝、屈髋,有一定的活动度,防止患者下肢麻痹,通过设置蜂鸣定时器在患者膝关节正上方,既可以提醒患者家属和护士每隔一段时间需要辅助患者站起来活动下关节防止静脉血栓,也可以预防患者屈膝角度过大崩裂血管,调节支撑杆的存在,可以根据患者身材情况调节支架高度适用于范围更广的人群,使得治疗过程对不同的患者更加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管介入术后下肢制动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辅助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血管介入术后下肢制动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临床上血管介入常用的途径为经股动脉、股静脉、腘静脉穿刺或留置导管,患者术后需保持穿刺侧肢体伸直制动,以预防腹股沟、腘窝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形成甚至折断导管,少数幼年、老年、意识或精神状态欠佳的患者,往往不配合,这就需要家属随时看护,以免患者随意活动穿刺侧肢体,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风险,患者在下肢制动期间,易产生焦虑、不安情绪,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血管介入术后下肢制动固定装置.(授权公告号CN207306769U),该专利技术能够解决传统的固定装置透气性能比较差,另外也不能随时观看膝盖部位的情况,从而给护士工作也带来麻烦的问题,但是,现有的膝盖护具长时间佩戴会造成静脉血栓,让患者下肢麻痹,并且固定的造型和系带并不适用于身材情况迥异的患者。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血管介入术后下肢制动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管介入术后下肢制动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管介入术后下肢制动固定装置,包括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四角底部焊接有调节支撑杆(2),所述调节支撑杆(2)的底部安装有支撑底座(3),所述支撑底座(3)的正上方设置有控制器(4),所述支架(1)的短杆嵌套安装有第一滑动件(5)和第二滑动件(6),所述第二滑动件(6)焊接有导杆(7),所述导杆(7)左端安装有置物袋(8),所述导杆(7)右端安装有蜂鸣定时器(9),所述置物袋(8)的下方放置有股动脉穿刺点(11),所述蜂鸣定时器(9)的下方放置有患者膝关节(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介入术后下肢制动固定装置,包括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四角底部焊接有调节支撑杆(2),所述调节支撑杆(2)的底部安装有支撑底座(3),所述支撑底座(3)的正上方设置有控制器(4),所述支架(1)的短杆嵌套安装有第一滑动件(5)和第二滑动件(6),所述第二滑动件(6)焊接有导杆(7),所述导杆(7)左端安装有置物袋(8),所述导杆(7)右端安装有蜂鸣定时器(9),所述置物袋(8)的下方放置有股动脉穿刺点(11),所述蜂鸣定时器(9)的下方放置有患者膝关节(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介入术后下肢制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袋(8)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沙袋(82)且压迫在股动脉穿刺点(11)上方,所述蜂鸣定时器(9)设置在嵌套于导杆(7)上的两个第三滑动件(91)中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介入术后下肢制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支撑杆(2)包括第一中空金属杆(21)、第二中空金属杆(22)、固定孔(23)和固定螺丝(24),所述第二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志坚
申请(专利权)人:胡志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